瑜伽師地論:聲聞地講錄

聲聞地講錄》是南懷瑾先生關於《瑜伽師地論》聲聞地部分的講錄,共20講,約34萬字。 南先生認為《瑜伽師地論》依次涵蓋了人道、天道、聲聞道、緣覺道、菩薩道的修證,修行者修好人天乘後才有資格修小乘道,然後才夠得上修菩薩道,最後才能修大乘道。 他認為《瑜伽師地論》非常注重因明(邏輯),告誡修行者在學習時要運用邏輯思維加以分析歸納。

內容介紹

《瑜伽師地論 聲聞地講錄》是南懷瑾先生關於《瑜伽師地論》聲聞地部分的講錄,共20講,約34萬字。南先生認為《瑜伽師地論》依次涵蓋了人道、天道、聲聞道、緣覺道、菩薩道的修證,修行者修好人天乘後才有資格修小乘道,然後才夠得上修菩薩道,最後才能修大乘道。他注重聲聞乘出家眾的修證,目的在於領引修行者入正修行之路。他開篇即有針對性地分析了修行者20種不能得定的原因和修定中的4種障礙,啟發學人警惕,以避免修持路上誤入歧途。他認為《瑜伽師地論》非常注重因明(邏輯),告誡修行者在學習時要運用邏輯思維加以分析歸納。針對學佛修持者修行時存在的問題,他強調,不論是修哪一種宗教哪一門派,都應先通曉教理,理解其中真義,但又不能僅把教理當做知識學術去研究,而是應注重真修實證,隨時隨地用功勤修觀行,通過修定做工夫將所學佛理證到實際理地;學佛修持的道理最初的就是最後的,最基本的就是最高深的。

作者介紹

南懷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浙江樂清人,學者,詩人,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者,實業家。1918年出生於浙江樂清柳市區地團鄉地團葉里,20世紀80年代末籌資興建金溫鐵路,並於1998年建成通車。晚年在江蘇太湖大學堂傳道。其著作多以演講整理為主,內容往往將儒、釋、道等思想進行比對,別具一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