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門
琵琶山邊上的水道叫琵琶門,是航船出 入舥艚港的必經門戶。據傳,往昔月白風清之夜,經此門戶的船上漁民和近島居民,都能聽到島上傳來的琵琶聲,有時清越悠揚,如天風激盪,如波濤洶湧;有時幽咽低沉,如秋蟲咽露,如春蠶齧葉。它在捕魚漁民耳中,是雄壯的戰歌;在織網村姑耳中,又成了溫柔的小夜曲。失眠的寡婦聽了,能酣然入夢;醉生夢死的糊塗蟲聽了,能從此警醒。人們對琵琶山的喜愛,引起一個風水先生的嫉妒,他說這琴聲將給人們帶來災難。受騙上當的漁民按照風水先生的吩咐,在琵琶絞子(半爿山)上安個茅坑(廁所)之後,從此琴聲喑啞。 琵琶門口水下有金門坎,常年泡在海潮之中,每年三月初三才露出全身。據說以往金門坎露出時,碧海藍天金光閃耀,凡親眼看到金門坎露出的青壯年個個身體健康,老年人都鶴髮童顏。
琵琶山西北部有廣闊連片的海塗,漲潮時,海水涌到東塘邊上,看過去一片汪洋,唯有藍天、白雲、漁船和海鳥為之陪伴。落潮時,由灰色粘土沖積而成的灘涂就露出了它的真面目,上面長勢茂盛的互花米草一望無際,坦蕩如平鋪的綠色地毯。灘涂上養有蜻子、文蛤、泥蚶等貝類,年產蜻子數千噸。海塗上還有定置的張網作業,自有魚蝦蟹們自投羅網。漁民們守株待兔,即可獲得各種時鮮海味。琵琶山東北角山岙里有茅寮漁舍十多座,漁民們一邊耕種山園,一邊捕撈魚蝦,生活過得不亦樂乎。
風土人情
琵琶山附近有豐富的水產資源,單魚、蝦、蟹和頭足類的品種就不下250種,其中帶魚、馬面魚、鯧魚、鰳魚、梅童魚、中國對蝦、方氏對蝦、三疣梭子蟹等都有相當的資源量,名貴的石斑魚、海鯽魚、黃魚也經常看到。 琵琶山的岩腳密密麻麻長滿藤壺(曲嘴)、牡蠣,周圍的海塗上有大量的跳魚、泥蚶、香螺、 辣螺、蝤蠓、小蟹等,為色彩單調的海塗增添了不少生機。每當春夏之交的泥螺旺發時節,海塗上走趕海的男女老少到處都是,好不熱鬧。漁民們下海塗捕撈時,用的是一種獨特的交通工具—泥橇(俗稱泥遢),這種工具在夏禹治水時就有了。《史記·夏本記》說夏禹“陸行乘車,水行乘舟,泥行乘毳(即毳)”,“毳形如船而短小,兩頭微起,人曲一腳,泥上蹬進,用拾泥上之物。”現在用的還是此物,等身來長,頭部尖而翹,尾部呈長方形,中檔有把手,有如古代車前的軾。用時一腳跪在橇內,一腳在塗上用力蹬送,滑行起來 快步如飛。
在琵琶山吃時鮮的海味是不成問題的,隨購煮的海鮮的海味不用味素,照樣鮮美無比。尤其是沙蒜(海葵)海蜈蚣、蜻子,不是經常吃海鮮的人不能多吃,否則,肚子恐怕會承受不了。琵琶山有琵琶蝦,其形酷似琵琶。如果有幸,你還能吃到琵琶魚,這種魚的形狀也跟琵琶相似,猶如琵琶山的化身。為全面開發江南海塗,2003年底,蒼南縣已開始著手圍墾開發龍港至琵琶山總面積為36平方公里的灘涂,屆時,琵琶山將為蒼南人民彈奏出更為美妙動聽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