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高山

琴高山

琴高山巍然屹立在琴溪之濱,又名琴高峰,舊時亦稱琴高台

簡介

琴高山巍然屹立在琴溪之濱,又名琴高峰,舊時亦稱琴高台

歷史

相傳漢處士琴高公煉丹於此山,得遵成仙,而後在此“控鯉升天”.此山此水也就因是而得名。清代趙青藜作《琴高曲》云:“涇川城北琴溪峰,下有一洞開玲瓏,道是琴高修煉處,丹成御鯉培天風”。其山獨峰突兀,高壁嶙峋,姿如雄獅,故本地人亦稱獅子山。山上有隱雨岩、煉丹洞等古蹟。煉丹洞中還有丹灶、石桌、石凳等奇石,都說成是神仙琴高煉丹的遺物,在煉丹洞外左側有岩石卓秀屹兀,昂昂若雞立,被稱為“金雞石”。傳說昔時石上嘗有金雞棲息,每當聽到琴鼓之聲,就引頸振翅,高聲啼鳴。明嘉靖間,曾任戶部員外郎的涇縣進士王廷乾曾詠《琴溪金雞石》詩云:“琴川開玉洞,怪石擬金雞……”。 據舊縣誌記載,在琴高山的懸崖峭壁間,有歷代摩岩石刻多達二、三十處,為全縣之冠.有唐代開元年間邢巨、武平一、杜偉等絕句或長詩題刻;宋時有蔣穎叔、郭祥正、晁端本、劉誼、趙經臣等題刻;南宋時有林淳題寫的“琴高台”三字篆書,刻於面溪峭壁最陡處;清康熙時有陳孝題書的“仙峰”二字刻於石上,字大盈丈。這些摩岩石刻,大都出於書法大家之手,秀麗蒼勁,各擅所長。刻者也多為藝匠高手,頗得刀法,筆筆神傳,雖經數百年風摧雨蝕,至今仍未磨滅,“仙峰”二字,更是清晰如初,神韻不減。這些摩岩石刻的存在,當是珍貴的歷史文物了。 昔時,琴高山麓還有“琴高廟”、“森翠樓”,“翠海山莊”、“接官亭”等古建築,皆先後毀於明、清與民國時期,現在只有遺址可尋了。 “千古佳名喚行客”,以琴高山為中心的琴溪風光,既有青山綠水之美,又有幽洞怪石之勝,自古就是名聞遐邇的風景名勝。唐時起便已遊人如織。名流學者更是遊蹤不絕。“詩仙”李白在《九日登響山》中云:“赤鯉涌琴高,白龜導馮夷。靈仙如仿佛.莫酬遙相知。”又在《酬崔十五見招》中云:“爾有鳥跡書,相招琴溪飲.手跡尺素中,如天落雲錦。”宋代文豪歐陽修曾賦詩“琴高一去不復見,神仙雖有亦何為”。清袁枚更是專門作詩《琴溪相傳是琴高騎鯉處》:“琴溪山,若待人,終朝鵝立向水濱。琴溪水,清可弄,霧出中橋十一洞。洞中丹書不可識,亂引寒煙搖石壁,溪草溪花秋復春,仙人一擊無訊息.我笑琴高子,畢竟非仙才。但騎鯉魚去,不騎鯉魚來。”歷代文人詠游的眾多詩賦,給琴高山留下了千古佳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