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璘

琦璘

琦璘(1874-1911),滿洲鑲紅旗人,官員,1906年任順寧知府,在任六年,所留下來的惠民政策,到如今都使百姓深受其惠。

基本信息

簡介

(1874-1911),字淑敏,姓費莫氏,滿洲長白人,滿族。1906年任順寧知府。在任六年。為官清廉嚴明,為政勤懇愛民,一生所歷官職,無論南北,都被當地百姓所稱頌,而他所留下來的惠民政策,到如今都使百姓深受其惠。

琦璘傳

琦璘,滿洲鑲紅旗人。由部曹選授雲南澄江府知府,調補順寧,嚴正廉潔,對屬吏不少假借。省城兵變,正籌議集兵往剿。先是順寧縣令蕭貴祥疏脫要犯,援例上劾,貴祥銜之。至是結巡防營乘不備入城,貴祥假他事請琦璘文昌廟會議,突起圍之。琦璘理喻不退,遂大罵,眾怒,遽開槍擊殺之。城中大亂,貴祥遁去。(《清史稿忠義傳》)

琦璘與鳳慶茶

民國三十五年(1946),順寧縣長張問德在其撰寫的《前順寧府琦公璘殉難記》中這樣寫到:“清末,滿洲人琦璘,知府事。到官,勤政愛民,有聲。倡種茶,先由鳳山試辦,既效,戶戶種,遂成山山茶,劂後愈推愈廣,幾成全縣之山皆茶,此公之惠,於今不忘。”

琦璘倡種茶之後,與順寧城貢生陳維寅各捐銀50兩,委派實業團長甘自東、木正明到雙江勐庫學習種茶,歸時購回大葉茶籽1500克,開地育秧分植,3年後採摘,稱之為鳳山茶,此後鳳慶茶葉大興。

可以說,正是琦璘對茶樹不遺餘力的推廣,才奠定了鳳慶作為雲南產茶大縣的基礎,一個新興的茶業大縣的雛形在上世紀初已經形成。

如今,茶葉已成為鳳慶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各類名優產品暢銷國內外,年最高創匯達900多萬美元。茶,不負鳳慶文明的象徵。人們以茶而生,以茶待客,以茶論世,以茶歌吟,以茶奮進。從徐霞客吟“太華茶”,琦璘廣種大葉茶,“滇紅”遠銷歐亞,黃國光、姚依林贊“太華茶”,吳儀稱好“百抖茶”,“滇紅”贈送英國女王伊莉莎白,國家、省、地領導、國內外專家相繼來鳳考察觀光茶葉產業,可以看出琦璘對鳳慶茶業的卓越貢獻。

琦璘與龔彝

龔彝,字和梅,祖籍山東,其先祖於明洪武初,徒滇後世居順寧城北鼓山橋頭。明天啟四年(1624年),考中舉人,天啟五年考中進士。崇禎年間,官任南京兵部員外郎,後升兵部郎中。清軍入關後,長江以南先後建立的幾個南明政權相繼滅亡。1646年,廣西巡撫瞿式耕和龔彝等人聯合一些明朝舊臣擁桂王朱由榔建立永曆王朝。永曆三年,永曆帝封龔彝兵部侍郎。不久又升任戶部尚書。永曆九年,龔彝隨永曆帝退守雲南。為了長期抗清,龔彝親自到永昌、順寧、景東等地徵兵募糧。永曆十二年,清軍攻入雲南,永曆帝退往滇西。龔彝得知後日夜兼程趕到騰衝,永曆帝已逃往緬甸。龔彝只好返回順寧老家。第二年,當他得知永曆帝的情況後又四處活動,動員各土司起兵反清。龔彝舊部元江知府那崇首先率兵回響。不料此時永曆帝已被清兵俘獲押回昆明。龔彝不顧生死立即趕到昆明,不卑不亢多次求見永曆帝一面。吳三桂同意後,龔彝備酒食菜餚請永曆帝。席間龔彝伏地痛哭,帝也痛哭不能飲。龔彝且拜且哭勸永曆帝飲酒,帝才勉強飲下。龔彝拜哭不止,自感往事已不堪回首,以頭觸地而死。三日後,永曆帝被吳三桂絞死於昆明篦子坡。南明最後一個王朝結束。而龔彝的忠烈卻永遠被後人緬懷。

到了清末,才由知府琦璘建立“明戶部尚書龔彝老先生之故里”碑亭,在今順寧城北的鼓山橋頭。

琦璘與鳳慶教育

1908年,琦璘在順寧府首次建立中學堂,並且附設傳習師範班,培養師資。在這個基礎上,鳳慶的教育,才可以有了較大的發展。民國時期,又先後創建順寧縣立中學、雲南省立中學及縣立簡易師範學校。使得鳳慶教育昌明,文化燦爛,人才輩出。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