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廟[行唐縣琉璃廟]

琉璃廟[行唐縣琉璃廟]
琉璃廟[行唐縣琉璃廟]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行唐琉璃廟是一座建於明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位於敱村十字街西南角的單檐歇山頂式建築。同時也是供奉觀世音菩薩的宗教建築。因外部裝修基本上採用了琉璃構件,形制特殊,結構精巧,故名琉璃廟。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行唐縣琉璃廟

行唐琉璃廟位於城東7.5公里的獨羊崗鄉差取村((更差)(更取)村)十字街西南角,因外部裝修基本上採用了琉璃構件,故名琉璃廟。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琉璃廟是供奉觀世音菩薩的宗教建築,形制特殊,結構精巧,建於明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是一座單檐歇山頂式建築,高約7米,面寬、進深各一間,面積34.17平方米。東山牆現存一組琉璃浮雕,內容是觀音救28難民的佛傳故事,人物線條流暢,形象生動。琉璃浮雕下是一組漢白玉雕的花卉、動物圖案,雕刻刀法細膩,造型生動優美。

行唐琉璃廟 行唐琉璃廟
浮雕 浮雕
琉璃構件 琉璃構件

廟門上方分三組鑲有“洛迦遺風,親見如來,普陀勝境”12個楷體大字,字型挺拔,蒼勁有力,精美的二龍戲珠浮雕,鑲嵌在大字四邊,金龍飛舞,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四角採用仿木結構的琉璃斗拱,斗拱昂翹,大門券臉上有金翅大鵬一個,廟門兩側有漢白玉石刻讚美觀音菩薩的對聯一副:
“芙容花面春風暖,
楊柳枝頭甘露香”。
廟頂有小琉璃人,四角各有龍頭吊鐵馬和六尊菩薩像,前後各有雕像六尊,左邊五尊,右邊五尊,進廟門內隱約可見滿繪壁畫,內容為竹林七賢、松鶴延年等,頂部天花是由24塊鐫刻精細的木雕雲龍戲珠圖組成。雖經300多年的風雨、地震等災害,至今保存完整。

起源

在經歷了幾百年的風雨滄桑後,如今的琉璃廟殘衰蕭落之象畢顯。儘管如此,其殘存的琉璃構件依舊細膩滑澤,諸色參錯、炫麗可觀。

彌足珍貴之處更在於它的“惟一”。當地文物界人士介紹,中國不乏琉璃制物,但像這樣遍體琉璃的建築幾乎沒有,以前河南曾有一座類似琉璃廟宇,後來坍塌無存,因此“全國現存的惟一一座琉璃廟宇”的美譽也就非其莫屬了。正是因為“惟一”,琉璃廟的價值是無可替代的。

文物界人士說,琉璃藝術是我國古代藝術的瑰寶,其發明於西周時期,當時多為裝飾用品。北魏時期,琉璃開始成為一種建築材料,製成瓦用於建築。自元代到明清,琉璃藝術的發展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把建築與裝飾藝術緊密地結合起來而形成了琉璃藝術的一種新風格。琉璃製品運用之廣泛,種類之多是歷代所沒有的。如明清時期,琉璃瓦就有十種規格,稱為“十樣”,每樣的獸、脊、磚、瓦等構件都相應配套。

琉璃廟正是琉璃藝術巔峰時期的作品,它的存在為研究琉璃藝術的發展演變提供了難得的實物,正是因為有了這座琉璃廟,後人才得以有了管窺古代琉璃建築精華所在的機會,並為之驕傲。

傳說

一座昔日華麗的廟宇在其英姿之年占盡風光,終浮華散盡,幾百年風雨蹣跚,今已荒祠半圮的它卻成就了不朽之名———琉璃廟,它在行唐大地上沉睡的近400年間,歷經滄桑,可謂劫後餘生。即使今日贏得“全國現存的惟一一座古代琉璃廟宇”的美譽仍不為世人所知。但無論如何,它的“惟一”已成為琉璃建築的絕唱。  它的建成成為當時一地之盛事,又因其制藝的特秀獨標而聲名遠播,漸而佛事頻繁,成為遠近集會之地,相傳香火過及三省二十八縣,香客都是慕名而來者。其當時聲名到底多大,勝景如何,因文獻無所記載而無從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琉璃廟確實擁有過一段風光無限的時日,這段時日中,小村也是備占福澤。  這座始建於明天啟三年的琉璃廟目前已無碑誌可考,其建造背景、功用也無從得知,現只能靠傳說一窺眉目了。傳說,此廟為村村民、曾做過“護國將軍”的韓文夢所建。  “韓文夢少年從師習武,走南闖北,一生行俠仗義,扶困濟貧,三十五歲時在河南被官兵追捕,至一河邊無處藏身,忽見一觀音殿,入內禱曰:‘大慈大悲觀世音救我。’禱畢,只見灰塵逼地,蛛網蔽空,待官兵追至,見此情景,旋即離去。韓文夢躲過此難,回鄉後,於天啟三年照原樣在本村建此殿,降香許願之善男信女絡繹不絕,而且有求必驗,神靈無比。清康熙三十六年,清聖祖康熙三下江南經由此地,亦駐蹕瞻拜,回京後將二字載入康熙字典。之後,此殿香火更是興旺,香火過及三省二十八縣,此事感動上天,派一神仙下界,化一道人一夜之間在檐下鋸鐵箍,一道裂縫處用鋸子鋸好化風而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