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孩子:10-11歲

理解孩子:10-11歲

《理解孩子:10-11歲》介紹了從兒童期轉入青春期的孩子將要面臨的挑戰。作者勾勒了情感和社會挑戰的框圖,包括被小團體接受、處理家庭內部的變化以及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個人體驗。父母和撫養者都需要認識到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生活的新內容。他們開始通過在學校和家庭中進行的競爭和相互聯繫的過程中探索獨立、自信心的建立等生活體驗。

內容簡介

《理解孩子:10-11歲》主要讀者對象是家長、撫養者以及其他對理解和支持這個重要的發育階段的孩子有興趣的專業人士。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伯格斯(Rebecca Bergese) 譯者:許毅

圖書目錄

引言
變成了“兩位數”
第1章家庭生活
父母親
母親
父親
祖父母及大家庭
代溝
拓展交際圈
第2章家庭變故:親人亡故、分居和遷居
應對變故
第一反應
鋪平道路
家庭感和安全感
尋找勇氣
第3章社交生活
朋友和敵人
閨蜜
男孩
女孩
熔點:交友難題
欺負弱小
灰姑娘的感覺
脆弱之處
識別不開心的信號
友好的反彈:樂觀主義的好處
第4章增強體魄,完善自我
生理髮育
醜小鴨,還是白天鵝
男孩的奇蹟
第5章校園生活
應對轉變
重要技能
拓展交際圈
不幸之事
家庭與學校
不同的前景
第6章困難時刻,需要幫助
幫助孩子成長
特殊的教育需求
特殊需求和殘疾
情感障礙
未來之路
參考文獻與推薦閱讀

文摘

著作權頁:
發生家庭劇變時,孩子並不是毫無觸動,反而如上面的例子所示,被劇變嚇得不知所措,腦海一片空白。我們需要反覆告訴孩子未來的計畫安排,或者在時機成熟時告知。假以時日,他們一定會通過各種方式告訴你他們的感受,當然,有時這種告知不一定是通過語言的。即使我們自己正在承受壓力,我們也要與孩子進行交流。
家庭感和安全感
孩子們往往發現,父母的變化是最難接受的。家庭破裂肯定會產生痛苦和困惑,即使是安排得再謹慎小心的和平分手,還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傷感和心結。父母之間肯定先發生了激烈的爭吵和情緒波動,之後才是冷靜地分居。亡親之痛也是如此,在親人亡故前往往是無數次地去醫院探望,看著病情一點點惡化。所以劇變發生時,孩子一開始會感到寬慰,然後才如大人般感受到劇變所帶來的影響,他們會感到困惑,先前認識的世界徹底崩塌,和陌生人一起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當家庭遭遇危機時,可以依靠的已經不再是那個熟悉的人。就像是遊樂園中的鏡子,過去的關係和臉孔都變得陌生起來。孩子們需要數周或數月的時間調整,此時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就顯得至關重要,特別是祖父母、親戚朋友或老師。
儘管我們很希望孩子能去親戚那邊散散心,但這種逃離家庭的外出只會激起孩子的不安全感和擔憂。這段時間絕不是搬家或訪問遠房親戚的好時機,即使是再大點的孩子,也會在緊張的時候耍脾氣、黏人或失眠。父母有時會將這些行為理解為孩子的憤怒和不滿,儘管有的時候情況確實如此,但更多的時候這是他們無助、沮喪、傷心的表現。因而,在家庭危機時儘量保證周圍環境不變,可以增強孩子的信心,度過難關。
尋找勇氣
正如父母分居或親人亡故一樣,其他家庭劇變也會使孩子困惑,比如親人患了慢性病,或者搬到一個人生地不熟的環境中。這些變化會讓我們感到不安,更不用說經歷匱乏的孩子們。他們甚至會因為轉學或祖父母的探親而惶惶不可終日。而有些孩子卻可以很好地適應這些變化,甚至有人認為孩子的適應能力遠強於成人,但這種能力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