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理想與現實之間的人類解放境界》抓住人類解放這一馬克思思想的核心主題和理論制高點,以馬克思主義思想史為進路,以宏闊的理論視野、嚴謹的文本分析,來揭示馬克思學說豐富內容、結構特徵與本真意義。
作者簡介
劉同舫,1966年生,湖北天門市人,法學博士,華南師範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學術研究領域:政治哲學。近年來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教育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等國家級權威刊物及省級刊物發表論文100多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等轉載31篇;獨著、主編、合作撰寫並出版著作、教材13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等課題10項,優秀等級結題5項、免於鑑定1項;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等國家級和省部級獎勵9項。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特約審稿專家、廣東社會主義社會辯證法理事、“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華南師範大學)”科研與項目管理部主任等社會職務;被廣東省委宣傳部確定為宣傳思想戰線優秀人才“十百千工程”省級培養對象。近期代表性論文:《馬克思人類解放理論的敘事結構及實現方式》,載《中國社會科學》2012年第8期;《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性質與中國意義》,載《中國社會科學》2010年第5期;《人類解放的進程與社會形態的嬗變》,載《中國社會科學》2008年第3期。代表性著作:《馬克思人類解放理論的演進邏輯》,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圖書目錄
前言
上編馬克思人類解放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第一章馬克思人類解放的主題與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第一節人類解放的進程與社會形態的嬗變
(一)市民社會:構建人類解放理論的邏輯起點
(二)人類解放:超越市民社會的獨特主題
(三)三大形態:反觀人類解放的“普照之光”
第二節政治解放、社會解放和勞動解放的歷史邏輯
(一)政治解放的意義及其限度
(二)人類解放的大視野及其雙重維度
(三)作為客體向度的社會解放
(四)作為主體向度的勞動解放
第三節馬克思文化解放的維度與無產階級意識的建構
(一)“文化”概念:追本溯源與政治意涵
(二)文化解放:歷史形態與階級性質
(三)政治旨趣:無產階級意識的建構
第四節哲學作為一種解放方式——馬克思博士論文的真旨
(一)哲人的解放激情
(二)文本結構與細節
(三)雙重解放的哲學
第二章西方學者對人類解放理論的闡釋
第一節人的本質解放:馬爾庫塞的藝術與審美之解放美學
(一)“量的擴張和質的提高”的愛欲解放
(二)人的解放的藝術與審美之途
(三)烏托邦式的解放美學
第二節交往理性重置:哈貝馬斯人類解放思想的邏輯主線
(一)現實困境:“多重隱憂”的凸顯
(二)邏輯主線:交往理性的重置
(三)交往理性與人類解放思想的關聯
第三節激進多元民主:拉克勞、墨菲的社會主義解放策略
(一)基於話語理論的社會主義策略
(二)邁向人類解放的別徑——激進多元民主
(三)激進多元民主:對馬克思解放理論的誤讀
第四節微政治學路徑:芬伯格的解放理論構建與解放旨意
(一)基於技術的解放政治學的構建
(二)激進民主轉化的微政治學路徑
(三)對芬伯格技術政治學理論的評析
第三章馬克思人類解放之途的中國實踐
第一節馬克思人類解放理論的理想性與現實性
(一)誤解:馬克思人類解放的理想性與現實性之混同
(二)挖掘:現實性的馬克思人類解放理論體系之構建
(三)拓展:現實性的人類解放理論與和諧社會之建設
第二節“中國模式”與馬克思人類解放理論的現實性運用
(一)理論界分:人類解放理論的理想性與現實性向度
(二)實踐探索:從社會主義改造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三)“中國模式”之實質:馬克思人類解放理論的現實性運用
第三節中國模式與思想解放
(一)中國模式的魅力
(二)中國模式的改進
(三)五次思想解放運動對中國模式的推動
第四節從思想解放走向人的解放
(一)思想解放:科學發展與人的解放的前提
(二)科學發展:人的解放的手段
(三)人的解放:人類的奮鬥目標
第五節以人類解放理論為依託的科學發展觀的科學性
(一)科學發展觀具有客觀性
(二)科學發展觀具有體系性
(三)科學發展觀具有規律性
(四)科學發展觀具有創新性
(五)科學發展觀具有可驗證性和發展性
第六節人類解放視域中的教育價值合理性
(一)人類解放:雙重向度的宏大視域
(二)教育目的: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
(三)教育功能:化育個體與改造社會
(四)教育技術:警惕“工具理性”之僭越
中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及其意義研究
第四章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當代發展
第一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新之路
(一)敞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性質和主題
(二)反思傳統教科書的哲學體系
(三)呼喚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形態
第二節在挑戰當代社會思潮中發揮馬克思主義的威力
(一)話語與權力:當代社會思潮相互激盪
(二)修正與解構:當代社會思潮的共性
(三)從被動回應到主動挑戰:發揮馬克思主義的強大威力
第三節在何種意義上區分馬克思與恩格斯的文本
(一)《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修改稿對原始稿修改的性質
(二)馬克思文本與恩格斯文本的歸屬與清理
(三)在學術規範的意義上對待馬克思與恩格斯的文本歸屬
第四節馬克思學說中的哲學與馬克思學說的解釋框架
(一)馬克思學說中有沒有哲學
(二)馬克思學說的三個解釋框架
(三)馬克思學說的解讀原則
第五節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的列寧階段
(一)列寧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卓著貢獻
(二)列寧哲學思想的若干關鍵性問題
(三)列寧哲學思想的當代魅力
第六節精神生產力:歷史唯物主義不可或缺的範疇
(一)邏輯形成:從萌芽到深化再到成熟
(二)思想源泉:古典經濟學家的理論貢獻
(三)歷史根據:與時代相伴生的永恆主題
第五章馬克思人學理論與當代發展
第一節馬克思人學範式的核心及其創建
(一)如何存在:人學範式之核心厘定
(二)重新奠基:人學範式之理論創建
(三)著意解放:人學範式之政治旨趣
第二節馬克思實踐人學及其當代境遇
(一)馬克思實踐人學的源起:問題與學說
(二)馬克思實踐人學的展開:實質與特徵
(三)馬克思實踐人學的發展:相遇與關照
第三節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問題與交往全球化
(一)人的全面發展:人類解放的歷史歸結
(二)人的全面發展與人的交往的緊密關聯
(三)作為人類生存狀態的全球化交往
(四)合理的全球化交往的實現方式
第六章西方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發展
第一節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性質與中國意義
(一)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前提
(二)認識西方馬克思主義性質的核心問題
(三)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的邊界
(四)研究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中國意義
第二節英國新左派思想家對歷史唯物主義研究的拓展
(一)作為馬克思主義載體的英國新左派
(二)相互激盪又相互關聯的理論特質
(三)對傳統歷史唯物主義拓展的維度
第三節英國文化馬克思主義:人道主義與結構主義之辯
(一)英國文化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實質
(二)結構主義對人道主義的挑戰
(三)雙方爭辯的主線與主題
(四)爭辯的理論性質與局限性
……
下編技術與人類生存關係研究附錄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與黨的執政理念演進
(一)毛澤東思想與“革命為民”的執政理念
(二)鄧小平理論與“實現共同富裕”的執政理念
(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執政理念
(四)科學發展觀與“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
附錄二羅爾斯教育公正理論情結及方法論原則批判
(一)抽象的理論前提:人性的虛擬假設
(二)片面的理論視角:尺度統一的正義原則
(三)烏托邦式的理論歸宿:平均主義的傾向
附錄三學術自由的尷尬與悖論
附錄四構築科學與人文的和諧
(一)科學與人文的歷史統一
(二)科學與人文對立的浮現
(三)以人文精神重建科技理性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