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武漢理工的理工廣場中心將立“揚帆”雕塑,同時在二環線武漢理工大學逸夫樓下擋土牆上設定文化牆。
4000平方米的占地面積,66米的直徑,作為唯一一所以大學命名的廣場,任何一名武漢理工學子都可以用來誇耀。圓形的花壇,栽有棕櫚、劍麻和多種灌木的綠化帶。近幾十年來,武昌郊區的馬房山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逐步出現了密密麻麻的建築群,工業時代的氣息、商業時代的氣息、資訊時代的氣息越來越濃。
理工廣場的建成,給該校增色不少,夏夜的晚上,總有人群伴著音樂翩翩起舞,更有不少學子結束了一天辛勞的學習,工作而在此納涼的身影,秋高氣爽之時,曼妙著婆娑身姿的各個不同品種的菊花在此爭相綻放,爭妍鬥豔,造型各異,讓學子以及市民都大飽眼福,是園丁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而通過諸如此類的面向社會的大型展覽,既能向外面展示該校的精心培育的作品,也能藉此機會拉近與市民的關係,宣傳、塑造該校的良好形象。
評價
理工廣場的興建,使東、西兩校園真正連成一體,為武漢理工大學全校師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安全,同時進一步促進了老校區的資源最佳化配置。市政府還決定,在二環線路珞獅南路的該校東西兩院路段還將設計下沉式車站,以方便該校師生出行。這座地下公車站位於馬房山下穿通道中段,在地下4米深處,分為東西兩座車站,相對呼應。這兩個站點設計為兩車道,分別可同時停靠5輛公汽。車站投入使用後,586、576、591、729、804路公汽都將在此停靠 。
由來歷史
作為武漢理工大學的一大標誌性建築——理工廣場這個工程並不是學校投資行為,而是武漢市二環線“珞獅南路――東湖路段”道路工程建設的規劃之一。湖北省政府於2005年11月4日召開關於武漢市二環線路珞獅南路――東湖路段道路工程建設的專題會議,會議決定,將我校東、西院大門之間的地面,設定成將我校兩校園連成一體的理工廣場,同時來往車輛在我校區段採用6車道下穿的形式來進行建設。此項工程為市二環線路建設主體工程之一,由市政府投資興建,將學校東院大門,及東門左側約100米長圍牆,東院“騰達票務中心”、東院西區八棟及西院正門南側的“小亦可餐廳”等陸續進行拆除。後期還需拆除西院大門及左右門房和部分圍牆,西院正門口右側郵局及左右門口花壇等建築,所拆建築物由市政府按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補償。使得東、西校園的大門會隨著理工廣場的誕生以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