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通信原理[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圖書]

《現代通信原理》陶亞雄寫的電子與通信類專業主幹專業課程用書,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

圖書信息

書名:新編21世紀高等職業教育電子信息類教材——現代通信原理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條形碼:9787505387270

ISBN:ISBN 7-5053-8727-8

作者:陶亞雄

印刷日期:2003-10-1

精裝平裝,開本,頁數:平裝16開,221頁

圖書前言

本書遵循教育部關於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應適當減少理論教育深度、強化實際動手能力訓練、培養新一代綜合套用型人才的精神和教育部頒發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電子與通信類專業主幹專業課程《現代通信原理》的最新教學大綱編寫而成。

本書在內容選取、章節順序安排以及編寫方面,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1.充分考慮了高職學生的文化基礎和學習能力,文字上力求淺顯通俗,並適當增加了一些示意性的插圖和例題,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

2.在內容選取上突出針對性和實用性,儘量避免泛泛而談的情況;教學內容儘可能體現現有通信系統中採用的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方法。

3.在教學內容和思考練習中,突出基本概念和性質的理解與掌握,系統地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學習能力。

4.大部分章節之後都有相應的實訓要求,對該章內容進行強化訓練。

5.第3、4、5章各以一個實際通信系統為例進行概念介紹和原理分析,加深學生對各種通信技術的理解及提高套用能力。

全書共8章,分別介紹了模擬通信和數字通信系統中常用的調製與解調方式、多路信號復用、收發同步以及最佳接收問題,簡要講述了資訊理論的有關基本概念和編碼理論。本課程參考學時為80~90學時(含實驗學時)。它是通信、電子類教學用書,同時也可作為計算機通信、網路類專業相關課程的教學用書,還可作為相關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本書由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陶亞雄主編及統稿,同濟大學博士生導師王堅教授主審。其中第1、2章分別由湖南TOP職業技術學院尹立賢和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吳明元、董春山編寫,第3、4、5章由湛江海洋大學電子工程系副教授張炎生編寫,陶亞雄編寫第6、7、8章及各章要求並負責全書統稿。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各位參編老師及其所在院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尤其是重慶職業技術學院郭少東院長給予了極大的支持鼓勵,在此一併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也對提供大量文獻參考資料的專家學者,尤其是主審本書的同濟大學王堅教授的辛苦勞動和認真指點表示深深的謝意。

由於編者水平限制,且編寫時間倉促,疏漏甚至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歡迎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03年2月

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通信的基本概念及發展簡史

1.1.1 通信的定義

1.1.2 通信的方式

1.1.3 通信發展史

1.2 通信系統的基本概念

1.2.1 信息、信號及分類

1.2.2 通信系統的構成

1.2.3 通信系統的主要性能指標

1.3 通信的頻段劃分

1.4 現代通信的發展方向

第2章 模擬調製系統

2.1 調製的功能及分類

2.1.1 調製的功能

2.1.2 調製的分類

2.2 線性調製系統

2.2.1 常規雙邊帶調製系統

2.2.2 抑制載波的雙邊帶調製(DSB)

2.2.3 單邊帶調製(SSB)和殘留邊帶調製(VSB)

2.3 非線性調製系統

2.3.1 一般概念

2.3.2 頻率調製(FM)

2.3.3 相位調製(PM)

2.4 模擬調製系統的抗噪聲性能

2.4.1 線性調製系統的抗噪聲性能

2.4.2 非線性調製系統的抗噪聲性能

本章小結

思考題和習題

第3章 數字基帶調製與傳輸

3.1 數字基帶信號的碼型及其功率譜

3.1.1 二元碼

3.1.2 差分碼

3.1.3 非歸零單極性碼的功率譜

3.1.4 非歸零雙極性碼的功率譜

3.1.5 偽三元碼及其功率譜

3.2 脈衝編碼調製PCM

3.2.1 抽樣和抽樣定理

3.2.2 量化

3.2.3 編碼

3.3 PCM系統的噪聲

3.4 差分脈衝編碼調製DPCM

3.4.1 差分脈衝編碼調製DPCM的原理

3.4.2 DPCM的編碼、解碼過程

3.4.3 DPCM的性能

3.5 增量調製DM(DM)

3.5.1 增量調製原理

3.5.2 增量調製的量化噪聲

3.6 數字基帶傳輸系統及其誤碼率

3.6.1 數字基帶傳輸系統結構

3.6.2 升餘弦滾降濾波器

3.6.3 碼率和誤碼率

3.6.4 誤碼率的一般公式

3.6.5 眼圖

3.7 信道均衡及部分回響系統

3.7.1 時域均衡及其功能

3.7.2 部分回響系統概念

本章小結

實訓 數字基帶調製系統

思考題和習題

第4章 數字頻帶調製

4.1 幅度鍵控ASK系統

4.2 頻移鍵控FSK系統

4.2.1 頻移鍵控FSK

4.2.2 頻移鍵控FSK的解調

*4.2.3 相位連續的頻移鍵控CPFSK

4.2.4 MSK與GMSK調製系統

4.3 相移鍵控PSK系統

4.3.1 絕對相移鍵控PSK

4.3.2 絕對相移鍵控PSK的解調

4.3.3 二進制相對相移鍵控2DPSK

4.3.4 相對相移鍵控DPSK的解調

4.4 QPSK系統

4.4.1 QPSK、QDPSK調製

4.4.2 QPSK、QDPSK的解調

4.5 多元數字頻帶調製

4.5.1 多電平調幅MASK

4.5.2 其他多元調製方式

本章小結

實訓 數字調頻系統

思考題和習題

第5章 信道復用

5.1 信道定義

5.2 傳輸媒介

5.2.1 有線傳輸媒介

5.2.2 無線傳輸媒介

5.3 頻率復用FDM

5.4 時分復用TDM

5.5 複合調製與多級調製系統

5.6 多址通信方式

5.6.1 頻分多址(FDMA)方式

5.6.2 時分多址(TDMA)方式

5.6.3 碼分多址(CDMA)方式

5.6.4 混合多址方式

本章小結

思考題和習題

第6章 編碼技術

6.1 信源編碼

6.1.1 信源的不肯定性

6.1.2 離散信源的平均信息量——熵

6.1.3 連續信源的熵

6.2 信源編碼

6.2.1 符號獨立化

6.2.2 機率均勻化——最佳編碼

6.3 信道容量與香農公式

6.3.1 信道的容量

6.3.2 離散信道的熵速率和信道容量

6.3.3 連續信道的信息容量

6.4 信道編碼

6.4.1 差錯控制編碼的基本原理

6.4.2 差錯控制方式

6.4.3 差錯控制編碼的分類

6.5 碼重與碼距

6.5.1 幾個基本概念

6.5.2 糾/檢錯能力與最小碼距dmin的關係

6.6 幾種常用的差錯控制碼

6.6.1 重複碼

6.6.2 奇偶監督碼

6.6.3 水平奇偶監督碼

6.6.4 水平垂直奇偶監督碼

6.6.5 定比碼

6.6.6 群計數碼

6.7 線性分組碼

6.7.1 線性分組碼的定義及性質

6.7.2 生成矩陣G和監督矩陣H

6.7.3 漢明碼

6.8 循環碼

6.8.1 循環碼的特點

6.8.2 循環碼的生成多項式

6.8.3 循環碼的編碼過程

6.8.4 循環碼的編碼電路

6.8.5 循環碼的解碼

本章小結

思考題和習題

第7章 最佳接收機

7.1 最大輸出信噪比準則和匹配濾波接收機

7.1.1 最大輸出信噪比準則

7.1.2 匹配濾波器的傳遞函式H(f)

7.1.3 匹配濾波器的衝激回響h(t)

7.1.4 匹配濾波器的輸出波形s0 (t)

7.1.5 最大輸出信噪比接收

7.2 最小均方誤差接收機

7.3 最小錯誤機率接收

7.4 最大後驗機率接收

本章小結

思考題和習題

第8章 同步原理

8.1 載波同步

8.1.1 直接法

8.1.2 插入導頻法

8.1.3 載波同步系統的性能指標

8.1.4 相位誤差對解調性能的影響

8.2 位同步

8.2.1 外同步法

8.2.2 直接法

8.2.3 位同步系統的性能

8.3 群同步

8.3.1 連貫插入法

8.3.2 間隔式插入法

8.3.3 群同步系統的性能

8.3.4 群同步的保護

本章小結

思考題和習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