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4月1日)
叢書名: 當代俄羅斯語言學理論譯庫
平裝: 46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俄羅斯語
開本: 16
ISBN: 9787301187043, 7301187041
條形碼: 9787301187043
尺寸: 22.8 x 17 x 2.2 cm
重量: 599 g
作者簡介
作者:(俄羅斯)Ю.С.斯捷潘諾夫 譯者:隋然 編者:杜桂枝 叢書主編:劉利民
Ю.С.斯捷潘諾夫(1930-),語文學博士、教授、俄羅斯科學院院士,當代俄羅斯著名語言學家,研究領域包括理論語言學、歷史比較語言學、符號學,此外他還編著有語言學基礎教程,同時是《語言學百科詞典》一系列詞條的作者。
譯者簡介:
隋然(1961-),北京外國語大學文學博士,現任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外國語學院副院長、俄語系主任,兼任首都師範大學語言哲學研究所所長、外國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研究所所長、上海合作組織大學中方協調機制秘書長、教育部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俄語分委員會委員、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俄語專家委員會委員、中西語言哲學研究會副會長等,在國內外核心及權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四十餘篇,出版專著三部、教材四部、譯著七部。
內容簡介
《現代語言哲學的語言與方法》是一部厚重的語言哲學巨著。全書共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語義學?句法學?語用學(‘語言之三維空間’)”論述了“語義範式”(“名稱哲學”)、“句法範式”(“謂詞哲學”)和“語用範式”(“自我中心詞哲學”)等問題;第二部分“系統與文本(‘新唯實論’)”論述了“自然語言的邏輯—哲學認識手段”、“系統與文本之間的語篇”和“唯實論與唯名論的相互作用”等問題。《現代語言哲學的語言與方法》不僅在語言哲學理論的歷史卷宗中使傳統語言學研究的線索得以延伸,同時還展現了這位俄羅斯學者淵博的學識和極具新意的研究視角。
目錄
第一部分 語義學·句法學·語用學——“語言之三維空間”
序言
第一章 語義範式(語言語義方式所表達的“名稱哲學”)
0.普遍特點
1.名稱和命名的概念
2.古希臘的“名稱哲學”: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
3.中世紀經院哲學中的語言問題:希思帕尼斯和奧卡姆
4.經院哲學和新時期哲學之交的“名稱哲學”:尼古拉斯·庫薩
5.洛謝夫的《名稱哲學》
6.名稱詩學:象徵主義
6.0 導語:詩歌、詩學,名稱的符號學
6.1 作為藝術對象的“本質”:象徵
6.2 現象名稱和本質名稱
6.3 韻律
6.4 “應和一感應”
6.5 內涵世界
第二章 17世紀語言中的哲學問題(跨範式時期)
0.普遍特點
1.笛卡爾和萊布尼茨
2.斯賓諾莎
3.“兩種語言”的範式和波爾·羅亞爾學說
第三章 18至19世紀上半期語言中的哲學問題(跨範式時期)
0.普遍特點
1.啟蒙學派語言哲學中的“兩種語言”範式
2.康德和黑格爾的一些邏輯一哲學思想
第四章 句法範式(語言句法方式所表達的“謂詞哲學”)
0.普遍特點
1.謂詞概念
2.古希臘斯多葛派學說中的“謂詞哲學”要素
3.1920至1940年羅素的語言觀
4.從卡爾納普的“兩種語言”範式到語言學結構主義
5.“謂詞詩學”或“句法詩學”
5.0 引言——形式詩學與內容詩學
5.1 “無個性之人”的詩學: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易卜生
5.2 俄國未來主義詩學和赫列勃尼科夫的詩學
第五章 現象學下語言中的哲學問題(跨範式時期)
0.普遍特點
1.胡塞爾現象學中一些與語言有關的概念
2.梅洛-龐蒂和1950至1960年間的法國符號學
3.英伽登的現象學詩學
第六章 語用範式(語言語用方式所表述的“自我中心詞哲學”)一
0.普遍特點
0.1 論術語“語用學”及術語“指示學”對其的替換
1.“甘我中心詞”概念
2.20世紀50年代劉易斯和卡爾納普論著中的新概念
3.20世紀80年代模態邏輯和內涵邏輯概念中的語言圖式
4.自我中心詞詩學
4.0導語
4.1 20世紀羅·穆齊爾“無個性之人”的詩學
4.2 俄國意象派——“自我中心詞小詩”
4.3 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和《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中的“旁觀者詩學”
4.4 普魯斯特的自我中心詩學
4.5 布萊希特戲劇中的自我中心美學要素一
第七章 語言認識階段(範式)的普遍語言圖式:三種模式
0.導語
1.語言-1(只具有語義)
2.語言-2(具有語義和句法)
3.語言-3(具有語義、句法和語用)
第二部分 系統與文本——“新唯實論”
序言
第一章 從“觀察”(自然語言)上升到“邏輯-哲學認識”(例證)的手段
0.例證引論“
1.例1.言語鏈中的時間從“克威埃斯考斯基模型”到波斯特機
2.例2.從卡爾納普的“狀態描寫”到辛提卡的“分布準則形式”——康德、卡爾納普、維根斯坦的一些類似研究的對比
3.例3.“神是愛”,“愛是神”。同一關係及語言哲學分析的兩種方法:歷史-哲學法與邏輯法
4.例4.“原因”概念以及對語言進行語言一哲學分析的兩種方法——邏輯方法及次邏輯方法(符號學)
5.例5.“施里曼找到了特洛伊。”——弗雷格語義三角的“鏇轉”
6.例6.“我當著彼得的面對伊萬說,不應該因為他考試不及格而責備自己。”——間接語境中的複雜指稱
規則1.主體具有代詞se的形式
規則2.在複雜指稱的情況下更願意使用被動形式
規則3.在指稱不定人稱主體時更願意使用被動形式
第二章 系統從系統到“系統之外”的唯實論——亞里士多德第一語言哲學
0.引論
1.亞里士多德謂詞的第一分類(基本分類法)——範疇語義的非對比層
2.亞里士多德思想中有關“短篇文本”結構的理論元素
3.亞里士多德觀點中關於建立“長篇文本”的理論元素
第三章 文本從文本到“文本中的提取”的唯名論——亞里士多德第二語言哲學
0.引論
1.表達層面:長語音成分;語音概念取決於言語音節的自然劃分
2.內容層面:長語義要素依賴於語句切分的主體及謂詞概念
3.康德的範疇——作為根據語句-判斷的“長成分”建立範疇的例證
4.奧卡姆——新時代唯名論的第一位代表
5.基於康德唯名論的系統中的詞的概念與意義
6.唯名論富有成果的思想
第四章 系統與文本之間的語篇
0.引論
1.系統與文本之間的語篇:語篇——“世界”(任何世界)的語言表達
2.“語篇內”的邏輯問題:“狀態描寫”、“剛性”和“柔性”能指等等
3.系統與文本之間的“事實”表達
第五章 系統與文本之間的新唯實論——第三語言哲學
1.語言哲學不存在邊界,但語言哲學的語言存在邊界
2.“主體之死——主體萬歲!”
3.來自新唯實論並非遙遠的從前
4.新唯實論的預感
5.現代俄羅斯的新唯實論(《三個來源及三個組成部分》)
第六章 相互作用的唯實論與唯名論——語言哲學與道德(關於道德規定的形式)
0.序言
1.聖經世界中道德規定的邏輯-語言形式
2.康德的“範疇命令”
3.萊布尼茨的“道德必然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