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語文課程話語考論

作者介紹每一個研究者和實踐者都會有自己的“語文觀”,這種“語文觀”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語文教育研究和教育實踐。 由某些偽問題和不恰當的思想方法所構築起來的“語文觀”干擾了語文教育實踐。 要想糾正思考語文教育問題的方式方法,就有必要發掘語文課程理解的知識基礎和思想根源。

內容介紹

於龍,山東曲阜人。文學碩士,教育學博士,上海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上海市二期課改國中語文教材組成員。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上海市十一五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中國小課堂消極互動現象的成因與對策”等四項課題研究。在《課程?教材?教法》、《語言文字套用》、《中國電化教育》、《全球教育展望》等雜誌發表論文《閱讀教學的起點探測》、《識字教學的問題與對策——基於語料庫的國小語文教材用字研究》等三十餘篇。其中五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複印,兩篇被《中國社會科學報》和《語文建設》論點摘編。

作者介紹

每一個研究者和實踐者都會有自己的“語文觀”,這種“語文觀”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語文教育研究和教育實踐。由某些偽問題和不恰當的思想方法所構築起來的“語文觀”干擾了語文教育實踐。要想糾正思考語文教育問題的方式方法,就有必要發掘語文課程理解的知識基礎和思想根源。基於“執多用中”的觀念生態學方法論立場,以及語文課程話語研究“事象—理解—話語”等的分析框架,本書旨在通過對語文課程兩類主流話語——性質話語和文白話語——的“知識考古”,闡明話語實踐與課程理解的思想脈絡,探討語文課程理解的話語方式、思維方式及其成因,以祛除語文課程理解中的某些思想障礙,為語文教育實踐與研究提供行動參考和思想借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