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這是一套專為藝術考生考取碩士研究生、專業理論課考試獲取高分而編寫的考試備考用書。在編寫思路上,我們本著“一切為方便考生考取高分”的宗旨進行:
梳理重點必考知識點:摒除一般藝術類基礎史論參考書目或指定教材複雜冗長的敘述,綜合彙編所有權威考試教材重點的、必考的知識點。
最大化降低記憶強度:精簡實用,字字要點,條目排列,讓考生把有限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花最少的時間,得到最多的分數。
強化標註重點關鍵字:對考生容易混淆、忽視的地方作特別標註,重要考點用★標記;考點關鍵字用粗體字標註;核心要點用標出,讓考生一眼就能發現考點、重點所在。對於這些標註處,考生要投入更多精力複習。
按記憶線索歸納考點:歸納眾多有聯繫的考點,讓考生按照時間線索或邏輯線索在聯繫和比較中牢記考點,實現考前突擊高效背誦。
多種作答拓寬解題思路:對一部分題目給了幾種不同的答案,或者對相同問題提供幾種不同的問法,供考生訓練變化,組合創新。
圖書信息
圖書目錄
一 早期工業時期設計
二 成熟工業時期設計
三 後工業時期設計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以極富洞察力的眼光,剖析了18世紀以來實用藝術和工業設計的發展歷程,涵蓋了繪畫、雕塑、建築、家具、印刷、攝影、服裝、工業等諸多領域。不僅從縱向闡述了各個設計流派、各種設計風格的演變過程及其代表作品,而且從橫向探討了設計和生產、消費、科技、商業之間盤根錯節又變動不居的關係;大眾對設計的關注以及對設計發展所產生的推動作用,也沒能逃過作者審視的目光。
在展現了這樣一幅關於現代設計史的全景畫面之後,作者似乎意在告訴我們,設計的全部意義就在於:它是美的化身,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作者簡介 大衛·瑞茲曼(David Raizman),費城德雷克塞爾大學媒體藝術與設計學院教授,藝術史學家。對12世紀晚期和13世紀的西班牙藝術和建築進行過深入研究,且頗有建樹,曾就這一論題發表過大量作品。《現代設計史》是其積八年之功寫作的關於西方設計史發展的集大成之作,甫一出版,便受到頗多讚譽。
圖書目錄
第一卷需求、供給與設計(1700—1865)
導言
第一章需求與生產
國有製造業
瓷器
手工業行會
印刷藝術
第二章英國及其他地區企業家的成就
韋奇伍德、創意與古典
日用品與“時尚”
美國
第三章痛苦的增長:19世紀初的工業發展
新材料和新工藝
超越版面
壁紙和紡織品印刷
第四章設計、社會與多元標準
早期設計革新
變革和哥特風格的復興
亨利·科爾和“科爾製造”
1851年的大博覽會
適應一切的圖像
美國的流行平面藝術
革新的平衡
結論
第二卷藝術、手工藝和機器(1866—1914)
導言
第五章藝術的平等
設計革新與唯美主義運動
美國的唯美主義運動
服裝
法國的設計革新:新藝術運動
出版業和公眾眼中的新藝術運動
格拉斯哥:查爾斯·雷尼t麥金托什
奧地利
比利時
慕尼黑
斯堪的納維亞、東歐和民間傳統
義大利
第六章工作帶來的愉悅
羅斯金、莫里斯與英國的工藝美術運動
莫里斯與社會主義
莫里斯作為出版人
威廉·莫里斯對英國的影響
手工藝與效率
書籍、插畫與字型
工藝美術運動在美國
美國的印刷業
芝加哥與弗蘭克·勞埃德-賴特
第七章機械化與工業
德國
美國的製造業體系與福特製
銷售業、印刷業與廣告業的發展
結論
第三卷第一次世界大戰後(1918一1944):藝術、工業與烏托邦
導言
第八章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的巴黎和現代藝術
家具與現代藝術
玻璃製品與金屬工藝
……
第九章歐洲的“第一機械時代”
第十章美國的藝術、設計和工業
第四卷人文主義與奢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國際現代主義和大眾文化(1945—1960)
導言
第十一章國際現代主義:從理論到實踐
第十二章設計和大眾訴求:消費文化
第五捲髮展、抗拒和多元化(1960—2000)
導言
第十三章新材料新產品
第十四章大眾文化的緯度
第十五章政治、多元論和後現代主義
第十六章關聯性設計:平衡操作
現代設計史大事件表
Bibli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