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刊歷史
1980年,《國外藥學(植物藥分冊)》創刊。
1990年,該刊刊期以雙月刊穩定發展。
2009年,該刊更名為《現代藥物與臨床》。
2014年,該刊刊期變更為月刊 ;同年12月,該刊成為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報導內容
《現代藥物與臨床》以報導中國國內外藥物研究的新進展與新技術,以及藥物在臨床套用方面的最新動態為主要內容,報導內容涵蓋了藥物的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各學科 。
•讀者對象
《現代藥物與臨床》讀者對象為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製藥企業、醫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從事現代藥物生產、研究、套用與管理的各級人員,以及各級醫師、藥師等 。
•主要欄目
《現代藥物與臨床》主要設有“專論”、“實驗研究”、“臨床研究”、“臨床基礎”、“醫院藥學”、“藥事管理”、“未來藥物”、“綜述”等欄目 。
人員編制
據2019年3月《現代藥物與臨床》官網顯示,《現代藥物與臨床》第五屆編輯委員會共有顧問6人、編委81人,編輯部共有編輯4人 。
職務 | 名錄 | |||||
顧問 | 胡之璧 | 孫漢董 | 肖培根 | 劉昌孝 | 張鶴鏞 | 畢楷 |
編委 | 陳會生 | 陳繼明 | 陳薇 | 陳志強 | 董江萍 | 杜守穎 |
段金廒 | 房德敏 | 宮平 | 方浩 | 馮婉玉 | 高秀梅 | |
郭治昕 | 何蘭 | 何仲貴 | 胡鏡清 | 胡軍 | 胡思源 | |
胡元晶 | 黃長江 | 黃力 | 賈友宏 | 孔令義 | 李東良 | |
李進 | 李寧 | 李禕亮 | 李正翔 | 李中華 | 李中軍 | |
劉樹春 | 劉張林 | 婁紅祥 | 陸陽 | 羅景慧 | 毛靜怡 | |
毛智 | 茅益民 | 牛鋒 | 潘勤 | 彭勇 | 齊新 | |
邵建強 | 邵穎 | 單國旗 | 孫考祥 | 孫雪峰 | 孫志明 | |
孫增濤 | 田建卿 | 王春革 | 王棟 | 王景陽 | 王平保 | |
王三龍 | 王維亭 | 王向濤 | 王杏林 | 武志昂 | 徐玉芳 | |
楊秀偉 | 楊瑞 | 楊迎暴 | 尹芝南 | 於洪建 | 張碧麗 | |
張貴君 | 張克堅 | 張陸勇 | 張慶瑜 | 張象麟 | 張兆輝 | |
張哲峰 | 周海兵 | 仲伯華 | ----- | ----- | ----- | |
編輯 | 解學星 | 金玉潔 | 崔艷麗 | 高源 | ----- | ----- |
學術交流
2017年11月9日,由《現代藥物與臨床》雜誌主辦的“天津市藥學學術研討會2017”在天津市舉行,該次會議主要圍繞臨床和藥學服務的新思維、新成果進行了學術交流 。
辦刊成果
出版發行
據2019年3月30日中國知網顯示,《現代藥物與臨床》出版文獻共8317篇 。
據2019年3月30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現代藥物與臨床》載文量為5093篇,基金論文量為713篇 。
影響因子
據2019年3月30日中國知網顯示,《現代藥物與臨床》總被下載957206次、總被引29636次;(2018版)複合影響因子為1.118、(2018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972 。
據2019年3月30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現代藥物與臨床》被引量為16919次、下載量為35556次;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現代藥物與臨床》影響因子為1.17,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726名,在藥學類(72種)中排第10名 。
據2018年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得《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自然科學卷顯示,《現代藥物與臨床》核心影響因子0.820,名列49種藥學類科技核心期刊第12位;核心總被引頻次1375次,在49種藥學類科技核心期刊列第13位;綜合評價總分29.6,在49種藥學類科技核心期刊列第25位 。
收錄情況
《現代藥物與臨床》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天津市醫藥衛生期刊目錄(2012)核心期刊,被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國際藥學文摘》(IPA)、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波蘭《哥白尼索引》(IC)、英國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的《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文摘》(CAB)及《公共衛生資料庫》(GH)和WHO西太區醫學索引(WPRIM)收錄。同時一直被中國學術期刊(網路版)、萬方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文摘資料庫、中國生物醫學期刊引文資料庫等中國國內檢索系統收錄 。
榮譽表彰
2011、2013年,該刊被評為天津市一級期刊 。
文化傳統
•投稿指南
題名:稿件要求提供中英文題名。中文題名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應簡明確切地反映論文的特定內容。題名中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寫詞、字元、代號等。英文題名首字母大寫,其他均小寫,力求與中文題名含義一致。
作者署名和工作單位:作者署名應限於參加研究工作並能解答有關問題及對文稿內容負責的主要科技人員,通信作者用“*”標出。作者如隸屬多個單位,在署名右上角加阿拉伯序號註明。姓氏的漢語拼音字母全部大寫,複姓應連寫;名的首字母大寫,雙名中間加連字元。姓在前,名在後。中國之外作者的姓名寫法遵從國際慣例。
工作單位名稱使用全稱,後寫出所在省、市及郵政編碼,並附單位的英文名稱,應與中文單位名稱對應。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工作單位還應在城市名稱及郵政編碼之後加列國名,其間以“,”分隔。
摘要、關鍵字:所有論文均需要同時提供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簡明確切地概括論文正文的主要內容。英文摘要與中文摘要內容原則上對應,但考慮到中國國外讀者的習慣,在可以較好掌控語言的情況下,酌情提供更詳盡的信息。研究性論文的摘要均採用四要素結構式摘要格式書寫,即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結果(Results)和結論(Conclusion)。綜述性論文提供指示性摘要。中文摘要在200~300字即可。
關鍵字應選取反映文章內容的3~8個,中、英文關鍵字需要一一對應,英文關鍵字全部小寫(人名、縮寫詞等除外),多個關鍵字之間用“;”分隔 。
註:更多投稿指南請訪問期刊官網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主任委員 | 湯立達 |
主編 | 鄒美香 |
副主編 | 韓雅玲、王軍志、王銳、李校堃、陳常青 |
編輯部主任 | 解學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