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約翰·斯托克斯(John Stokes)的《現代臨床梅毒學》(Modern Clinical Syphilology)1926年出版,圖文並茂,厚達1332頁,字型很小,是最有用的教科書之一。和之前的哈欽森一樣,斯托克斯提供臨床醫師各種案例研究,每個案例都是特殊的診斷挑戰。每個案例先是簡短的討論,然後列出其病徵和症候,通常會指出許多醫生在診斷上為何錯誤,而他又是如何確定。斯托克斯是賓州大學皮膚醫學和梅毒醫學的教授,在國聯也很活躍。1944年,他與同事合作出版該書最後的版本,其中涉及青黴素這種神奇新藥的信息,以及“合作臨床小組”等許多研究的資料。 由於患者診斷確定之後立即就醫,科學文獻迅速增加,反而缺乏對終生未就醫患者發病過程的研究。1890年至1910年,有人填上這段空白。挪威奧斯陸大學醫院性病診所的主任西澤·伯洛克(Caesar Broeck)不讓2181名早期梅毒患者接受水銀治療,因為他認為以有毒化合物治療會干擾自身的療愈能力。胂凡鈉明在1910年出現之後,伯洛克測試其藥效,就他研究中還能找到的患者給予治療。 從1925年開始,接任伯洛克職位的布魯斯嘉(E.Bruusgaard)追蹤473位沒有回來接受胂凡鈉明治療的患者,並且將他們與接受治療的患者比較。結果發現未經治療的患者,得到神經系統梅毒的比例是接受治療的患者的4倍,骨頭和皮膚有潰瘍為26倍,證明胂凡鈉明雖然無法治癒,但確實能夠改善長期的外表病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