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現代機械工程設計:全壽命周期性能與可靠性》論述了現代機械工程設計中工程摩擦學與機械全壽命周期性能和可靠性。全書共14章,包括機械全壽命周期性能和可靠性的基礎知識、改善機械可靠性的設計步驟、失效分析、集中接觸的靜態和動態額定載荷、摩擦現象、磨損機理、機械潤滑和材料選擇、流體動力潤滑軸承和滑塊、動密封系統、流體靜壓軸承、空氣靜壓軸承、柔性機構和其他特殊軸承等。《現代機械工程設計:全壽命周期性能與可靠性》可作為機械設計及其相關專業研究生、本科生和工程設計人員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作者:(荷蘭)貝克(AntonvanBeek)譯者:劉傳軍
目錄
1 全壽命周期性能和可靠性
1.1 引言
1.2 針對全壽命周期性能和可靠性的設計思想
1.2.1 引言
1.2.2 歷史
1.2.3 機械工程設計的發展趨勢
1. 2.4 創新設計
1.3 可靠性工程學
1.3.1 部件可靠性
1.3.2 系統可靠性
1.4 失效分析
1.4.1 失效起因分析
1.4.2 失效分析技術和步驟
2 機械部件失效模式
2.1 引言
2.2 滾珠軸承的失效機理
2.2.1 軸承磨痕形態及其解釋
2.2.2 ISO失效模式分類
2.2.3 軸承失效
2.3 齒輪失效機理
2.3.1 ISO失效模式分類
2.3.2 齒輪失效
2.4 凸輪從動機構失效過程
2.4.1 失效模式分類
2.4.2 凸輪從動機構失效
2.5 軌/輪系統和牽引系統失效
2.5.1 失效模式分類
2.5.2 軌/輪系統和牽引系統失效
2.6徑向滑動軸承的失效分析
2.6.1 失效模式分類
2.6.2 徑向滑動軸承的失效
2.7 鏈傳動的失效機理
2.7.1 失效模式分類
2.7.2 鏈驅動失效
2.8 螺紋連線失效機理
2.8.1 失效模式分類
2.8.2 螺紋連線失效
3 疲勞失效
3.1 引言
3.2 疲勞強度預測
3.2.1 影響疲勞強度的因素
3.2.2 疲勞強度和持久極限的估計
3.3 可靠性設計
3.3.1 動態載荷驅動軸的設計
3.3.2 動態載荷螺栓聯結接頭設計
3.3.3 受動態載荷的焊接結構設計
4 額定載荷和滾動接觸的疲勞壽命
4.1 引言
4.2 額定靜態和動態載荷
4.2.1 名義點接觸
4.2.2 橢圓接觸
4.2.3 名義線接觸
4.2.4 接觸面(幾何形狀)的相似性
4.2.5 幾何應力集中
4.2.6 牽引驅動下的滾動
4.2.7 許用接觸壓力
4.3彈性流體動力潤滑(EHL)
4.3.1 彈性流體動力潤滑一線接觸
4.3.2 彈性流體動力潤滑一點接觸(圓或橢圓)
4.4 機械部件的額定載荷
4.4.1 滾珠軸承的額定靜態和動態載荷
4.4.2 齒輪表面持久性
4.4.3 牽引力驅動機構的額定動態載荷
4.5 軸承和導向系統的滾動阻力
4.5.1 深槽滾珠軸承
4.5.2 滾珠導向機構
4.5.3 角接觸滾珠軸承
4.5.4 止推球軸承
5 機械系統中的摩擦現象
5.1 引言
5.2 真實接觸面積
5.2.1 表面粗糙度
5.2.2 真實接觸面積和名義接觸面積的比值
5.3 基礎摩擦學
5.3.1 犁溝作用
5.3.2 粘著力
5.4 經典摩擦定律
5.4.1 名義接觸面積的影響
5.4.2 名義載荷的影響
5.4.3 滑動速度的影響
5.4.4 溫度影響
5.4.5 表面粗糙度的影響
5.5 摩擦熱和熱失效
5.5.1 名義接觸溫度
5.5.2 瞬現溫度
5.6 機械系統中的摩擦現象
5.6.1 線性激勵器中的躍動現象
5.6.2 側滑減小有效摩擦
5.6.3 線性導向結構的塞阻
5.6.4 無級變速帶驅動
5.6.5 公制螺紋緊固件
5.6.6 螺旋傳動軸
5.6.7 過盈配合
5.7 測量摩擦
5.7.1 人工測量
5.7.2 電動摩擦儀
6 機械部件磨損機理
6.1 引言
6.2 兩體磨損機理
6.2.1 粘著磨損
6.2.2 磨料磨損
6.2.3 腐蝕磨損
6.2.4 表面疲勞
6.3 單體磨損機理
6.3.1氣體浸蝕
6.3.2 液體衝擊浸蝕
6.3.3 氣蝕
6.3.4 粒子沖蝕
6.4 接觸條件
6.4.1 接觸面的共曲性
6.4.2 靜態接觸
6.4.3 重疊程度
6.4.4 接觸溫度
6.5 磨損率
6.5.1 磨合期
6.5.2 磨損率的計算
6.5.3 表觀磨損率分類
6.6 選擇或構建測試裝置
6.6.1 針-盤/針-環結構
6.6.2 針-平面/球-平面結構
6.6.3 雙盤結構
6.7 摩擦和磨損測量標準
6.7.1 試件製備
6.7.2 試驗
6.7.3 報告
6.7.4 重複性
……
7 材料選擇——一種系統方法
8 潤滑劑的選擇和潤滑管理
9 流體動力潤滑軸承和滑塊設計
10 動密封系統的性能和選擇
11 流體靜壓軸承設計
12 空氣靜壓軸承設計
13 軸承在機械電子設備中的套用
14 高精度柔性機械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