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教育對象範圍的擴大和教學內容的增加,就需要有一種新的教學組織形式。16世紀,在西歐一些國家創辦的古典中學裡出現了班級教學的嘗試。如法國的居耶訥中學,分為十個年級,以十年級為最低年級,一年級為最高年級。在一年級以後,還附設二年制的大學預科。德國斯特拉斯堡的文科中學,分為九個年級,還設一個預備級,為十年級。與此同時,天主教設立的耶穌會學院,也實行班級教學,分為初級和高級兩部:初級部又分為五個年級(其中五年級為兩學年),共六學年;高級部一般為三個年級;還在章程中詳細規定了每月、每周的教材內容和每天的時間表。這些都是班級教學的萌芽。17世紀捷克教育家J.A.夸美紐斯總結了前人和自己的實踐經驗,並在其所著的《大教學論》(1632)中,加以論證,從而奠定了班級教學的理論基礎。此後,班級教學在歐洲許多國家的學校逐步推廣。中國採用班級教學最早的雛型,是始於同治元年(1862)清朝政府在北京開辦的京師同文館。20世紀初廢科舉、興學校以後,逐步地在全國採用班級教學的組織形式。
班級教學的主要優點是:①把相同或相近年齡和知識程度的學生編為班級,使他們成為一個集體,可以相互促進和提高。②教師按固定的時間表同時對幾十名學生進行教學,擴大了教育對象,加快了教學進度,提高了教學工作效率。③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方面有統一的規定和要求,使教學能有計畫、有組織地進行,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和發展教育事業。④各門學科輪流交替上課,既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又可以提高學習興趣和效果,減輕學習疲勞。班級教學的出現是教育史上一個重大的進步。
班級教學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不能充分地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照顧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同時又難以充分照顧優、差生的學習和發展。
19世紀末期,特別是20世紀以來,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培養人才的需要,為了克服班級教學的缺點,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出現了分組教學甚至個別教學等組織形式。這樣做的結果,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如給不同類型的學生尤其是差生的心理上造成不良影響等。
採用班級教學,要求教師對全班學生負責,同時對他們因材施教,輔以分組教學和個別教學,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班級教學有課堂教學和現場教學等具體形式。
相關詞條
-
民主式教學
民主式教學通過教會學生自己學習自主學習,通過老師的教的逐漸減少和學生的學的逐漸增加,完成從“扶”到“放”的教學全過程,最後達到“用不著教”。民主式教學所...
教學簡介 教學原則 教學方式 教學語言 教學方法 -
參與式教學
參與式教學是指,全體師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諧、熱烈的教學氛圍,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擁有參與和發展機會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是一種合作式或協作式的教學法。 這...
特徵 形式 方法 原理 目的 -
班級文化
班級文化(class culture)是“班級群體文化”的簡稱。作為社會群體的班級所有或部分成員共有的信念、價值觀、態度的複合體。班級成員的言行傾向、班...
分類 歷史 硬文化 軟文化 -
拋錨式教學
拋錨式教學有時也稱“實例式教學”或“基於問題的教學”。這種教學要求學生到實際的環境中去感受和體驗問題,而不是聽這種經驗的間接介紹和講解。在實際情境中一旦...
目的 課程 設計原則 教學方法 教師角色 -
研討式教學
研討式教學法源於早期的德國大學,現已成為西方已開發國家高校中的一種主要教學方法。1997年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郭漢民教授為探索在高校實施素質教育的...
方式 基礎 原則 -
沉浸式漢語教學
所謂沉浸式教學,顧名思義,就是全天候使用目的語進行教學的全封閉語言教學項目。在美國原本有英、法、德、西、葡等語言的沉浸式教學項目,但隨著漢語熱的興起,一...
概念 特點 效果 面臨的問題 -
班級特色
注重生活教育,培養負責,自律,誠信等自我管理的能力· 強調個人衛生及環境衛生· 強調上下學,用餐禮儀及上課秩序· 利用異質性分組教學進行合作學習,培養孩...
班級發展目標 班級特色報告 -
書香班級
“書香班級”活動是以“閱讀點燃智慧,好書引領成長”為理念倡導的閱讀推廣活動,依託網路為平台,部落格為載體,整合豐富的閱讀資源,提倡班級閱讀、親子閱讀,旨在...
活動簡介 閱讀理念 往屆活動 評審簡介 專家視角 -
班級讀書會輕鬆教:60本童書的教學設計
班級讀書會輕鬆教:60本童書的教學設計是2010年4月1日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