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水利委員會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

珠江水利委員會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

珠江水利委員會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The Pearl River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是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直屬副局級事業單位,為國家非營利科研機構。 珠科院主要從事河口治理、水力學與河流動力學、水環境保護與水生態修復、水文與水資源、水利信息化與自動化、水土保持、遙感與地理信息、防災減災、水利規劃設計與諮詢、岩土工程、工程質量檢測等研究與業務工作,為珠江水利委員會依法行使流域水行政職能和珠江水利事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科研保障。 據2019年3月珠科院官網資料顯示,珠科院下設4個職能處室、5個專業研究所,有在職職工近600人。2001-2016年,珠科院承擔和完成了國家、省部級重大水利科研項目194項,獲得了54項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成為珠江流域8省(區)及港澳地區的水利科技創新基地和推廣中心 。

歷史沿革

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 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

1979年,珠江水利科學研究所隨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一起獲國務院批准。

1980年8月,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珠江水利科學研究所在廣州正式成立。

2005年4月,經水利部批准,珠江水利科學研究所更名為珠江水利委員會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

2009年12月,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正式升格為副局級科研事業單位 。

2015年10月,經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後管理辦公室批准設立“珠江水利委員會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水生態水環境實驗室 水生態水環境實驗室

據2019年3月珠科院官網資料顯示,珠科院共有從業人員700多人,其 中技術人才隊伍400多人。

技術人才隊伍中,具有研究生學歷200人(其中博士50多),高級職稱100多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部級人選2人、發明創業人物1人、珠江水利委員會科技英才6名、各類評審評標專家近百名。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15人。

院內建設有科研創新團隊6支,分別為遙感新技術研究團隊、河口海岸工程技術研究團隊、水環境水生態研究團隊、水文水資源研究團隊、防災減災研究團隊、水利信息化團隊 。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鄧家泉、徐峰俊 。

利部5151人才工程:鄧家泉、徐峰俊 。

珠江水利委員會科技英才:王珊琳、董延軍、賀新春、余順超、何用、楊芳 。

科研平台

據2019年3月珠科院官網資料顯示,珠科院設有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河流海岸工程研究所、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資源與環境研究所、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水利工程技術研究所、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信息化與自動化研究所、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遙感與地理信息工程研究所等5個專業研究所。

珠科院建有水利部珠江河口動力學及伴生過程調控重點實驗室、水利部珠江河口海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河湖生命健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際泥沙研究培訓中心珠江研究基地、珠江流域水土保持監測中心站和珠江委水政監察總隊遙感工作站等重要的科技創新平台 。

河流海岸工程研究所:河道與港航工程研究室、水力工程研究室、河口海岸動力學研究室、近岸工程研究室、湖庫治理工程研究室 。

資源與環境研究所:水文水資源與規劃技術研究室、流域管理與規劃研究室、節水與供水安全技術研究室、水環境工程研究室、河流生態研究室、水生態工程研究室、水利數值模擬技術研究室 。

水利工程技術研究所:工程檢測研究室、岩土工程研究室、工程量測與監測研究室、防災減災研究室、新材料套用研究室 。

信息化與自動化研究所:信息化技術研究室、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室(金結機電檢測實驗室)、測控技術研究室、水利大數據及雲計算技術研究室 。

遙感與地理信息工程研究所:遙感技術套用研究室、珠江流域水土保持研究室、地理信息工程研究室 。

硬體設施

水利部珠江河口動力學及伴生過程調控重點實驗室 水利部珠江河口動力學及伴生過程調控重點實驗室

據2019年3月珠科院官網資料顯示,珠科院建有珠江水利科學試驗基地,試驗基地於1993年開始建設,位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裏水鎮距廣州約25公里,占地面積10萬m 。基地建有河工試驗廳、水工試驗廳、澳門模型試驗廳、珠江河口防鹹防潮試驗大廳、珠江河口工程技術研究綜合實驗室、大藤峽船閘試驗廳等基礎科研設施 。

其中,珠江河口防鹹防潮試驗大廳共5層,建築面積8325m ;澳門試驗大廳建築面積4500m ;河工試驗廳占地面積近40000m ;水工試驗大廳為網架式的三層建築,建築面積為5165m ;水生態水環境實驗室占地面積1022m ,擁有64台套設備,總價925萬元,包括進口的光譜色譜、色質聯用、分離純化、微生物、藻類分析等大型儀器設備 。

學術交流

2017年,珠科院先後邀請了8名專家、學者、院士到我院開展學術講座交流;組織技術骨幹80多人次參加全國河湖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高峰論壇、中國大壩協會2017學術年會等國內外學術會議;承辦了2017年開發中國家水利工程動態監管技術國際培訓班、中國水利學會遙感專業委員會年會等國際和國內會議;繼續推進與澳門的經濟技術合作,雙方新增合作項目5項;拓展與東協國家的合作關係,援助越南5套水利工程動態監管系統設備,並完成了設備的安裝、調試和培訓 。

2018年,珠科院先後參加了越南水利工程動態監管技術合作項目、第六屆河口海岸國際研討會、國際灌排委員會第8屆亞洲區域會議、第12屆生態水力學國際研討會、第八屆世界水論壇等十幾項國際會議。承辦了瀾湄水資源合作中心主辦的“泰國高級水資源管理人員培訓班(廣州段)”,“第一屆梯級水庫與水系統調度國際研討會”,參加了水利部主辦的“首屆瀾湄水資源合作論壇”等科技推廣交流會。珠科院與澳門大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定;與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香港大學、澳門大學聯合申報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成功立項。與香港中文大學聯合申報國家自然基金重大項目—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及土地發展的前沿水環境科學研究。與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長江科學院、貴州省水利科學研究院等科研單位聯合開展項目申報等。

2018年,珠科院組織了10多場學術講座。承辦了中國水利學會青年科技工作委員會2018年的珠海年會。創辦了“珠科院科技”微信公眾號。參加了2018廣東智慧財產權交易博覽會並以“促進城市發展的智慧水利”主題組織布展 。

科研成就

科研項目

2001年至2016年,珠科院承擔和完成了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水利部“948”項目、公益性項目、行業標準項目、水利科技創新計畫、廣東省自然基金項目、廣東省科技計畫專項等國家、省部級重大水利科研項目194項,國際合作項目11項,自主研發的新技術和新產品20餘項 。

2017年,《珠江流域水資源多目標調度技術與套用》作為國家重點研發計畫成功立項,並於11月6日召開啟動會。另外還申請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廣州市科技計畫、水利部科技推廣中心技術示範項目共7項 。

2018年,珠科院成功立項國家重點研發計畫1項、國家自然基金2項,承攬的橫向科技服務項目契約額約5.1億元(其中院(水保站)3.7億元),到款約3.6億元。作為課題負責單位和專題負責單位之一申請的國家重點研發計畫“河湖岸線和內河洲灘資源高效利用與保護關鍵技術研究”項目成功立項 。

論著專利

2001年至2016年,珠科院共取得專利證書95項、軟體著作權63項、省部級成果鑑定證書29項,成為珠江流域8省(區)及港澳地區的水利科技創新基地和推廣中心 。

2017年,珠科院共獲得軟體著作權21項、推廣證書4項、發明專利10項、實用專利50項;出版著作10本;發表論文92篇,其中4篇SCI,10篇EI 。

2018年,珠科院共取得軟體著作權26項、推廣證書6項、發明專利9項、實用專利21項;出版著作9本,發表中文核心以上論文46篇 。

科研獲獎

2001年至2016年,珠科院共獲得54項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 。

2017年,珠科院牽頭組織完成科研項目獲得大禹水利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中國優秀專利獎1項、工程諮詢優秀獎1項;作為參與單位合作項目獲國土資源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大禹水利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 。

2018年,珠科院共獲得廣東省工程諮詢優秀獎4項,廣州市、深圳市優秀規劃類獎項2項,珠科院科技進步獎6項 。

技術支撐

2017年,珠科院組織完成了珠江-西江經濟帶岸線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規劃,珠江-西江經濟帶沿江取水口、排污口及應急水源布局規劃,西江幹流魚類繁殖期水量調度方案編制與組織實施,珠江流域水土保持監測等16個財政預算、基建前期經費項目年度工作任務(6722萬元);受水利部委託完成廣州、南寧等9個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驗收前的技術評估工作;完成了12期流域片枯季旱情遙感監測分析報告、完成8期珠江河口、珠江幹流、省際邊界河流、國際河流監測簡報,配合建管處完成紅河幹流執法巡查任務,配合規計處完成珠江河口巡查任務;完成《全國水土流失動態監測與公告項目(2018~2022年)規劃編制》《國家水土保持監控能力建設規劃》及《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管技術規範》編寫工作,完成了珠江流域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預防區的水土流失動態監測、野外調查等工作任務,開展了不同土壤侵蝕類型區6條典型小流域和14個典型監測點的水土流失監測任務等 。

2018年,,珠科院組織完成了珠江-西江經濟帶岸線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規劃、珠江-西江經濟帶沿江取水口排污口及應急水源布局規劃、西江幹流魚類繁殖期水量調度生態監測、灣仔水道擋潮閘對上下游影響論證分析、西江黃金水道建設對沿江防洪工程影回響對方案制定等10多項工作任務。承擔完成了2018年度珠江流域片枯季旱情遙感監測分析、流域部管項目監管試點和流域內試點省份的“天地一體化”監管工作。協助配合珠江委開展了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明查暗訪”、高效節水灌溉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督導檢查、珠江流域小型水庫安全運行督查、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工作督導檢查、水政執法遙感監測、珠江流域質量監督等工作。開展了澳門內港擋潮閘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工程勘察及專題研究、澳門機場擴建方案水利研究、澳門內港防洪潮排澇最佳化及應急方案研究、澳門特別行政區海域利用與發展中長期規劃(2016-2036)、十字門北口遊艇碼頭工程環境影響評估研究、深圳河水環境治理研究等工作 。

人才培養

據2019年3月珠科院官網資料顯示,珠科院設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制定了《珠科院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管理暫行辦法》等制度,建立了8個博士後培養團隊,7個研究方向,共有在站博士後3名 。佛山南海里水試驗基地建有博士後科研工作樓,共5層,總面積8000多平方米,配備有辦公室、實驗室、會議室、飯堂。建有博士後公寓樓,共2層,28間,總面積近1000平方米,擁有網路、空調、獨立洗手間等生活設施,另有管理員負責公寓的管理和保潔。

珠科院與華南理工大學於2004年聯合申報碩士點成功,培養研究生近百名。2011年,珠科院被確定為河海大學研究生培養基地,已培養研究生30餘名。此外珠科院還為中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暨南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等高校聯合培養研究生15名。擁有研究生指導老師31名,在基地研究生18名 。

資質證書

據2019年3月珠科院官網資料顯示,珠科院先後擁有環境監理資質(乙級)(農林水利、交通運輸) ,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單位水平評價證書 ,工程諮詢單位資格(甲級)(水利工程、港口河海工程) ,水文、水資源調查評價資質(甲級) ,工程諮詢單位資格(乙級)(生態建設與環境工程) ,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資質證書(甲級)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環境影響評價資質(乙級) ,計量認證證書 ,水利工程質量檢測單位資質(岩土工程甲級、混凝土工程甲級、金屬結構甲級、機械電氣甲級、量測甲級)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單位(丙級) ,水保方案編制證書(3星)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單位(丙級) ,測繪資質(乙級) ,輻射安全許可證 ,土地規劃證機構等級證書(乙級) ,廣東省環境污染治理資格行業認定證書(廢水乙級、污染修復乙級) ,工程勘察資質(工程勘察專業類(水文地質勘察)乙級) ,廣東省安全技術防範系統設計、施工、維修資格證 等各類證書。

文化傳統

文化標識

院徽 院徽

珠科院院徽整體呈圓形。

院徽以藍色和白色為主色調,中間三條豎狀白色條帶形似蜿蜒的河流,組成了“川”字,象徵著珠科院研究河流和水文水利的基本任務。

下方橫向類似單條河流,同時形似變形的“Z”字,為珠江拼音的首字母,象徵著珠科院立足於珠江研究,為珠江流域治理、開發與保護提供科學技術支撐。

社團活動

2018年,珠科院黨委召開院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2次、黨委中心組(擴大)學習會議6次,意識形態工作會議1次、模範機關創建活動動員部署會議1次、組織全院黨員集體學習4次,紀律教育學習月動員會1次、警示教育會1次、組織全體黨員參加黨的知識宣貫答題活動1次,院屬黨支部開展黨員現場教育實踐活動7次。

通過張貼海報、發放宣傳冊,珠科院組織職工參加了水利部、珠江委普法辦憲法知識答題活動。珠科院工會進行了改選,並成立了6個分工會。組織了歌唱、桌球、比賽、羽毛球、籃球等比賽,以及新春遊園會、大眾運動會、“健康快樂行”等活動。制定了《珠科院“解決小訴求,凝聚大力量”活動方案》 。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李亮新

院長:陳文龍

副院長、黨委成員:謝宇峰

副院長、黨委成員:亢慶

副院長,黨委成員:黃勝偉

總工程師:徐峰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