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口門的由來
珠江流域是一個複合的流域,由西江、北江、東江及珠江三角洲諸河等四個水系所組成。西、北兩江在廣東省三水市思賢窖、東江在廣東省東莞市石龍鎮匯入珠江三角洲,經虎門、蕉門、洪奇門、橫門、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及崖門等八大口門匯入南海。放射分汊出海河道有8條,故名。早在清代只有東三門(虎門、蕉門和橫門)和西三門(磨刀門、虎跳門、崖門)入海,且都是由山地挾持的地形。近百年來,橫門與蕉門間的烏珠(山名)大洋,已淤成萬頃沙,蕉門外移,又另成新出海口洪奇瀝,是為東四門。西邊虎跳門和磨刀門間已淤成斗門沖缺三角洲,把海島連陸,稱鳴啼門,才成今天八門入海情況。
八大口門的概括介紹
(一)虎門位於珠江口東岸的東莞市。是八大口門中唯一一個在東岸出海口門。虎門和崖門是珠江溺谷灣殘留的兩條河口灣,故潮差最大(最大落潮潮差3.36米)。漲潮量達2288.4億立方米,占八口入潮量60.8%,落潮量2866億立方米,占41.6%。可見虎門是最主要潮汐通道,山潮水比小於1,全年屬強潮流水道。獅子洋沉積泥沙易被潮流攜帶出海,使東江三角洲、番禺沖缺三角洲前緣進展慢,獅子洋仍呈喇叭港形態,沿洋兩岸為深水碼頭良好地點,直至黃埔。由黃埔入廣州亦呈喇叭灣水道。黃埔宋代稱為“大海”,廣州河段為“小海”,河床底為沖刷餘下的粗粒沉積物。虎門外為伶仃洋喇叭灣,保存有乘潮水深10.8米航道,7米深水航道入黃埔港,3.5米深水航道入廣州港。使萬噸海輪可乘潮入黃埔港,比上海港還好,為我國黃金水道之一,發展潛力大。可開發成3.5萬噸級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