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崖田野上的華夏魂

珠崖田野上的華夏魂

本書分六章,從六個方面深入細微地審察、剖析和揭示了這裡鄉土社會的複雜結構及種種事像。內容涉及地理、歷史、民族、族群、政治經濟、民生狀態、人際關係、人天關係等各個領域、多種學科。其中穿插著生動有趣又別具特色的風物民情、鄉規俚俗、歌謠傳說、地方掌故、方言逸聞以及家族和個人經歷,特別注重相關案例的真實性、現場感與細節描寫,使這一少數民族地區壯觀的社會圖景平添了濃郁的生活氣息與鮮明的個性色彩。

一、基本信息

書名:《珠崖田野上的華夏魂》
作者: 張躍虎 著
出版:廣東旅遊出版社
時間:2009年
閱讀理由:全面系統剖析其故園鄉土社會結構的力作,充滿了作者的學術良知和鄉土情懷。
此書大綱於2001年2、3月間草擬,同年8月開寫,經過4年多,2005年農曆九月重陽完成近60萬字的書稿。
接著又是歷時兩年的圖片籌備與配圖編排,2007年10月19日收尾,成書時間長達7年。

二、內容簡介

全書以恢宏、壯闊的中國歷史和華夏文化為背景,將筆墨集中到一個小地域,局部的描劃則具體到一個村莊,一個家族,乃至一個人。
這部頗具拓荒意義與收藏價值的原創長篇專著,是在跨越40年田野調研豐厚積累並蒐集、閱讀大量相關文字資料的基礎上,以中華文明為背景,參照廣府文化特點而耗8年心血熬成的學術精品,也是第一部由海南籍學者撰寫的、系統地解析故園鄉土社會的力作。作者1986年才從海南調到廣州。他從外省審察其家鄉,看得更全面透徹;材料豐富生動,論點尤具創意;為深入解讀華夏文明尤其是海南地域文化,提供了獨特的視角與新穎的理念。
它著重研究、論述的古崖州文化圈(今三亞市及樂東縣沿海一帶)位於海南島的最南端,聚居著省內所有的少數民族——黎族、苗族、回族以及漢族的6個方言群。
作者從全新的切入點追根溯源、認真考證了黎族5個方言群和苗族、回族、漢化之前的民以及漢族6個方言群的來歷,有不少新內容補充了前輩學者在這方面的不足,或糾正其謬誤;對黎族與漢族的接觸、交往與共生,特別是這兩個民族在經濟上的互補,都作了生動而詳盡的描述;而此中不少內容是前人未曾涉及過的。最後一章《天人之際》更以大量事實闡述了當地環保問題的緊迫與嚴峻,並提出了不少具體可行的寶貴建議。書中展示了許多價值頗高的、通過艱苦調查才獲得的第一手材料,大量事像均為首次披露。
本書著重發掘了蘊藏於民間的各種珍貴的“軟實力”資源,即精神資源。在寫人際關係的《儀禮綱常》一章里,這些資源描述得尤其充分。還注意把研究對象置於華夏歷史文化的宏大背景下進行深入解剖,筆鋒觸及瓊南鄉土社會底層的各個角落;相關田野圖像既具有濃郁的地方特點,又鈐著深刻的中國印記。解剖的雖是一個小地方,而展示的卻是中華文明的千秋長卷。作者創造性地把人的存在總和分解為“物質社會”、“精神文化”、“倫理人格”三個密切相關又各自獨立的基本序列,又從每個序列中分解出若干既互聯又自主的要素,從而建構起有個人特色的一套微觀社會學體系與理論框架;而本書主要論述的則是“物質社會”這一部分。它填補了該少數民族地區社會學研究的空白,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推動地方的物質、精神和制度三種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為建構和諧的社會環境與和諧的生態系統,提供了許多鮮活的素材和現實的啟示。

三、出版信息

全書共60萬字,配600張圖片,大32開本,800多頁。
作者張躍虎凝聚40載田野調查的豐厚積累,8年嘔心瀝血精心打磨,終於完成了一部60萬文字、600張圖片、800多頁的厚重大書。讀者可窺斑識豹,從這扇天涯視窗里看到整個海南。本書橫跨地理、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涉及社會學、人類學、民族學、語言學、考古學等諸多學科,為讀者展現出一座古遠蒼茫、特色鮮明的瓊南鄉土社會大觀園。

四、圖書目錄

獻辭

弁言
第一章海隅蒼生…………………………………………………·(1)
——位育篇
(一)海南之南,這一方水土………………………………(4)
1“崖州”的區位變遷與優勢轉換……………………………………(5)
2 環境“硬體”種種……………………………………………………(9)
3 此地何以叫“天涯”………………………………………………(13)
4 三亞:從醜小鴨到白天鵝…………………………………………(18)
5 崖州西界:貧瘠的土地與豐厚的遺產……………………………(21)
(二)天涯履歷:一曲壯美的山海豪歌………………………(27)
1 三亞落筆洞:海南最早的史前文明………………………………(28)
2古越先民的遷入及他們與黎族的淵源……………………………(35)
3寶劍與高香:從路博德到冼夫人…………………………………(41)
4 黃流:崖州西部的一段英雄傳奇…………………………………(51)
5“孔汶牛”:阡陌上的蹄痕與轍印…………………………………(58)
(三)崖州少數民族索隱………………………………………(71)
1 黎族:甌越先民的山林驕子………………………………………(72)
1)族源新考:對學界有關定論的質疑與異見……………………(72)
2)駁“黎族南來”說…………………………………………………(81)
3)黎族五大方言群源流新探………………………………………(85)
(1)潤語群:古遠歷史的一面鏡子………………………………(86)
(2)哈語群:號鼓聲中的英勇戰士………………………………(91)
(3)杞語群:曾被誤讀的純樸山民………………………………(95)
(4)賽語群:熱情好客的浪漫歌者……………………………(100)
(5)美孚語群:亦漢亦黎的神秘族群…………………………(102)
2 苗族:三百壯士的恭順兒孫……………………………………(106)
3 回族:堅忍虔誠的占民遺裔……………………………………(113)
4 疍民:與世無爭的江湖隱者……………………………………(120)
(四)天涯漢族及其族群探秘…………………………………(126)
1 五個少數族群和他們的方言島…………………………………(127)
1)古代戍邊將士與軍語群……………………………………… (127)
2)擁有過輝煌歲月的邁語群…………………………………… (130)
3)崇文尚武的儋語群…………………………………………… (132)
4)艱難創業的客家語群………………………………………… (135)
5)來自珠江畔的粵語群………………………………………… (137)
2客語群:再造天涯的閩地移民……………………………………(139)
第二章 小邑烹鮮………………………………………………·(153)
——治理篇
(一)封建背景下的州縣一級政府…………………………(155)
1清代崖州州衙概說……………………………………………… (155)
2民國時期的崖縣政府建制……………………………………… (160)
3昨天對今日的啟悟……………………………………………… (165)
(二)封建教化:宰民的軟刀…………………………………(168)
1廊廟教化:恩威並舉,馴化奴才…………………………………(170)
2草野教化:官府倡導,典型示眾…………………………………(173)
3全民教化:文武二廟,香鎖煙籠…………………………………(175)
4忠君教化:專制之本,重中之重…………………………………(179)
5結語………………………………………………………………·(181)
(三)王權對天涯的輻射與滲透……………………………(182)
1中央王朝與方外天涯……………………………………………(183)
2鄉間“父兄”與行政自治………………………………………(186)
3地方官吏與鄉土文人……………………………………………(191)
4寒夜微火:為民請命的清官們…………………………………(194)
(四)光怪陸離的崖州鄉土社會……………………………(199)
1“棚柵”深鎖的暮氣圍城………………………………………… (199)
2尊卑上下的社會階梯…………………………………………… (202)
3差等分明的家族派序…………………………………………… (205)
4血緣地緣之“捆綁效應”……………………………………… (208)
5親友網路與裙帶關係…………………………………………… (212)
(五)民主:一個複雜而敏感的話題………………………(214)
1民主權利與村官直選…………………………………………… (215)
2民主監督與政府職能…………………………………………… (218)
3民主“疆域”與法律保障…………………………………………(220)
4民主質量與民眾素養…………………………………………… (222)
5民主環境與經濟支撐…………………………………………… (224)
第三章炎天瘠土……………………………………………(227)
——貨流篇
(一)在中國最南端的田野上……………………………… (228)
1瘠瘦的處女地…………………………………………………… (229)
2用什麼叩開地庫之門…………………………………………… (231)
3堅苦的“對話”………………………………………………… (245)
4網結上的蒼生…………………………………………………… (251)
(二)商旅上的艱難跋涉…………………………………… (257)
1糖業:苦澀里長出甘甜………………………………………… (258)
2種植業:綠野的企盼…………………………………………… (264)
3鹽業:給生活調出好味………………………………………… (270)
4漁業:耕海的風帆……………………………………………… (274)
5手工業:最後的夕陽景觀……………………………………… (278)
6墟市:地方經濟的鏡子…………………………………………(286)
(三)漢黎互補:地緣經濟的亮麗風景………………… (291)
1黎山:貧困中的豐饒…………………………………………… (292)
2商道如是疏通…………………………………………………… (307)
3地盡其力,人得其利…………………………………………… (316)
(四)渡海商帆:與島外的貿易……………………………(320)
1從貢品到商品…………………………………………………… (320)
2古遠蒼茫的航道………………………………………………… (324)
3門縫外的世界…………………………………………………… (329)
4腳枷中的舞蹈…………………………………………………… (335)
第四章粗生薄養………………………………………………(341)
——資源篇
(一)住宅:家庭的名片………………………………………(344)
1備料造屋:漫長的苦刑………………………………………… (346)
2奠基、升梁、入屋種種………………………………………… (349)
3已經消失與正在式微的舊“巢”……………………………… (354)
(二)食物:生命的燈油…………………………………… (360)
1窮鄉飢史·荒年食譜…………………………………………… (362)
2“薯稻薯稻”:日常主食…………………………………………(371)
3粗糧精製的特色食品…………………………………………… (379)
4“海味山珍”——鹹魚·鹹庋·山馬……………………………(386)
5葷腥·油花·“蚊輕圈”…………………………………………(396)
6鄉間素菜種種…………………………………………………… (402)
7食俗、食德與相關故事………………………………………… (413)
(三)衣飾:實用與象徵………………………………………(421)
1日常穿戴………………………………………………………… (423)
2衣料的種類……………………………………………………… (429)
3棉紗的加工與野麻的採集……………………………………… (437)
4織染與搗布:衣料的完成……………………………………… (442)
5衣裳,苦澀的思憶……………………………………………… (451)
6穿戴的文化意蘊………………………………………………… (456)
(四)行旅:畏途與夢想…………………………………… (463)
1四“驢”拉動的古代旅業之車………………………………… (464)
2崖州的旅業“硬體”…………………………………………… (468)
3“知母”“乳香”與“當歸”“熟地”………………………… (474)
4百姓“行”俗種種……………………………………………… (479)
(五)器物:歷史的見證…………………………………… (484)
1中原古韻之天涯餘音…………………………………………… (485)
2古器的散失與文脈的斷落……………………………………… (489)
3長命千歲的俗器………………………………………………… (493)
4為歷史立此存照………………………………………………… (500)
5器用嬗替中的時代變遷………………………………………… (508)
第五章儀禮綱常………………………………………………(511)
——人倫篇
(一)父母子女:“慈”與“孝”……………………………(514)
1孝祖·諱名·“公棚耳”………………………………………… (516)
2軟硬兩手護持的人間孝道……………………………………… (521)
3先父:最後的悲情孝子………………………………………… (525)
4捨身飼仔的“翹尾母”………………………………………… (532)
5族權的消滅與孝道的荒蕪……………………………………… (536)
(二)丈夫妻子:“主”與“從”………………………… (541)
1古代:男性刀筆下的女人之痛………………………………… (542)
2崖州俚語中的夫權意識………………………………………… (548)
3“贍夫”養家的巾幗們………………………………………… (554)
4穩定的世俗婚姻………………………………………………… (559)
5“妚形”:奇特而神秘的“性倒錯”群落…………………… (565)
(三)兄弟嬸嫂:“友”與“恭”………………………… (571)
1“樹大分杈,仔大分家”……………………………………… (572)
2肩負重任的長兄們……………………………………………… (577)
3“枕上風”·兄弟情…………………………………………… 583)
4互助精神的家族承傳…………………………………………… (587)
5結語:關於“私德”…………………………………………… (592)
(四)親友鄰居:“禮”與“信”………………………… (593)
1鄉土社會成員的角色認定……………………………………… (595)
2朋友、“同年”與“寄飼”……………………………………
(599)
3鄰里之間:和為貴……………………………………………… (606)
4“麵皮緊過債”………………………………………………… (614)
5相幫:從家族到鄉鄰…………………………………………… (619)
第六章天人之際………………………………………………(625)
——環境篇
(一)上蒼:吝嗇中的慷慨……………………………………(628)
1山川勝概…………………………………………………………(629)
2濱海奇觀…………………………………………………………(635)
3炎荒綠意…………………………………………………………(642)
4黃流雙珠…………………………………………………………(647)
(二)合一·相分·無奈的背離…………………………… (653)
1崖州農耕文化中的天人觀念…………………………………… (655)
2為了生存的索取………………………………………………… (659)
3人口的壓力與大地的重負……………………………………… (665)
4“計生”障礙種種…………………………………………………(669)
(三)權力與資本的參預和侵掠…………………………… (673)
1“征服”口號下的收穫與迷失……………………………………(675)
2盲目決策在基層造成的嚴重惡果……………………………… (679)
3一個圖謀與幾場鬧劇…………………………………………… (683)
4資本操控下的惡性“開發”…………………………………… (689)
5百姓的哀嘆與雨林的哭泣……………………………………… (695)
(四)大自然的報復……………………………………………(703)
1棒喝:旱魃在田野肆虐………………………………………… (707)
2警告:棲居不再詩意…………………………………………… (711)
3魔咒:離奇而神秘的死亡………………………………………(717)
(五)困境與出路………………………………………………(722)
1環保問責與政績掛鈎…………………………………………… (729)
2嚴明法紀,著力養護“水木清華”…………………………… (735)
3抑制“虛榮消費”和“奢侈消費”…………………………… (741)
4繼續嚴格控制人口的增長……………………………………… (748)
(六)結語:上天的期許與人類的使命………………… (760)
對人與社會的學理探尋
——關於本書的寫作緣起、內容架構及筆墨經營…………(763)
執著的河怎樣追尋出海口
——我的求知問道之旅 ……………………………………(768)
跋……………………………………………………………………(787)
書後:
濃郁的地方特點獨到的創新精神
——張躍虎與他的長篇社會學專著《珠崖田野上的華夏魂》
鄭心伶
張振金
陳劍暉 ……………………………(796)

五、社會影響

鄭心伶、張振金、陳劍暉等學者對此書給予很高的評價。此書在學術界、讀者群中造成極大的反響和關注。

六、作者簡介

本書作者張躍虎,別名林寂,男,漢族,海南樂東人。出版專業編審(正高)職稱。少年母喪父病,衣食艱難;乃發憤攻書,吟詩自娛。1964年由國中考上師範;次年作文挨批而下黎寨參與“四清”,順此學會黎語並開始採風。“文革”十載摧殘,矢志不移。1970年初涉人類學領域。1972年起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作品,涵蓋新詩、古體詩、散文詩、對聯、歌詞、民謠、傳說、散文、報告文學、小說、評論及歌舞劇等十幾種體裁。旁及民間文學、民俗學、人類學與社會學探究,刊出不乏真知灼見之文論多篇。有兩篇分別於1983、1988年入選全國學術年會。出版黎歌漢譯集《五指山風》、散文集《月亮雨》;前者獲廣東魯迅文藝獎、全國民間文學作品二等獎。擔當主要責編的大型文獻圖書《新中國大博覽》被評為全國優秀暢銷書,獲廣東第三屆優秀圖書一等獎。做過農民、教師、歌舞團創作員、文化局幹部、文聯秘書、黨報副刊編輯及記者、雜誌編輯部主任、出版社文藝室主任。業餘愛好美術、書法、篆刻、音樂。兼具詩人之浪漫熱誠、學者之嚴謹博識。來於草根階層的、自學成才的社會學、民俗學、人類學專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