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族韓土司

韓土司是明清時期,河州地區招茶中馬十九族之一珍珠族的土司,兼管打喇族,是河州地區重要土司之一。珍珠族居住在今韓集鎮一帶,打喇族居住在今麻尼寺溝鄉境內(當地統稱"老鴉關")。

韓氏始祖為韓端月堅藏、韓哈麻兄弟。據《循化志》載:韓端月堅藏本來是“山外川卜族番僧”,洪武六年(1373年)奉勘合,奉旨在阿撒川金佛寺說法,管束僧俗人眾,同胞弟韓哈麻率領部番歸附。
自明初至清末,韓氏家族兩支分掌政、教兩權,一為土司治族民,一為禪師或國師管僧眾。
據《新亞細亞》(1943年7卷2期)載:“珍珠族韓姓土司下轄面積約四百二十方里。軍馬田地租糧計思巴思族五十五石,架鶯灘二十二石,珍珠族糧二十二石,共糧九十九石,均歸縣署完納。土民土戶共二百七十五戶,男女大小二千三百一十口,並有永昌寺、積樂寺二處,僧人四十餘名。”
永樂四年(公元1407年)欽賜韓哈麻“安撫司”之職,準其“節輩傳替”。此為韓姓土司之始。其後裔韓禮、韓麻巴、韓令真、韓南堪巴、韓宗本、韓完卜等人承襲安撫司之職至明末。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金佛寺被焚,移居老鴉關內,修寺一座,授都綱職。永樂六年(1408年),其子韓領占巴奉朝廷命赴南京寫經,升為喇嘛並賜經一藏,象牙圖書一方。永樂十四年(1416年),賜真修禪師職。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賜寺名"普綱"。 韓領占巴故,侄韓札矢巴於明英宗正統六年(1441年),襲禪師職,自建寺一座。正統九年(1444年),賜該寺名"永昌"。憲宗成化八年(1472年),韓札矢巴故,弟韓領占藏布襲禪師職,至六世韓羅漢,亦襲。 神宗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三月,青海火落赤入攻,七世孫韓完卜與其叔普綱、永昌二寺禪師韓羅漢引官兵出土門關,至青海莽喇川擊火落赤和昆都魯夕成部有功,加授世襲指揮使職。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七月,委署河州衛印務。二十日,推升為寧夏石空寺守備。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四月,告病回河州衛。
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韓羅漢升為國師,給敕一道,銅印一顆。之後,有韓鎖南加、韓班麻、韓官住加、韓且令札矢均襲國師。
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韓完卜率部族歸附滿清,被清廷授予安撫司之職,繼續領導族人進行招茶納馬之事務。其子韓千貫因“札印遺失”,被授予外委土司職(土司未得到中央王朝號紙印敕,僅由地方官員委以職銜,稱“外委土司”)。韓永嘉、韓世公、韓雯、韓成璘、韓成璋等襲其職。
清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蒙古羅卜藏丹津反清,十世孫韓世公同國師韓且令扎矢領族民把守老鴉關山隘。
清乾隆六年(1741年),十一世孫韓源襲指揮使職。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二月二十日,韓成璋襲指揮使職。
民國20年(1931年),"改土歸流",韓土司及其屬民編為民籍,韓土司後裔逐漸被漢化,子孫世居韓家集一帶,今韓集之名亦由此而得。
附珍珠族韓姓土司世系表
1、韓哈麻 (明永樂四年授河州珍珠族安撫司職。)
2、韓 禮 (襲安撫司職。)
3、韓麻巴 (成化年間襲安撫司職。)
4、韓令真 (成化年間襲安撫司職。)
5、韓南堪巴(嘉靖年間襲安撫司職。)
6、韓宗本 (襲安撫司職。)
7、韓完卜 (襲安撫司職。萬曆二十四年加授珍珠族指揮使銜。清順治三年率部族歸附,被清廷授安撫司職。)
8、韓千貫 (清初授外委土司職。)
9、韓永嘉 (襲外委土司職。)
10、韓世公 (雍正年間授世襲指揮使銜。襲外委土司職。)
11、韓 雯 (雍正年間襲外委土司職及指揮使銜。乾隆十四年河州府發給土千戶委牌。)
12、韓 霆 (韓雯子。乾隆十四年襲外委土司職及指揮使職銜。)
13、韓成璘 (韓霆子。乾隆四十六年襲外委土司職及指揮使銜。後鹽茶回變,防禦有功,總督福康安給土司外委札付。)
14、韓成璋 (韓成璘弟。襲外委土司職及指揮使銜。)
15、韓廷佐 (鹹豐十一年襲外委土司職。)
16、韓 鈞 (韓霆曾孫。同治元年襲外委土司職。後陣亡。)
17、韓廷俊 (韓鈞子。同治十年襲外委土司職。)
18、韓 榮 (民國時期襲外委土司職及世襲指揮使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