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月季白粉病

玫瑰、月季白粉病

玫瑰、月季白粉病主要為害葉片、葉柄、嫩梢及花蕾。嫩葉染病初發病時嫩葉正、反面產生白色粉斑,擴展後覆滿整個葉片,後變成淡灰色,有時葉色變為紫紅色。

病害症狀

玫瑰、月季白粉病主要為害葉片、葉柄、嫩梢及花蕾。會致新葉皺縮畸形。成葉染病初在葉上生不規則粉狀霉斑,後病葉從葉尖或葉緣開始逐漸變褐,致全葉乾枯脫落。葉柄、新梢染病節間短縮、莖變細,有些病梢出現回枯,病部表面也覆滿白粉。花蕾染病萎縮枯死,花尊、花瓣、花梗畸形。失去藥用價值。

病原特徵

Sphaerotheca rosae (Jacz.)Z.Y.Zhao稱薔薇單囊殼和Sphaerotheca pannosa (wallr.Ex Pr.)Lev.稱氈毛單囊殼,屬子囊菌亞門真菌。病部後期出現的小黑點即病菌的閉囊殼,大小90~110μm,附屬絲少且短,內生1個子囊,大小80~100×60~75(μm)。子囊中有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橢圓形,大小20~27×12~15(μm)。無性態分生孢子成串,橢圓形至腰鼓形,無色,大小23~29×14~16(μm)。氈毛單囊殼菌絲體為氈狀,菌落著生部位不變形,子囊孢子6~8個別於薔薇單囊殼。

傳播條件

病菌以菌絲體在病芽上越冬。翌春病芽萌動,病菌隨之侵染葉片和新梢。月季、玫瑰露地、溫室、塑膠棚均有栽培,分生孢子能終年不斷地繁殖,且耐寒能力強,0℃也不致喪失其活力,因此分生孢子也是重要初侵染源,能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子囊孢子在侵染中一般不起作用。該菌生長適溫21℃,最高33℃,最低3~5℃。分生孢子在相對濕度97%~99%時萌發率高,相對濕度23%,也有少數仍可萌發。在水滴中萌發率很低。條件適宜時,經72小時即可完成其無性循環,在田間則需時7~10天。露地5、6月和9、10月月季發病較多,在溫室終年均可發生。栽植過密或偏施、過施氮肥,通風不良或陽光不足易發病。植株幼嫩期的嫩葉因含有b-丙氨酸,對該菌孢子萌發及發病有利。開紅花的月季不抗病,尖葉蔓生的月季常較抗病。

防治方法

(1)冬季修剪時,注意剪去病枝、病芽,發現病葉及時摘除。

(2)加強管理,發病期少施氮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抗病力。要注意通風透光,雨後及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可減輕發病。

(3)發病初期噴灑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25%敵力脫乳油40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9000倍液、波美0.2°~0.3°石琉合劑。

玫瑰、月季白粉病 玫瑰、月季白粉病

1、結合冬季及早春季節修剪,及時剪除病枝、病葉,集中焚燒後深埋處理。每次剪花高峰期過後,結合修剪清除病枝、病葉並進行一次徹底的藥劑防治,減少病害侵染源。
2、加強田間管理,合理密植,交替輪作;溫室加強通風透光,棚內溫度不宜過高,保持一定的濕度;雨後及時排水透風,防止濕氣滯留棚內。
3、根據玫瑰(月季)的生長需求平衡施肥,營養生長期增施氮肥,但避免氮肥過多,生殖生長期(現花蕾後)適當增施磷鉀肥,發病期少施或不施氮肥,同時增施鎂肥。
4、藥劑防治:

主要防治方法是用硫磺熏蒸,每畝大田安裝8~10個硫磺熏蒸器,每周進行3~5次熏蒸,在夜晚大棚內每次硫磺熏蒸5~8小時(大棚須密閉),可根據發病情況決定硫磺熏蒸次數多少和時間長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