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鶴書法簡歷
王鶴,1957年生於上海。上海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澳大利亞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澳大利亞書法家協會會長。
1991年師從上海書家徐鐵君、陳身道先生。初習歐褚楷書,後臨米芾懷素行草等貼。楷書嚴謹工整、秀逸清麗;草書被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胡抗美先生稱為“用筆精到,點畫厚實;章法富有變化,流暢飄逸;墨色濃淡枯濕,節奏感強”。
作品曾多次入選全國展並獲各類獎次;墨跡常見於書法報和書法雜誌、也曾被各博物館等收藏,傳略輯入《中國現代書法界人名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
2002年移居澳大利亞。出版有《三百常用字精寫》、《硬筆唐詩一百首》等帖;著有《寫好楷書:全新解密楷書結構》一書。
王鶴書法貢獻
孫過庭《書譜》中言:“至如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後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
王鶴認為“孫過庭以上所說是學習書法的自然過程,書法學到老,字型才能老辣到位。然人生苦短,書路漫漫”。難道“人和書”非得一起俱老嗎?現在科技迅猛發展,社會飛速前進,書法難道不能與時共進嗎?可否做到“書老,人不老”?事實上是完全可以的,前提是首先要跨越構成書法的兩大要素,一是《筆法》,即“手上功力”;二是《字法》,即“結構規律”。
古人筆不離手,一輩子練習書法,才有幾人到達書法殿堂。而今人提筆甚少,可否趕上或超越古人。王鶴認為只要方法選對,是有可能的。而今人手上功力缺乏是學習書法的第一大障礙,若此關不過,其他一切奢談。
基於這一思路,王鶴創建了手力訓練之法即“極速訓練法”。使用此法訓練即可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高手上的功力,提升線條的內涵和質量。
王鶴儘管自幼喜好書法,但一直停留在胡亂塗鴉階段,無名師指點,又不知如何臨帖。更主要的是手和筆不隨心意,這嚴重阻礙了書寫水平的提高。然自1991年得到了徐鐵君、陳身道倆位書家的點撥,才明白書法之理。而1992年偶然從訓練體育運動員的方法中得到啟示,隨即將此法借鑑到了書法線條的練習上,並作為日常的“強化訓練”,不久手上功力和線條質量有了突飛猛進地提高。勤練一年時間的“極速訓練法”,就可達到書法常規練習的十年之效。可以真正到達筆在紙上隨意揮灑的自由境地。王鶴在苦練手上功力的二三年時間裡,其作品連續多次入選了中日書法聯展和中協主辦的全國展。
當然手力訓練的前提是用筆的正確性,即中鋒運筆,方可達到八面出鋒,任意馳騁的境界。為此他經過反覆實踐,悟出了中鋒用筆的本意,並修正和完善了中鋒的定義,以此解釋了從古至今爭論不休的中、側鋒的用筆問題,使書法用筆可以做到“筆筆中鋒、時時中鋒”的要求,也論證了筆畫的起、收筆處其實亦是中鋒用筆的事實。
僅僅有了手上的功夫還只是寫好書法的一個方面,要真正駕馭書法,還須對字型結構的了解和掌控。
王鶴在書藝實踐中不僅有諸多經驗和心得,在書法理論上也很有建樹。出版了多種字帖,更獨具慧眼的著有《寫好楷書:全新解密楷書結構》一書,該書揭開了漢字美觀組合的真正規律。
縱觀書法史,歷代書家對漢字結構的解析僅僅停留在字型的表面、局部和個別特殊字形上,未曾對漢字結構作出更深入詳盡的論述。
有人常問:
*什麼叫好字,好在哪裡,怎樣去判斷,有沒有科學規範的依據?
*為什麼字型有高矮寬窄,為什麼左右偏旁有上有下,如何形成的?
*漢字的結構究竟存在著什麼樣的規律,它的美觀是怎么產生的?......
王鶴所著該書解釋了以上的疑問。其首創了“均衡重心線”和“共享中軸線”的理論,用具體量化的方法,全面揭開了漢字結構最本質的內在組合規律,該規律適用於所有漢字的完美規範的組合,也適用於行草字型。這一結構規律的揭示是“前無古人”的,其填補了書法領域中的空白。
《全新解密楷書結構》一書是對書法愛好者、在校學生、書法教育工作者、漢字研究工作者、教師等具有切實有效的幫助。可減少書法學習者苦苦尋找結構規律的大量時間和精力、加快學習進度、提高鑑賞能力、解決書寫中諸多難題、並確立了書法美觀的鑑賞標準,是所有書法相關人員的良師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