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飛[大氣物理學家]

王鵬飛,1920年12月出生於上海,籍貫浙江寧波,大氣物理學家,氣象史志研究學家,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中國氣象學會氣象史志研究會主任。 1945年國立中央大學氣象系畢業,歷任中央氣象局工程師,編譯室副主任,宣傳出版處副處長,南京氣象學院氣象系副主任,氣象物理系主任,名譽主任及院學報顧問。 王鵬飛長期從事雲霧物理、人工影響天氣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天氣導變的研究理論。

人物生平

王鵬飛教授 王鵬飛教授

1920年12月,王鵬飛出生於上海,籍貫浙江寧波。

1945年,國立中央大學氣象系畢業,歷任中央氣象局工程師,編譯室副主任,宣傳出版處副處長,南京氣象學院氣象系副主任,氣象物理系主任,名譽主任及院學報顧問。

1960年,朱和周、王鵬飛、馮秀藻一起負責籌辦南京氣象學院並分別籌建最早的三個系科——天氣動力系、大氣物理系和農業氣象系。從此,他就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嘔心瀝血,不辭辛勞,與學校一同走過了近半個世紀的歷程。當大氣物理專業需要開設雲霧降水物理學時,是他,第一個承擔起開新課的任務,翻閱了大量的國內外資料,寫出了一本七十萬字的講義;當空氣污染成為人們關心的問題,是他,主動請纓,在半年內完成了“大氣污染簡編”講義的編寫工作,並最先承擔了“污染氣象學”課程的講授任務。他奮戰在學校教學科研的第一線三十餘載,先後編寫了十餘部幾百萬字的教材,講授了三門基礎課和六門專業課

1983年起即與謝義柄,呂東明,洪世年等創建氣象史志研崐究會,並成為該會主要負責者。歷任該研究會主任,組織年會及研崐究活動,這是我國唯一進行最早氣象史研究的民間學術團體,掛靠崐於南京氣象學院。曾培養氣象史志人才,交流氣象史志研究,提出崐研究範圍,拓寬研究領域,激勵氣象史志著作,評價研究成果,糾崐正研究的傳統氣象史志內容及研究方法,支持並發掘新史料。其所崐寫的大量氣象史志論文,在史學界,中國各省、市、自治區氣象史崐學界,氣象學界有一定聲譽。強調氣象史研究應包括自然氣象史,崐學術氣象史,社會氣象史,並應重視思想史及方法論,豐富了氣象崐史志研究的內涵。作為南京竺可幀研究會成員,曾任上海氣象史辦崐顧問,50年代曾任《天氣月刊》編委。曾為中國氣象局《中華人崐民共和國氣象史》及《新中國氣象事業回憶錄》撰稿。

1985年,曾參加中國氣象學會訪日,在日本筑波氣象研究所作中國氣象學史報告。

1986、1987年,曾被聘為〈中國科技史料〉通訊編委,又曾任江蘇省政治協商會議第四、五兩屆常務委員。

1985、1990年,分別榮獲南京市勞動模範及全國氣象系統勞動模範稱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2011年3月25日14時38分,因病醫治無效,在南京逝世,享年91歲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王鵬飛在大氣物理學研究中,主要研究宏微觀雲崐霧降水物理學,天氣道變(人工影響天氣)學,大氣光、聲、電學,崐大氣污染學,普通氣象學等。有上述諸方面的講義、著作及研究活崐動和論文。50年代即進行科普活動,在全國性科普刊物《科學大崐眾》代表氣象學會主編《大眾氣象》專摘。60年代後,在全國及崐江蘇氣象科普進行理論及實踐指導,作品宣傳,評議及組織科普書崐刊文摘等活動。

1951年中國科學院編譯局委託中國氣象學會編訂《氣象名崐詞》,王鵬飛負責提供高空氣象學名詞,此書於1954年經審查出版。《俄中英對照氣象學名詞試用本》(1958年),《大氣科學名詞》(1988),王鵬飛亦曾任編審委員。1985-1990年成為南京氣象名詞研究小組的主要成員。在1987-1992年間,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編的《自然科學學術語研究》刊物上,幾乎每年都有他的有關氣象科學名詞的研究論文發表。訖今仍在《南京氣象學院學報》及《辭海與通信》等刊物上發表有關論文。在辭書編撰方面,1960年起至今仍任《詞海》編委及其氣象分科主編(1960-1999)。曾任《中國大百科全書、大氣科學卷》(1987),《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農業氣象卷》崐(1986)、《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大氣科學名著》(199崐2)等的編委及分科主編還曾任《氣象學辭典》(1985)全書的責任主編及氣象學分科主編,為《中華名著要籍精詮》(199崐4)編委及撰稿人,《外國人名辭典》(1988)編委成員,並曾為《大氣科學辭典》(1990)特約撰寫《中國古代氣象學》。

•學術論著

專著:《祖國的氣候》(中國青年出版社、1954);《平流動力理論介紹》(財經出版社、1954);《氣象學基本原理》(科學出版社、1959);《中國古代氣候學史》(科學出版社、1985);《微觀雲物理學》(氣象出版社、1989)等書,計百餘萬字。

譯書:《國際雲圖》(科學出版社、1964);《物理氣象學》(科學出版社、1960);《雲物理學簡編》(科學出版社、1983);《大氣科學概觀》(上海科技出版社、1981)。

講義:《雲霧降水物理學》(1965);《氣象科學》,《大氣聲學》,《大氣電學》,《高層大氣學》(1964),《蒸發、凝結和天氣現象》(1980);《雲霧降水物理學》(巨觀部分);《雲霧降水物理學》(微觀部分、1980);《大氣污染學簡編》(1983)等計80多萬字。

辭書編撰:已列於本文(二、3)中。

各種論文:共發表過各種論文合計二百多篇,內容包括大崐氣物理學,古氣象史志等各門類,氣象名詞研究等。1985年以前,以大氣光象、雲霧物理、降水觀象、污染氣象及人工影響天氣等論文為多。1985年以後,以氣象史志研究,氣象名詞研究論文為多。

“雲霧降水物理”論著及研究工作

①60年代,首先表示‘氣態直接凝為固態’的術語‘凝華’一詞,不僅在氣象學界,而且成為我國廣大科學工作者普遍使用的,作為自然科學各學科共用辭彙。

②在我國首先編撰《微觀雲物理學》專著(氣象出版社,19崐89),全面透徹地闡述雲霧降水中的微觀現象,微觀過程及微觀原理,填補了微觀這方面專著的空白。

③發表‘冰雹移動規律初探’(1973,中央氣象局《人工防雹及降水科教座談會報告選編》),對冰雹移向和天氣形勢、山區地形、平原地貌等的關係作了探討,從原理上闡述冰雹移動及發展動向,對理解雹雲移向的變化及防雹活動,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④發表‘巨淞形成機制的探討’(1980、《南京氣象學報》,‘大雹乎?巨淞矣’(1982、《氣象雜誌》),‘再論巨淞的形成’(1982、《氣象雜誌》)三文,提出了一種罕見的氣象現象(巨淞),解決了內蒙、山西、東北各地山谷出現巨大冰塊的來源機形成機理,指出巨淞與大雹在形成及結構上的區別。

“天氣導變”論著及研究工作

①1958年發表了‘人工控制雲霧’(《天氣月刊》,19崐58第六期),在吉林省抗乾旱人工降雨過程中得到了有效的套用,並取得了明顯的降水效果。

②1959年發表了‘局部天氣控制’(《物理通報》,19崐59)宣傳了天氣導變科學原理,1980年,正當我國一股否定‘人工影響天氣’的科學性風潮時,發表了‘天氣導變學發展的討論’(《氣象教育與科技》,1980,第三期)從人工影響天氣的歷史發展,論證了它是一門科學,提出了‘天氣導變’的新概念,說明人工影響天氣,主要是‘導變’,並非‘直接控制’,只是起到引導自然演變的作用。1990年發表了‘天氣導變研究方向芻議’(《南京氣象學報學報》,1990,第三期),分析了天氣導變在上古、中古、近代的技術發展歷史及當前天氣導變研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雲特性場分析’這個新思路。

“大氣聲、光、電學”論著及研究工作

①發表了‘鳴沙共振和沙坡調節理論研究’(1990,《寧夏氣象》)利用熱氣泡共振理論解釋沙漠鳴沙機理,對寧夏利用沙漠開發旅遊資源,有重要意義。

②發表了‘光柱林立’(1978,《氣象》),‘主要葷象形成原理’(1981,《氣象》),‘瀑陰沫華’(1984,《氣象》)等一系列大氣光象論文,闡述了出現特異光象的具體機理,並對一些不正確的說法,給予說理性的否定。

③發表了‘雲電閃過程’(《氣象》,1976)一文,除闡述雲電閃過程外,還指出雲電閃閃道的隨機性和選擇性,說明一般雲電閃初出雲底,其位置、方向、強度受閃道曲折、分支、正空間電荷氣塊的分部及空氣閃電導率大小分部的影響。這個規律,在預防閃電打擊的研究中,很有幫助,曾引起電信部門的注意。

“大氣污染、氣候變遷”論著及研究工作

①1983-1984年曾組織南氣院師生為揚子乙烯工程公司進行建設前的大氣污染評價工作,並建設了觀測場。該項工作得到了該工程指揮部組織的80多位專家教授的肯定,一致認為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

②1989-1991年,作為顧問,參加了重慶霧害的研究,並重慶作了學術報告,對參加此項研究的師生,進行研究思路及方法論方面的指導。指出應跳出傳統的研究方法在收集地面和高空資料的同時,應將人口增加、燃料增多、市區擴大、交通和工業污染、水面效應、熱島效應、水陸風、峽谷風、地形、季節等因素考慮在內。

③1980年發表了‘節氣順序和我國古代氣候變化’(《南京氣象學報學報》,1980),通過歷史上多次‘驚蟄於雨水’順序顛倒及‘穀雨與清明’順序顛倒的變動,從古籍中有關氣候變化的線索,得知自先秦至今,我國發生的五次氣候變遷。這種研究方法,得到有關研究者的注目。

“氣象名詞及辭彙”的論著機研究工作

在《科學術語研究》(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編)發表的論文有‘科學名詞審定的總原則’(1986),‘辭彙其義與約定俗成的界線探討’(1987),‘定名貼確,方有效益’(1988),‘怎樣才能貼切地擬定科學名詞’(1989),‘社會對科學名詞的影響’(1992)。在《辭海與通訊》發表的論文有‘大氣保溫效應為何不能稱為溫室效應?’(1996),。在《南京氣象學報學報》發表的論文有“怎樣定‘HOMOGENOUS崐ATMOSPHERE’、‘HOMOOSHPERE’、‘SCELEHEIGLIT’的中文名詞”(1987)等文,成為我國唯一認真對氣象學名詞探討,並能從理論及實用給方面加以細微考慮及發表大量論文的氣象專家。

“氣象史志”論著及研究工作

①為創建和發展氣象史志研究會,發表了一系列推動行論著,如‘開創中國氣象史志研究的新局面’(《南京氣象學院學報》、1984),‘中國氣象史研究中怎樣繼承竺可禎的開拓精神’(《南京氣象學院學報》、1988),‘對氣象史研究會實踐活動的深化認識’(《貴州氣象》、1991),‘三屆不負春風托,崐十年育的陵雲志’,‘氣象史志研究會成立十一年的經驗和成就’(《慶祝中國氣象學會成立七十周年...論文摘要》、1994),等論文,闡述了氣象史志研究會的研究目的、研究內容、覆蓋面、研究方向機研究總結、研究成果等,統一了氣象史志研究會成員的思想,得到了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氣象史志辦公室人員的認可,為?今後氣象史志研究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②將地球大氣的形成及垂直分層的機制及過程,作為氣象史研究的一部分。曾發表‘現代地球大氣成分是怎樣演變過來的?’(《十萬個為什麼-地球史》、1978),1987年,《中國大百科全書、大氣科學卷》p148-p152刊出的‘地球大氣演變一文’,這些在以前的有關大氣科學教材及氣象史研究中都是缺乏的,王鵬飛首先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

③王鵬飛對殷商時代氣象史也十分重視,1977年即寫出《甲骨文中的氣象知識》,其內容為各方面所引用。1993年撰寫的‘甲骨文氣象資料類舉’(《中國三千年氣象記錄總集》、張德仁、1993)一文,分類列出甲骨文氣象卜詞400多條,十四大類,76項,並註明其來源、年代。是迄今卜詞氣象分類例舉中材料最豐富的論文。此稿已由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

④在我國第一次編寫出《氣象學發展年表》(1985、《氣象學詞典》附錄),《氣象科學大事年表》(1987、《中國大百科全書、大氣科學卷》附錄)。這些年表,將世界上氣象科學發展重大事件,列於表內,非常便於查考。另外,還發表《大氣科學發展簡史》(1987年《中國大百科全書、大氣科學卷》)及以“大氣科學發展簡史”為題發表的另一編論文,在《氣象教育與科技》(1985,1986)連載,使世界氣象發展的脈絡,更為清晰地展現在我國讀者面前。

人才培養

1946、1947在成都鳳凰山測候訓練班教大專水平的學崐生‘動力氣象學(即‘理論氣象學’)’,1950-1954年在北京軍委氣象局先後與清華大學氣象系合辦的氣象人員訓練班及由軍委氣象局自辦的訓練班中任教員及教務主任,1954年後,曾主持中央氣象局編譯室,負責《天氣》等刊物,在該刊發表為提高全國氣象台站氣象學基本水平的大氣物理方面的文章及講座,1960年後,調南京氣象學院,為創辦氣象學院及其氣象物理系而努力。曾為提高青年教師教學水平,進行教員試講制度,並以身作則。又曾組織師生赴安徽宿縣參加人工消雹實踐。還曾組織師生進行南京揚子乙烯工程建設的大氣污染預評價實踐(1983-1984),對重慶霧害的研究,曾對教員加以指導。1985年曾被聘為空軍氣象學院兼職教授,還曾為試用美國最新氣象高等教材,而帶領教師翻譯《大氣科學概觀》(1981),其翻譯的《物理氣象學》(1960)一書,曾為中國科學院大氣所及蘭高所招收研究生必讀內容,曾編有氣象學、大氣污染學、大氣物理學、高等大氣學等大量講義,為學生所歡迎。其中‘文革’前所編的均為有關院校索取幾絕。曾帶研究生20多名,還多年受聘為江蘇省高校地學(包括氣象、地理、地質)教員職稱評審委員,並多年多次受聘為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中國科學院蘭高所,氣象科學研究院,江蘇及南京環保所,安徽及江蘇氣象局等單位的職稱及研究生學位評審成員。

年過花甲之時,他本可以在家安享清閒晚年,他卻仍然對科研工作充滿熱情,毅然投入到氣象史這個相對比較“冷門”的領域,潛心研究,成績斐然。他繼承並豐富了竺可楨先生在中國氣象史方面的研究,發現了許多新的令人信服的材料,發表了許多頗具影響的專著論文,他在中國氣象學年會和中國地學史討論會上所做的報告受到國內外有關專家的好評。為了尊重歷史,尊重客觀事實,他不僅查閱大量文獻,還經常外出實地考查。六十多歲仍然遠赴廣州、西安、烏魯木齊、連雲港等地的歷史遺址作現場調查,取得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他笑言道:“外國人正在研究中國氣象史,中國人為什麼不能研究外國氣象史?六十正當年,莫道桑榆晚。別人不願意做的工作我願意做。”他的開拓性研究填補了我國氣象史研究的空白,使我國氣象史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其中,既有王老作為學者強烈的使命感,更有他對祖國氣象事業的忠貞之心。

令人敬佩的是,如今王教授年近九十仍然矢志不移,奮鬥不息,去年他還發表了好幾篇文章。他常說:“我之所以能為祖氣象事業做一點工作,完全歸功於黨。我是祖國的兒子,我要把全部身心獻給祖國的氣象事業。”在八十歲壽辰時,他深情感謝可愛的祖國,他說“由於祖國的發展,才使我有發揮所長的可能”。他也曾對張培昌教授說:“一個人年紀大了不能什麼事都不做,要做一點,對社會才有意義。

社會任職

中國及江蘇省氣象學會理事

江蘇氣象學會大氣物理委員崐會主任

中國氣象學會氣象科普工作全國委員會主任

江蘇氣象學崐會科普工作委員會主任

人物評價

王鵬飛在氣象辭書編纂及名詞研究與氣象科普工作等方面,卓有成就。他是解放前畢業的中央大學氣象系第一屆唯一的畢業生,新中國氣象事業有他寫下的濃重一筆;他是南京氣象學院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三尺講台有他灑下的辛勤汗水;他是中國氣象史志研究的權威,歷史長卷中有他留下的光輝詩篇;他是我國氣象科普的著名前輩,氣象走進千家萬戶有他不可磨滅的功績。他獻身科學、追求真理、精心育才、甘為人梯、學德高尚、謙誠待人,廣受學生愛戴,深得同事敬重。作為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南京氣象學院(現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凝結了王教授大量心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