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組詩《那一段歲月》獲內蒙古第八屆索龍嘎文學獎,散文《歌唱與抵達》獲第三屆老舍散文獎提名獎。另有作品獲中國詩歌學會獎、多家報刊獎,入選多種選本。
他的詩題旨鮮明,即“靈魂獨步”,他或讓靈魂輕歌曼舞,或使靈魂寧靜深思,或讓靈魂沐浴陽光,或使靈魂浸潤細雨……。他把主體的靈魂放在欲望、誘惑、野心、恩怨、痛苦和淡泊、沉默、願望、溫情、幸福的交叉點上來探詢心靈的奧秘,二元對立情愫里的前者都是以對照物出現的,後者才是詩人竭盡全力守候的;它不僅是詩人的個人理想,也是人類苦苦要走近的大境界。他追求至真、至善、至美,而這又和複雜混沌的現實以及他窘困坎坷的命運相背離,在組詩《靈魂獨步》里,孤獨和憂鬱就成為抒情基調;而他選用的意象也多為冷色,如夜月、晨風、深井、大雨、落葉、灰燼、積垢等。在落寞的歲月里,最難得的是,他讓靈魂幾經掙扎之後,最終從泥濘混雜的濕地輕靈地飛升起來,於心靈世界保留一塊積極向上、執著樂觀的綠地:“彼岸總是遙遠 / 憧憬蔥蘢著”,“我在每一個驛站 / 打點行裝 遠離喧囂 / 用一生抵達靈魂獨步的高處”。詩人最渴望的是陽光,最留戀的是關懷,最難捨的是親情。愛情組詩《愛的呢喃》描述了愛情心理的整個過程,由愛的萌芽到愛的思念,由愛的等待到愛的結果,也包括愛的失落與凋謝。這些詩句坦率、真摯地剖析了含蓄、矜持的愛情心理,情真意切,美如珠璣,升華了愛情美、人性美。
在詩人中,他是真誠、樸實、自然、純情之人,每首小詩都是他心靈軌跡上的劃痕。他的詩樸實真切,含蓄深沉,而不晦澀難懂,顯示出一種耐人尋味的樸素美。
王靜遠的的散文也常見於國內各種文學刊物,而且常常獲獎、被各種精良的選本收錄。他即將出版散文隨筆新作《獨軒居筆記》,其審美空間廣闊,文筆富有書卷氣與詩意,技巧臻於至境。他的寫作有一個日益通達的思想路徑,那就是他對抗惟利是圖的傳媒時代,低級的利益訴求,曖昧的人情文化,極力維護健康的生態文化系統,表現日常生活中的人格魅力,自然山水的人文意義,呈現出我國文化傳統的心靈與人格特徵。
他強調自由的思想和獨立的精神品格,欣賞亨利·戴維·梭羅的“拒絕時尚”、“社會煽情”、“按自己的方式自身的意願活出生命的原本色彩”。他認為:“本色亦本真,本真亦大美”。其散文的思想核心便是追求思想獨立、心靈自由和生命本真。他的人生態度、審美情趣和話語方式都與中國文人傳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他的散文充滿了文人的情致雅趣,體現著東方的藝術精神。他所走著的是陶淵明、沈從文、汪曾祺、賈平凹的藝術路徑。他的散文在疏放中透出凝重,於平淡中顯現奇崛,情韻靈動淡遠,風致清逸秀異,呈現著清澈明晰的內儒外道的士大夫傳統傾向。
他還深掘帶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內涵,表現他耳濡目染的風土習俗。《親情懷舊》卷不僅“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而且把夢中故鄉描畫得如同恬靜的田園風光畫卷。《從故鄉出發的雪》等都是景情渾然天成的佳作,使我們更相信了“文化傳統總是隱蔽在一個民族的心靈深處”,也更理解了“主體達到審美情感的深度,審美對象的深度才會敞亮出來”。
王靜遠的散文意境美、語言美並富有哲理性,他的《哲思隨筆》卷這一特徵更加明顯。他的哲思散文宛轉附物,澤潤華采,深刻明達,真率洗鍊,重視中國文化的格調、趣味、氣韻,形成自然清淡,素雅典朴,真率自然,淡雅超脫的文風。它們一定能夠吸引住向著純粹文學走來的讀者的目光,給予他們美的薰陶。
余秋雨為他作序
余秋雨先生為王靜遠先生的散文集《獨軒局筆記》作序,題為《浩闊中的雅軒》。
四年前的夏天,我們去了呼倫貝爾草原。妻子借了一輛“牧馬人”吉普,在藍天綠地間任意行駛,四周不見路,不見人,不見任何文明信號,很快產生一種自由的恐懼。不久到了額爾古納,我的一位學生送給她一匹三河馬,說成吉思汗就是騎著這種馬馳騁天下的。馬帶不走,寄養在當地馬圈裡。牧馬人,三河馬,都與妻子的姓氏有關,她倍感親切,但在這草原上它們又牽帶出一個天高地闊的飛動空間,使她稍稍有點消受不了。就在這時,看到路邊一塊指路牌上的地名:扎蘭屯。是她名字的另一個字,更像是她的生長地,一打眼就把她的身心安頓了下來。到了扎蘭屯一看,實在不是一個小屯子。地處塞外,卻有江南景色,更使我們產生一種異地家鄉的驚訝。更驚訝的是,遇到好些從未見過面的當地人,卻像失散多年的鄉親一樣,走一路招呼一路。在一座吊橋口,見一位青年男子走來,陪著我們,但才說幾句話就使我不能不停下步來。他對文化藝術的見地,一點兒也不下於北京、上海的理論家,而對我作品的理解,又準確得讓我一愕。周圍的人告訴我,他也是一位散文家,也寫詩,叫王靜遠。前不久,王靜遠先生寄了他的一批發表在全國各大報刊的散文給我看,我在翻開前,先閉眼想了想......
朱先樹先生也曾為王靜遠先生的詩歌集《回到心靈的路有多遠》作序,題為《堅守內心的聖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