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將軍率師開發北大荒紀念碑

王震將軍率師開發北大荒紀念碑

王震[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將軍率師開發北大荒紀念碑於1993年9月4日在八五一零農場當壁鎮落成。1994年9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基本信息

簡介

王震將軍率師開發北大荒紀念碑王震將軍率師開發北大荒紀念碑
王震將軍率師開發北大荒紀念碑位於農墾總局牡丹江分局八五一0農場當壁鎮興凱湖畔。原址建於1993年。
王震將軍率師開發北大荒紀念碑新址工程於2001年8月動工興建,2002年8月全面竣工。總占地面積2.28萬平方米。其中鋪裝花崗岩6964平方米,植樹2555棵,種植草坪8648平方米。新址的主體建築為王震將軍率師開發北大荒紀念碑。紀念碑主體高9.9米,上邊鐫刻著1993月4日江澤民總書記的親筆題詞“王震將軍率師開發北大荒紀念碑”14個金色大字。
北大荒開發建設紀念館建築面積607平方米。分為正廳和東西側廳。正廳北側中央,160厘米高的花崗岩基座上安放著王震將軍85厘米高的半身漢白玉塑像,塑像後襯的北側牆壁是長23米、高3米的大型鍛銅浮雕《先行者》,反映了50年代王震將軍率師開發北大荒的光輝歷史時段,開拓先行者的理想和北大荒半個多世紀的輝煌業績。
紀念碑新址園內建有花崗、鑄銅等浮雕4座,還有五色土池、碑址和省十運會“北大荒開拓之火”火種採集地紀念石等其他景點和紀念物。其中東西兩側花崗岩浮雕每組面積為28.6平方米,分別反映50年代10萬轉業官兵開發創業和大批城市知青、知識分子參加北大荒開發建設的歷史場景。東側鑄銅小品由開荒犁和扁擔、土筐等主要部分組成,是依據王震將軍在雲山水庫勞動和“荒原第一犁”等歷史照片中王震將軍用過的扁擔、土筐和人拉犁等實物形象,採用超寫實的藝術手法鑄造而成,從生活側面體現了大荒初拓的氣概。
西側鑄銅小品由厚重的軍棉衣、野炊用品和開荒地圖等主要部分組成,從生活側面反映了創業時期的艱辛歲月。“五色土”池由黑、白、紅、黃、棕五色土壤組成,象徵農墾廣大官兵、幹部、職工來自五湖四海,同時也體現了黑龍江農墾地域遼闊,事業輝煌。碑址是原1958年轉業來北大荒的軍人、港商朱榮駒先生在1993年紀念碑原址建設時所贈,碑址銘文記述了1993年紀念碑原址建設的概況。火種採集紀念石是為了紀念2002年3月27日省十運會“北大荒開拓之火”火種採集而立。黑龍江省副省長王佐書親臨火種採集現場。
王震將軍率師開發北大荒紀念碑新址園外建有花崗岩鋪裝的停車場2605平方米,鋪設混凝土路面6066平方米,703.8延長米。還立有巨型將軍石一座,四面分別刻有不同字型的“將軍石”鮮紅大字。
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在社會各方面的支持下,王震將軍率師開發北大荒紀念碑新址已初步建成墾區規模較大,標準較高,內容較為豐富的愛國主義和北大荒精神教育基地。

王震將軍簡介

王震,偉大的無產階級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生於一九0八年四月十一日。湖南瀏陽人。鐵路工人出身。二十年代從事工人運動。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將軍智勇雙全。常親率部隊衝鋒陷陣,屢建戰功。畢生作戰數千次。七次負傷,長征中為紅六軍團政委,首先率部西征。四四年冬,率四千人自延安出發,渡黃河,越長江,沿途戰勝敵軍重重堵截,終達湘粵邊界。開闢新區。後因敵情變化奉命北返。此行歷時兩年,行程二萬七千餘里,大小戰鬥三百餘次,創軍事史上的又一奇蹟,被毛澤東贊為我軍第二次長征。非共產黨領導下之鐵軍能如是乎?征鞍未解,後請纓進軍新疆,攀越積雪祁連,橫穿浩瀚戈壁,建國後,將軍對各項建設事業無不全力以赴。曾親率鐵道兵建成具有戰略意義之鷹廈,黎湛兩路,尤其傾力農墾事業。昔年墾荒南泥灣,使荊榛遍布之地變成陝北江南,隨之墾發新疆,使荒涼之戈壁疊現塞外綠州。繼而開發東北荒原,拓展海南膠林,終年奔波於荒山野嶺間,與民眾同甘共苦,親密無間。覽今日之勝景,能不憶將軍心血乎?將軍為人真誠坦蕩,且政治堅強,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無限忠誠。將軍晚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雖屆高齡,仍心繫國事,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關心人民命運,國家前途。常親臨各地視察,對教育事業和發展對外友好關係傾盡心力。一九九三年三月十二日不幸病逝於廣州,歿於任上,鞠躬盡瘁。其生前遺囑云:骨灰撒於天山,永遠為中華民族站崗,永遠嚮往壯麗的共產主義!
總覽將軍之一生,不愧為共產黨人之楷模,中華民族和無產階級之真英雄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