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雙錫

王雙錫

王雙錫(1936.04~2010.12),男,陝西省大荔縣伯士鄉高城村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陝西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陝西省扶貧基金會原會長,中國貿促會陝西分會原會長,第七屆、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王雙錫,1936年出生,陝西大荔人。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5年至1965年任國小教員、校長,臨潼縣報社記者、編輯。

1965年至1970年中共任臨潼縣委辦公室主任、革委會生產組組長。

1970年至1976年任臨潼縣縣委常委、革命委員會主任、縣委副書記。

1976年至1981年任蒲城縣委副書記、書記。

1981年至1988年任渭南行署副專員、渭南地委副書記,渭南行署專員、地委書記。

1988年至1996年任陝西省副省長。

1994年兼任中國貿促會陝西分會會長。

1996年任陝西扶貧基金會會長。

2004年退休。是第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

人物生平

2010年12月30日上午,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陝西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王雙錫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西安三兆殯儀館舉行。

王雙錫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0年12月26日18時15分在西安逝世,享年74歲。

王雙錫同志住院期間和逝世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李源潮,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朱鎔基等分別通過各種形式表示慰問和悼念,並向其家屬表示慰問。

中共陝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樂際,省委副書記、代省長趙正永,省政協主席馬中平等參加了王雙錫同志遺體告別儀式,並送花圈致哀。

王雙錫同志 王雙錫同志

王雙錫同志1936年4月10日出生於陝西省大荔縣伯士鄉高城村,1955年9月參加革命,195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王雙錫自幼聰穎好學,奮發上進。初小畢業後,因家貧在沙底學校當工友,邊打工,邊上學,完成了國小學業。此後在臨潼縣靈口國小任教,擔任校教育主任兼團支部書記。1957年調入臨潼縣委審幹辦公室,隨後曾任《臨潼報》編輯、臨潼縣委辦公室秘書、辦公室主任,臨潼縣革委會政工組秘書、生產組組長,臨潼縣委常委、革委會副主任,蒲城縣委副書記、革委會副主任,蒲城縣委書記、革委會主任。1980年調任渭南地區行署副專員,1983年任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1988年5月當選為陝西省副省長;1996年底退休後擔任陝西省扶貧基金會會長。

1968年末,王雙錫被任命為臨潼縣革委會生產組組長。在當時的政治氣候下,他義無反顧地邁出了抓水利建設、發展臨潼經濟的第一步,召開全縣7000人參加的四級幹部會議,組織在渭河南、北兩個戰區搞水利大會戰,渭河以南地區修建了5座水庫、3條漫洪渠,渭河以北旱垣地區打機井近萬眼,全縣新增水地40萬畝,60萬畝農田實現了“雙灌化”。任蒲城縣委書記期間,他衝破“左”的思潮束縛,給在“民主”補課期間補訂的2000戶地富成份摘了“帽”,給受打擊迫害被“雙開”的19名幹部平了反,給被打成“反黨集團”而自殺的2名縣委副書記開了追悼會。在他的帶領下,蒲城縣較早地推行了土地承包責任制,幹部民眾搞經濟建設的積極性極大地調動起來,全縣連續8年實現夏糧總產上億斤。王雙錫任渭南行署專員和副省長期間,傾注全力抓經濟建設,特別是任副省長、主管工業、農業、農村工作的9年裡,他從陝西實際出發抓水利,每個地(市)都有大工程;抓果業生產,使全省果業面積由原來200萬畝發展到1400萬畝,全省圍繞果業生產建起果汁廠23個,年創外匯8個億。

王雙錫同志書法 王雙錫同志書法

從領導崗位退下來後,王雙錫退而不休,又挑起了省扶貧基金會這副重擔,一如既往地繼續為人民服務。他利用扶貧基金會這一平台,積極開展萬名貧困地區學齡兒童助學工程、百村萬戶科技扶貧工程,為全省19個貧困縣的15800名失學兒童和10000名貧困大學生提供經濟援助;為全省130個村資助1300萬元發展一村一品、一村一業,培訓農民技術員,推廣養蠶、種菜、織布新技術,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通過滾雪球式的良性運作,陝西省扶貧基金會的基金總額由初期的280萬發展到1.3億元。

王雙錫同志長期分管農業和農村工作,思想解放,處事果斷,作風大膽,富於創新,為陝西“三農”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發揮了重要作用。擔任省扶貧基金會會長期間,積極開展萬名貧困地區學齡兒童助學工程、百村萬戶科技扶貧工程,有力促進了貧困地區的扶貧開發工作。

王雙錫性格開朗豁達,業餘愛好廣泛。他鍾愛秦腔,寫得一筆飄逸俊秀的毛筆字,他用這樣一首小詩自我概括:“投身革命五十秋,道路崎嶇坎坷多;人生歷來皆如此,事非功過後人說。”

社會評價

王雙錫同志在基層考察 王雙錫同志在基層考察

王雙錫同志襟懷坦蕩,平易近人,廉潔奉公,淡泊名利,始終保持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始終對人民民眾懷有深厚的感情,處處表現出一位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他的逝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黨員、老領導、老同志。他的高尚品德和優良作風,值得我們永遠學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