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王長慶,筆名春萍,1938年生,書香世家,自幼酷愛書法,尤喜漢隸,至今已研習隸書書法近40年,曾從師歐伯達教授,並臨帖求教於我國當代書畫大師沈鵬、劉炳森等當代書畫大家。現任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教授,國際名人畫院常務理事,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會員,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成員,王長慶先生的書法作品深受《中國書法家協會》代主席沈鵬老先生的認可與賞識,並為王在"中國革命軍事博覽館"的個人書法展及其個人書法教育專著題字。王長慶的隸書書法作品經近40年的攻研,藝術水平已臻至一流,堪稱當代隸書泰斗,作品曾參加國內、國際書法大賽並多次獲獎,北京晚報、北京晨報、人民鐵道報、承德晚報、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北京電視台分別予以報導。
作品介紹
王長慶熱心公益,曾為中國救災協會、中國慈善總會、中國殘聯、希望工程分別捐贈書畫。1998年我國部分地區遭受洪澇災害時,其向《四海一家》大型賑災義演交響音樂會捐贈的答謝祖賓梅塔大師書長卷,長21.6米,寬0.76米,全卷41個字,民政部當時估價為15萬元人民幣。
1998年9月,王長慶曆時56天用四種書體,即楷書、行書、行草、隸書完成了十四幅長3.56米、寬1.35米、總面積為6.46平方米的鴻篇巨製《孫子兵法》全集。王先生實為當代書寫《孫子兵法》鴻篇巨製的第一人。
2010年,王長慶曆時半年,完成了2副長近20米的《道德經》全集長卷,總計3000餘字。 與此前作品相比,該書法作品更體現了隸書端莊嚴肅的傳統風格。全書3000餘字無一處錯誤,字字雋永,受到馬來西亞、新加波等地書法家、搜藏家的讚譽好評,並被當地媒體廣為報導。其中一幅作品被當地華人以100萬令吉(馬來西亞貨幣,約合人民幣200萬元)的價格收藏。
背景知識
隸書是漢字書法中常見的一種字型,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於秦朝,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 漢隸唐楷”之稱。漢朝許慎在《說文解字》記錄了關於隸書出現的原因:“……秦燒經書,滌盪舊典,大發吏卒,興役戍,官獄職務繁,初為隸書,以趨約易”。由此可以看出,隸書主要是秦一統後出於提高書寫效率、方便官方記錄文書的目的而應時出現的,屬於“官方文字”,故而要求端莊、嚴肅。後世隸書雖多經發展,但端莊嚴肅一直是隸書的主要風格。由於這一特點,隸書書法的創作創意空間遠比行、草等書體少得多,因此少受書法家關注。隸書發展史上留下大名的書法家也確實不多,除李斯等在秦隸、漢隸的創製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人物外,鮮有其他被歷史文獻記載的隸書大家。現代社會浮躁之氣日盛,求險、求異、求奇書法之風盛行,鑽心從事隸書研究、創作的書法愛好者越來越少。除王長慶外,主攻隸書且較有影響的還有劉炳森。劉炳森先生於2005年因病去世,他的去世是現代隸書書法界的一大損失。目前,專門從事隸書研究創作且時間堅持較長(近40年)、功力較高的隸書書法家,在世的僅剩王長慶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