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邦俊[明朝官吏]

王邦俊 (公元1546~1616年),字虞卿,號壺嶺 ,鄜州(今陝西富縣)人。萬曆甲戌進士,官至貴州兵備參政。有《征南草》一卷,是編即貴州所作。時苗民不靖,起邦俊理兵事,故以“征南”為名。凡詩三十餘首,賦一首,又《母老乞致仕上兩院呈詞》一首,亦並附焉。

生平

王邦俊,明代鄜州下柳池村人。王邦俊自幼聰敏,讀書用功,過目成誦,對答如流,文人學士廣結為友。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河東(山西)馮友漁領兵河西(陝西),在鄜州見到年僅20歲的王邦俊,誇獎“此人非池中之物,應乘祥雲飛去”,當即破例收為弟子,習文練武。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考取舉人,二年(公元1574年)中進士,文武兼備。初任四川重慶府推官,後任兵部武選司員外郎,湖廣按察使司僉事等職。後因病回鄜州養疾,其間編纂首部《鄜州志》,並於萬曆十三年(公元1585年)正月為《鄜州志》作序,提出“域地、建置、食貨、秩官、人物、祠宇、記異、藝文”修志八綱的編纂理論。

萬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播州楊應龍發動叛亂,神宗任命王邦俊為貴州兵備,令其平叛。王邦俊因慈母93歲,風燭殘年,推辭赴任,神宗不允。王邦俊淚別老母,日夜兼程,前往貴州,察看地形,布兵設防。六月六日攻克海龍屯,殲滅楊應龍,平定地方,安撫黎民。捷報京都,神宗大喜,調任為昌平兵備。昌平時有九陵,由中貴(官宦子弟)9人駐守,其中一人總領。中貴之間,相互勾結,作威作福,聲勢赫然。王邦俊生性耿直,嚴明法紀,堅守潔冰,不附權貴,引起中貴的不滿和嫉恨,伺機誣陷,未能得逞。昌平七載,王邦俊功績顯著,調任薊鎮開府,革除弊政,懲腐倡廉,對貪官污吏和不法將領嚴懲不貸。王邦俊嚴於律己,廉潔奉公,不準部屬收受饋贈。所轄州縣,地方安寧,百姓樂業。

王邦俊官至山東巡撫,明廷都察院右監都御史等職。因治國安邦、利國利民,開誠布公,高風亮節,得到人們的愛戴與擁護。告老還鄉時,軍民等人跪臥路面,不讓離去。回到鄜州,身無長物,賦詩教子,生活清淡,以祖業置別墅於郭家莊。因近羌村(今大申號),故於懸崖大書刻石“少陵舊遊”,70歲病卒於家。

著作

一生著述甚多,皆不存,唯在灰燼中揀得《詩集》1卷,《征南草》1卷,《鄜州志》2卷,收藏於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