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奎

王超奎

王超奎(1907—1941),抗日英雄,四川涪州鴨江廟埡(今屬重慶市武隆縣)人。1928年參加楊森部隊,歷任連長、營長等職,抗戰時期,於1941年壯烈犧牲。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王超奎為革命烈士。

基本信息

生平經歷

王超奎1907年生於四川省涪州鴨江(現屬武隆縣)廟埡白雲村的花土溝。王超奎幼年喪父,靠母親和祖母撫養長大的他自國小習勤奮,成績優異,考入了涪陵縣立國小。

在涪陵讀書期間,王超奎目睹北洋軍閥政府腐敗無能,喪權辱國,地方軍閥混戰不休,捐稅頻增,社會黑暗,民不聊生,小小年紀便立下報國之志。

1930年,已成婚育子的王超奎毅然告別母親、祖母和有身孕的妻子及三歲的兒子前往涪陵參軍,成為川軍20軍楊森部一名士兵。1937年升任陸軍第二十軍一百三十三師三百九十九旅七百九十八團三營九連連長。“八.一三”抗戰爆發後,參加收復上海陳家匯的戰役,在戰鬥中右臂負傷。1940年調第九戰區乾訓團校官大隊受訓,後升任營長。  1941年4月21日,日寇第三次對湘北發起進攻,他奉命鎮守岳陽縣新牆河主峰“向公嶺”,日寇從3000多人增加到10000多人,輪番地向該營進攻,他率領全營官兵奮勇殺敵,打退敵人無數次衝鋒,經過三晝夜的殊死戰鬥,全營傷亡慘重,只剩下幾個炊事員,他也身負重傷,仍然不斷地激勵戰士守住陣地,一直堅守到25日的中午援軍到來。他堅持著向援軍交待完成了陣地,正準備將他抬下陣地,不幸又被敵彈打中,壯烈犧牲。當時的湖南省岳陽縣為他建立了“抗日英雄王超奎紀念碑”。並將他犧牲的地點向公嶺改為王公嶺,當時的新牆鄉改為超奎鄉。

人物評價

國共兩黨高層都對王超奎的壯舉給予了高度評價。據報,宋慶齡、周恩來都曾在其殉國紀念冊上題詞,宋美齡也在當時的戰時首都重慶發表廣播講話,並在美國《紐約時報》發表文章,明確提到了“戰至最後一彈,最後一人”的王超奎。

1942年初,當時的涪陵縣政府在中山公園(現涪陵體委燈光球場)豎立了一塊紀念碑,碑身為長方體,正面鐫刻:王營長超奎殉國紀念碑,其餘三面則刻有他的生平事跡。

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王超奎為革命烈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