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77年生,16歲離鄉背井,靠自己的一雙手成就了今日。我們無法以一個人的成就定論他的人生意義,卻可以以這段努力傳奇的過程作為閃光點,讓每一位讀者都能體會到成就背後的故事,以及記住這個傳奇的名字,王紹華。
當他決定離開家鄉外出找份工作時,並沒有想過將來會成就一番怎樣的事業,為鄰居打工的他在別人剛入睡夢的時辰,每次運一千斤的貨物,晚上睡在離火車站不遠的出租屋裡。“房子都在搖晃。”就在這樣的環境下,王紹華磨鍊出了超乎常人的意志,加上打工經驗,終於在18歲那年春天走上了另一條路——創業。挖到第一桶金的過程沒有任何幸運可言,每次自己卸運兩三百箱貨物;沒有熟人就自己拿著樣品下鄉鎮一家家商店跑。王紹華將吃苦作為一種力量,慢慢積蓄,直至成就了事業的第一步。這個過程,我們看到了溫州人的共性,吃苦耐勞。許多溫州人都是在吃苦中起步的,雖然當時王紹華還小,但是吃苦耐勞的精神已經潛移默化地深印在腦中。“企業能做大,都是苦出來的”。
邁出成功的第一步,這種寶貴的經驗為今後的發展指明了一條道路。然而這條路也並非一帆風順。生意一直紅火的他,卻輸在了投資環境上,在河南某地努力拚搏,最終卻用心血換來了虧損,這次挫折讓他清楚的認識到,投資環境與當地政府辦事效率的重要性。在一個地方待上一年就一定會挪窩的王紹華,直到九八年來常州,就一直沒有離開。
作為“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和“中國城市投資環境40優”城市之一的常州,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卻依舊保值著江南水鄉的生活習慣,這種相似的親切感,使得溫州人王紹華很快就適應了這裡的生活。鑒於河南的經驗,對於當地政府的政策與辦事能力,他顯得十分慎重。而作為長三角地區一座充滿現代氣息、經濟較發達的新興工業城市,常州的投資環境不僅勝在地理位置與交通上,還得益於政府開放的政策,領導者的高瞻遠矚與雷厲風行的辦事效率。與其他浙商選擇常州的理由一樣,王紹華堅定了他留在常州的決心。
來常州之後,他的事業與生活一直很順利。以機電開關為主,化工為輔,他與愛人待客熱情,憑著這種誠信與努力,財富點滴積累。“大生意,是從每一個小開關開始”,即使客戶只需要一兩個小開關,夫妻倆也會以同樣熱情周到的服務去接待他們。這種真誠與熱情使得他們的生意越來越紅火,量變而產生質的飛躍,生意範圍不斷拓展,房地產、採礦業、投資發展公司……
以常州為指揮中心,他投資遍布全國各地。今日的成就,對王紹華而言,還不算成功。正如他辦公室里一幅書法所寫,“融通四海”,錢是賺不完的,再多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但是骨子裡努力向上的願望卻不會因為暫時的成功而消退。王紹華以此為動力,在融通四海之路繼續創造一個又一個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