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50年,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受到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毛主席給他戴上一枚“青年特等戰鬥英雄”的勳章,並作為抗美援朝第一批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副團長赴朝作戰。
1952年秋季,他帶領六連戰士搶占了三八線以南著名的上甘嶺上方的一九九·四高地。在坑道堅守陣地一年之久。
一生中立特等功3次,大功7次,榮獲軍功章73枚。
在抗美援朝的志願軍中,王福同邱少雲,黃繼光,楊根思4人一起被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勳章。
別名:王小三,後來彭德懷元帥、賀龍元帥為其改名“王福”,他是特等功戰士中唯一倖存者,他的故事與邱少雲,黃繼光,楊根思被編入國小教科書中。現居山西大同。其資料照片詳見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塞北革命烈士陵園”中的博物館內。
生平事跡
以下關於這個“王福”的生平事跡,其實是流傳於網際網路上多年的一個偽造事跡,其中有多處硬傷:
1)中國人民志願軍全軍獲得“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的,總共有12人,但是沒有這個“王福”。
2)生平事跡文章的人物肖像貼圖嚴重不符合事跡——“保衛陝甘寧立功7次,現任排長,21歲”,按其後面文章的介紹,“王福”21歲時,應該是1950年前後,不可能穿這個軍裝。PLA一輩子都沒有過這樣的軍裝。
3)生平事跡文章中說“王福”在1軍當兵,1950年從西北出發付朝參戰。但實際上1軍所在的第一野戰軍沒有擔負入朝參戰的任務,整個抗美援朝期間,1野的任務是鞏固西北、建設西北,幾十萬大軍沒有動。只有1軍在1953年入朝參加西海岸反登入的防禦準備,由於準備充分,美帝認為沒有登入可能,因此實際沒打起來,所以1軍雖入朝,但是實際幾乎沒有參加戰鬥。
人物軼事
王福老人對記者這樣講述: 1946年,我13歲,我放羊。部隊來了,我要跟著走。
人家問我多大了,我怕人家不要我,就多報了3歲,我說我16歲了。可是16歲人家也不要。當時我個子小,一身爛衣服,一心想當兵。可就是不要我,回去吧,真想當兵,長一年再說,部隊一天要走一二百里,你走得了嗎?我也不說啥,就是跟著,跟出60多里,跟到天黑。當時我拽著營教導員的馬,不鬆手。別說背東西,就是槍也扛不動,回去吧。我不走。最後說,要不留下試兩天吧。就留在營部,吹號。吹號,怕你也吹不動。
這時教導員突然問我,為什麼參軍?我張口就說: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小傢伙,這個也知道?其實我不大懂,是父親教的。他是村上的幹部,他說要想過上好光景,就得參加咱們自己的隊伍;他說咱們的部隊要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
這句話幫了我的忙。
頭一仗,記得是打應縣的土匪。心裡怦怦跳,害怕。問我怕不怕,我說我不怕。你不怕,咋連話也說不準?
槍也沒有,手榴彈也沒有,穿的是自己的爛衣服。可我就是跟著走。我是放羊的,不怕走路。
手榴彈訓練,我想試試。你?10米你也扔不了。一甩,35米。我說過我放羊的事兒,羊如果搗蛋,我一石頭,它就回來了。練幾回,三十八九米,就誇我,小傢伙,有出息。
頭一次拿到真傢伙,就是一顆手榴彈。我想要倆。倆?一個就夠了,想要,到敵人手裡去奪。班長說我要是能繳獲到東西,可以不交公。
打大同的時候,我把這個寶貝東西用上了,扔到了碉堡跟前,哐一傢伙,響了。真手榴彈,就這樣兒啊。他媽的,下回再打仗,弄個槍再試試。
到了延安,就弄到了一桿槍。以後,打一回仗換一回槍。最後弄到一個能打連發的衝鋒鎗。
一年多以後,我就當了班長。班裡有七八年的老兵,歲數大的有三十四五歲。1949年,我被正式任命為一軍二團二營六連連長,我17歲,在別人眼裡我是20歲。
在朝鮮戰場上他負過七次傷
1950年,部隊正在青海打土匪,連以上幹部接到命令,要到鴨綠江邊去。走到蘭州,開始坐火車。這傢伙,多遠也不知道,火車呼隆呼隆地開,都幾天幾夜了,這鴨綠江在哪兒?我問營長,鴨綠江邊是哪兒?營長說鴨綠江邊就是鴨綠江邊,我咋知道是哪兒。那時候真是啥也不明白,我頭一回看到電燈,抽菸時湊上去對火兒,不著,這他媽的是啥燈。
到了通化,部隊開始動員,要到朝鮮去,配合朝鮮部隊打侵略軍。
那時候打仗真是苦。美軍仁川登入以後,最慘的時候,五六天吃不到正經東西。戰士們互相之間你推我我推你,怕睡過去。有時給養送上來了,吃得真好,都是肉罐頭。過兩天又不行了。
停戰以後,我們在朝鮮幫助搞建設,蓋房子種地,啥都乾。
我是1958年最後一批回國的。那時我已經是副團長。
我負過7次傷。
打仗,最慘的一次,我們一個班就剩下3個人了,我們3個還被分開了,我用刺刀捅死7個侵略軍,我的手指被砍得露出了骨頭。我們3個都出來了。這種事兒,多了。剛開始,看到戰友負了傷,看到有人死去了,心裡難過,飯都吃不下去。真是飯都吃不下去。時間長了,就不一樣了。加上部隊上一直教育咱,革命,就得有流血犧牲。部隊教育人,真教育人。
隱姓埋名做一個人民公僕
1980年,王福轉業,從湖北回到大同。那時王福是團長。王福到大同手工業管理局當副局長,王福說手管局當時在大同是一個挺大的局,有40多個企業。
王福副局長當時住的房子,實用面積二十多平方米。一家三代七口人。
他沒有向組織伸過手。
特等功3次、大功7次,榮獲軍功章53枚。1950年,在中南海懷仁堂受到毛主席親切接見,毛主席親手給他戴上了一枚“青年特等戰鬥英雄勳章”。當年的抗美援朝志願軍里,只有4名戰士被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勳章”。黃繼光、邱少雲、楊根思3位已經犧牲,王福是4個人中惟一的倖存者。
這些,都成歷史了。王福不想把這些當成資本,他告訴孩子們,不許向任何人提起這些事兒。所以單位里的人只知道王局長是部隊轉業回來的團級幹部,親戚朋友知道他是個工作認真的局長。
而在王福的心裡,這是正常不過的事,他的想法樸素而執著。一個營裡面,打仗的時候,我有46個老鄉,一個村裡的就有8個,從朝鮮回來的就我一個了。我已經很幸福了,我不簡單了,還要求個啥呢?王福對記者說,你都兒孫滿堂了,可是人家一天好日子也沒過上,別說過,見都沒見著,你不錯了。
1956年,王福得到了傷殘證明,三等甲級。可是他從未要過待遇,一分也未得過,日子長了,那證明也就不知道哪裡去了。
四個兒子,轉業時最小的都二十來歲了,他又把年邁的老母親接到了家裡,三代七口人,就那么擠在一起。他和老伴在14米的那間屋的床上,兩個大的兒子打地鋪;另一間9米的屋,老母親在床上,兩個小的兒子打地鋪。
1984年,單位分房,他把本應分給他的一套大的,80多米的讓給了別人,自己住進了一套不到60米的房子。一直住到現在。
當了四五年副局長,工人們幾乎沒有見過他坐小汽車,只是像普通工人那樣騎著腳踏車。家裡人,更談不上借他的光坐一回小汽車了。大兒子曾動過心思,新婚不久,要回鄉下老家,求父親到局裡借個小車,沒成。對這事兒,王福又有自己的樸素想法,地方不比部隊,部隊車多,領導少,地方車少,領導多,咱不爭這個,要個車挺麻煩的,騎腳踏車算了。
偶然中英雄王福被發現了
1985年11月,老山前線英模報告團來到大同做英模報告。在北京出發前,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楊得志在全國勞模報告團臨行前囑託,到大同後,一定要代他找到當年的一級戰鬥英雄王福。匯報團成員,“堅守英雄連”指導員朱永泉60年代入伍時,所在部隊的副團長正是王福。而在前線,朱永泉所在的連隊,正是當年王福任連長的“英雄連”。戰士們都知道老連長的大名。
在大同,英模報告團找到了三個叫王福的人,先見到了前兩個,一看不是。打聽第三個,問到了王福的親家頭上,與王福在一個單位。王福?有這個人;年紀?也差不多。但他不是英雄,這個我可以保證,他不是。
1985年11月19日,王福正在自家菜窖內收拾白菜,報告團的車開到了門口。
人們這時才認識了這個老王頭兒。當年的《大同日報》用兩個整版報導了這件事,標題是《特功英雄的昨天和今天——記市手管局調研員優秀共產黨員王福》,同時配發了一篇言論,題為《領導幹部的一面鏡子》。稍後,《太原日報》、《山西日報》也都以大篇幅做了報導。《山西日報》在頭版配發了言論,標題為《共產黨員的本色》。文中說:“為了個人的私利,有的人有功在鬧,無功也鬧;有的人權大在鬧,權小也鬧;有的人本來無什麼功,也沒有掌握多少權,通過關係也在鬧。這樣的人同王福同志對照一下,不覺得臉紅嗎?”
王福對記者說,當時好多人不相信他像報導的那樣,立過那么多的功,是什麼一級英雄。以為他要真是那樣,為什麼不早說,不是太傻了嗎?有人乾脆認為他是冒牌兒的。
有關檔案資料幫助人們重新“發現”了這位英雄:中央軍委出版的《英雄集》上,第一名是王福;1950年的《人民日報》、《解放軍報》頭版頭條,是王福受到毛主席接見的照片和文章。王福家裡珍藏著的大把的軍功章,珍貴的照片,也證明著此事不虛。
可惜,那些照片,還有我一直保存著的當年的報紙,王福對記者說,都讓報社拿去了,說要出一本畫報,畫報沒出來,東西後來也沒了。去找過幾回,沒辦法,不了了之了。並且,說心裡話,當時家裡住房挺緊張的,也想過讓領導給解決一下。給市里領導寫過四回反映住房困難的信,但一回也沒有寄出去,都撕掉了。
一晃,又是二十來年過去了。
直到今年3月,有關部門來調查王福,負過七次傷,沒有過傷殘證明嗎?王福說,曾經有過的,後來不知弄哪兒去了。3月17日,本報記者到大同採訪時,75歲的王福再次回憶起了多年前的往事。老人說,這些年,最對不起的是自己的老伴。老人給記者講了一件事,以表明自己對老伴的歉疚。老伴曾當過一個工廠的分廠廠長,管理著200來人。但是至死,她還是一個臨時工。有許多次轉正的機會,可她都讓給別人了。當時覺得咱生活上已經挺不錯了,我的工資挺高,咱不差這一點兒事兒。王福對老伴說,你的年紀也大了,臨時就臨時吧,把指標讓給年輕的,讓人家好好乾。沒想到她會得那么重的病。
記者看到的老人保存著的軍功章,已然銹跡斑斑。1951年第一軍英模大會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戰鬥英雄代表大會紀念章、西北軍區第一次英模大會紀念章,一枚一枚,都記錄著老人往日的輝煌。最珍貴的那幾枚,毛主席給他戴上的“青年特等戰鬥英雄”勳章和在朝鮮得的那枚“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勳章”,被博物館借去複製,還沒有拿回來。春節時,老家朔州市政府的人來到大同,代表家鄉人民來慰問老英雄,送來了一塊匾,上面寫著大大的四個字:“人民功臣”。還送來了一筆慰問金。
老人備感欣慰。說,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