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門村

王石門村

王石門村位於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大王莊鎮,這個山東省海拔最高的村,以其秀美的自然風光吸引著八方來客。萊蕪大王莊鎮王石門村位於萊城西北,香山東麓,團山以北。其東與雪野鎮房乾村相鄰,西與獨路村相鄰,南與石屋子村、龍尾村相鄰,北與章丘相望。海拔851米,是山東省海拔最高的村。

基本信息

名稱由來

王石門村 王石門村

萊蕪大王莊鎮王石門村名是怎么來的呢?據有關記載:明朝末年王姓遷此建村,因王姓以放牧為業,故稱王氏牧場,久成村名,後演變為王石門場,與馮家莊為一行政村,是村民委員會駐地。但這種說法是否可考我們不得而知。從地名沿革資料中能查到的是,1948年時村名為王石門廠,1984年改為王石門場,2001年以來,村里進行旅遊開發,為方便稱呼,改稱王石門。為什麼開始的村名為王石門廠呢?村民說,雖然現在王姓不是最多的,但王姓居住較早,另外在村裡的石門大峽谷處兩個山崖之間有一條狹窄的山谷,形成一個天然的巨大石門,王石門的名字大概是從此而來。

地理環境

村里老人說,建村年代他們並不清楚,大概是以前有地主買下山林後,就僱工來耕作、看護,然後這些人就要住在山上,時間長了,居住的人多了,就形成一個村落。65歲的村民崔樹貴說,他記得1961年的時候,村里只有86口人,村裡有6姓:崔、王、曹、馮、李、張,都是從周圍的村莊搬過來的。村里人說,雖然村子在山上,海拔很高,但並不缺水,不然也不會形成村莊,“沒有水,立不住人!”村民馮大爺說。村子西邊有股被村民稱為西泉子的泉水,村民稱韭菜園的地方也有一眼泉水,四季水流不斷。這些泉子的海拔都很高,甚至快到山頂,但仍然水流不斷,有些不可思議。如今的王石門村人,早已吃上了自來水,山頂如今修建了瑤池,為王母娘娘洗澡之用。這樣來王石門村,就如臨仙境了。

歷史沿革

在王石門村東,有一個被村民稱為天橋的地方。此處原來兩山對峙,山澗深不可測。

傳說當年李本起義失敗後,從龍尾村西的吊鼓山用懸羊吊鼓之計脫逃時,一直帶著自己的親娘。李本背著娘從山谷中來到天橋下面,抬頭看到山峰陡峭,知道無法背著娘上山,於是,自己先爬上山頂,然後用繩索把娘拉了上來,然後向鹿野方向奔去。官兵從山上追至天橋,看到兩座山中間的峽谷車馬無法通過,於是下令將山澗填平,以便車馬通過,但最終也沒能追上李本。

今天,天橋附近仍然比兩側山低,在村里沒有修公路之前,村民在山崖上鑿出石階,要想通過天橋,就要沿著山崖先下後上。村民說:“那時候挑著槲柴趕集,拉得天都哧哧地響。”由此可見,天橋位置地勢的險要。

萊蕪大王莊鎮王石門村具有原始生態環境,九龍大峽谷、石門大峽谷內複雜的地形又提供了天然的隱蔽條件。在革命戰爭年代,這裡成為了我黨的根據地,經歷了戰爭的洗禮,為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

抗日戰爭時期,為與日偽軍開展游擊戰,避敵鋒芒,廖容標率領八路軍抗日游擊隊曾在獨路村、王石門村一帶活動。泰安地委專員趙篤生、萊蕪縣委崔蒞堂、李力修也在王石門村留下了戰鬥足跡。王石門村駐有八路軍的部隊、被服廠、後方醫院和兵工廠等,是中共萊蕪縣委的重要活動區域,從而也成為日偽軍掃蕩的目標,遭遇到了多次燒掠,做出了巨大犧牲。抗戰期間,王石門村不但積極為駐在村中的八路軍、地方幹部籌備糧食等軍需和提供住所,而且積極參軍作戰,湧現出了蘇蘭堂等革命者,為抗戰勝利做出了貢獻。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期間,王石門村民積極報名參軍,有了李增橋等革命烈士。

這個村小人少的村莊,在各個革命時期都做出了不小貢獻。直到今天,村民仍保持著淳樸的民風。

歷史傳說

王石門村南香山附近,曾有一廟宇,叫陽奉寺。廟裡住著一個老和尚和兩個小和尚,老和尚常下山去化緣,每次老和尚走後,就會有一個小童子跑來和兩個小和尚玩,但每次在老和尚回來之前,小童子就和兩個小和尚告別回家了。時間長了,兩個小和尚心裡也有數了,小童子一走,師父就要回來了。所以在老和尚回來前,兩個小和尚已經站在寺廟門前恭迎。老和尚發現後很詫異,怎么兩個徒弟好像知道自己要回來。老和尚問兩個小和尚是怎么回事,兩個小和尚便把小童子的事情講述了一遍。老和尚聽後非常驚訝,他知道小童子絕非一般人。於是老和尚在出門前告訴兩個徒弟,小童子再來的時候,在他身上拴一根紅線。

老和尚走後,小童子果然又來了,兩個小和尚便按照老和尚的安排,在小童子走之前把紅線拴到了他身上。老和尚回來後,沿著紅線一路找尋,發現紅線拴在一棵人參上,原來小童子是人參變的參娃子。老和尚知道吃了參娃子能長生不老,便把人參刨出來帶回了寺廟。老和尚讓兩個小和尚把人參煮上後,便去請自己的友人來共同分享。老和尚走後一時沒有回來,隨著人參慢慢煮熟,兩個小和尚聞著人參的香味,有些忍不住了,兩個人商量後決定先品嘗一下,沒想到這一嘗,最後把人參肉全吃光了。兩個小和尚看著剩下的一鍋湯,知道反正要被老和尚罵,乾脆把湯倒到寺廟裡,沒想到,忽然間整座廟忽然騰空而起,升上天去。

這件事被老人參知道後,非常傷心,孩子沒了,老人也不願留在此地,一路哭著向東北走去,走到今天的瀋陽附近走累了,便住了下來。後來人們把那個地方叫陽參,即陽奉寺的人參,後逐漸成參陽,瀋陽了。後來又有了“參陽滴淚出天麻”之說,說老人參走時流的眼淚滴到其它植物上,這種植物就會變成靈丹妙藥——— 天麻。天麻是草中之王,人受傷之後,用它一擦就好。據說尋找這種名貴草藥的方法是,下小雨時它的下面會有一條小水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