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生平
1913年出生的王潤蘭是河北饒陽縣留楚村人,自幼愛好武。
1931年他考入了省立河間中學,在校期間他的各科成績都非常優秀
1934年王潤蘭離家出走的時候,年僅21歲。他離家出走後考入了國民軍三十二軍軍長商震在北平(北京)舉辦的河北軍事政治學校第二期。
柏林奧運會上,他是中國拳擊隊隊員,在賽場上連勝強敵,血戰到底,只因裁判無理判罰才與決賽無緣。
抗日戰爭時期,他是一名中國軍人,率部阻擊日軍四晝夜,最終以集束手榴彈炸敵人坦克時壯烈犧牲。
為國捐軀後,他被授予民族英雄稱號,但其事跡卻被淡忘,我們只能從他的後人那裡才能找回這段歷史。
12月24日,在本報做了奧運歷史人物系列專題報導之後,記者意外地接到一個讀者的電話。在電話里他告訴記者,他岳父王樹芳的父親是曾經作為中國代表團拳擊隊成員參加1936年柏林奧運會的拳擊運動員王潤蘭。
帶著對這位鮮為人知的英雄的好奇,記者走進了王潤蘭的兒子王樹芳位於北京西郊五孔橋的家裡。在客廳最顯眼的地方,王潤蘭和拳擊隊、舉重隊隊友的合影靜靜地擺在電視旁邊的柜子上,照片中的王潤蘭身材挺拔,穿著短褲背心直視前方,英氣勃發。
戰爭無情,王潤蘭在短短的4年間完成他整個人生的幾個跨越,給世人留下他剛毅英勇的壯舉後,就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他曾經試圖改變的世界。而他的後人,只能靠報紙報導、文獻資料來增加對他的了解。
他本是一個奧運會歷史上的英雄,卻為何默默無名?他本是抗戰史上的烈士,又為何鮮為人知?在這個讓世人感到陌生的英雄背後,到底有哪些故事?帶著這些疑問,記者在他的後人的幫助下,開始了解這位英雄的一生。
壯烈犧牲
參加完柏林奧運會回國後不久,王潤蘭就擔任了國民黨三十二軍補三團三營排長。抗日戰爭開始後,他與部隊積極投入戰鬥。1937年10月18日,他率部隊在漳河北岸阻擊來敵,連戰4晝夜,負傷後堅持指揮作戰。10月21日拂曉,帶幾名戰士以集束手榴彈炸敵坦克時,壯烈犧牲,國民政府國防部授予了他 “民族英雄”稱號,並且給了幾十塊錢的撫恤金。“1945年解放戰爭後,很多當年參加戰爭的老兵都回家了,我們家裡人就天天盼著我父親回來,可是一直一點音信都沒有。後來我們實在忍不住了,就寫了一封信給當時的國防部,詢問我父親的下落,才知道我父親在1937年的時候就犧牲了,而且犧牲得特別慘烈,是綁著手榴彈和他戰友一起沖向的敵人坦克……”對於王潤蘭的英勇犧牲,王樹芳表示家裡很多人其實都做了充分的心理準備。“從我5歲他離家出走後,我記憶中他就回過兩次家,一次是讀完軍校後,一次是奧運會結束後。我對他的印象大多都是從我姑姑、爺爺口中得知的,還有就是家裡掛著的他在學校參加比賽時得過的一些獎牌和獎狀,可惜的是“文革”期間這些東西都給燒掉了。”在王樹芳的家裡,沒有一件王潤蘭生前的遺物,但是他的家人還是很細心地去國家圖書館翻閱1936 年、1937年的報紙,小心翼翼地把當時關於他的每一篇報導、每一張照片都翻拍下來,而王潤蘭和他的隊員參加柏林奧運會時的合影則被翻拍成了一張大照片,工工整整地放在相框裡。
武術生涯
幼年愛好武術。1934年,考入北平河北軍事政治學校第二期。體格健壯,有武術基礎,被選入該校業餘拳擊隊,經訓練武藝大進。1936年,被選為出席第11屆奧運會拳擊隊選手。預賽中,先後戰勝日本、英國選手,取得決賽權。但大會無理改判我隊失敗,決賽權被取消。幾經交涉終因我國力衰弱而未奏效。回國後不久,任三十二軍補三團三營排長。抗日戰爭開始後,與部隊積極投入戰鬥。1937年9月14 日,他率部隊在漳河北岸阻擊來敵,連戰4晝夜,負傷後堅持指揮作戰。9月21日拂曉,帶幾名戰士以集束手榴彈炸敵坦克時,壯烈犧牲。國民政府國防部授予他 “民族英雄”稱號。
離家出走棄商從戎
“你應該學習如何經商,這才是正路,不要整天舞槍弄棒不學無術。”1934年,在河北的一個老式大家庭里,在七個兄妹中排行老大的王潤蘭在得到父親的“禁武令”後並沒有聽從父親給自己命運所做的安排,而是選擇了離家出走。
在那個家規極嚴、崇尚順從孝道的舊式封建家庭中,頂撞父親、離家出走無異於大逆不道。但是,王潤蘭頭也不回地離開了這個家,離開了年僅5歲,而且剛剛失去娘親的兒子。
“在外地念書的大哥中學畢業後,我父親想讓他學商業,學習做生意,大哥不同意,和父親吵了幾句,大哥一生氣,穿上衣服皮鞋就走了……”這是王潤蘭的四妹王碩英寫的關於她哥哥王潤蘭離家出走的回憶。
1913年出生的王潤蘭是河北饒陽縣留楚村人,家境富裕,他自幼愛好武術,每天都跟著村里會武術的人學習拳腳。1931年他考入了省立河間中學,在校期間他的各科成績都非常優秀,並且愛好各項體育課目,中華各派的拳術、器械和武術套路在他中學期間也都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1934年王潤蘭離家出走的時候,剛剛21歲。他離家出走後考入了國民軍三十二軍軍長商震在北平(北京)舉辦的河北軍事政治學校第二期。入學不久他就靠著自己優良的武術底子被選入了商震創辦的西洋拳擊隊學習拳擊,他勤學苦練迅速掌握了西洋拳擊的基本技術,在動作要領方面也有他的獨創之舉,受到教練員的好評。
“我聽姑姑說父親個頭很高,有1米8多,我們家裡人沒有那么高的個子的,結果家裡的門都不夠高,他在家裡的時候進出門都要彎著腰低著頭。而且他身體特別好,從小到大很少生病,平時在家裡的時候就特別喜歡體育運動,幾乎每天都踢球、打拳什麼的,而且特別注意保持身體健康,聽說他還喝兔子血來保健。”
王潤蘭的離家出走給那箇舊式家庭一個很大的觸動,但是1936年當他穿著挺拔帥氣的軍官裝再回到家裡時,父親看到一身戎裝英姿颯爽的兒子,原諒了他。
也就是在那一年,第十一屆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德國柏林舉行,中國派出了包括69位運動員的代表團參加了這屆比賽,王潤蘭靠自己出色的表現被選入了只有4個人的拳擊項目代表隊。
賽場上遭受裁判不公待遇
奧運會開幕前,中國代表隊按期到達了柏林。由商震資助的兩名三十二軍拳擊手靳貴第和王潤蘭,分別參加了中量級和重量級拳擊比賽。在拳擊賽預賽時,第一場由王潤蘭出場,以三局全勝的戰績,戰勝了日本選手。在迎戰荷蘭選手福特時,王潤蘭打得很苦,他在血流滿面、站立不穩的情況下,仍頑強支撐不肯倒下,一直堅持到終局依然屹立不倒,被贊作“雖敗猶榮”。在和英國選手對打時,王潤蘭在第一、二局以1比1打平,第三局開始,王潤蘭在熟悉了對手的套數、拳路,發現他的破綻之後,抓住機會,連續出拳猛擊其頭部,重重一拳將他打翻在地,10秒鐘過去了,他未能站起,裁判判定王潤蘭以2比1取勝,獲得了決賽權。這是中國代表團69個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中第二個取得決賽權的選手。但是3天后,當決賽即將開始時,中國代表團領隊突然接到奧運會組委會通知,說王潤蘭在預賽時已判失敗,不能參加決賽。聞此通知,中國代表無比義憤,有些外國代表聞知此事亦紛紛表示聲援。在眾議聲中,領隊前往交涉,一拖兩天,幾經來往無一奏效。就這樣,在眾目睽睽的柏林奧運會上,由於國力的衰弱和政治的因素,組委會一些人公然顛倒黑白,剝奪了中國運動員的決賽權。“拳擊選手也是你來我往的每日斗上一陣”、“王潤蘭在風浪襲擊的時期中,躺著一直沒有起來”、“拳擊昨日開始我王潤蘭奮戰到底”……在王潤蘭遠赴德國柏林參加奧運會期間,受到了很多國內媒體的關注,包括他在乘船去柏林過程中由於海上風浪暈船、和其他拳擊運動員訓練、在奧運會上的比賽成績等。
後人追憶
在王潤蘭的曾孫王琦的個人空間裡,記者看到了這樣的一段話:“起初,我對我爺爺這樣苦苦尋找我太爺爺各種資料的這種行為很不以為然。花如此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追尋那么久以前的事情,好像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不過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我開始理解他老人家了。一個人了解自己的家史,自己的祖先曾經做過轟轟烈烈的大事,為了國家和民族而犧牲,死得英勇不屈,這是一件很值得自豪的事情。尤其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一想起這段歷史,總會讓人感覺熱血沸騰,充滿動力。”
2000年,退休了的王樹芳每天除了練書法、捏麵人之外,其餘的時間就是發動家裡及老家所有人,來蒐集王潤蘭的各種資料。他托人從香港帶回《河北省名人辭典》,每家一本,書中加封信,用毛筆寫道:“××:上面記載你爺爺的歷史,你要時刻銘記在心,發憤圖強!”,他還跑到河北省一個抗日英雄碑林查找王潤蘭的資料,今年上半年又去王潤蘭犧牲的地方河北元氏縣親自祭奠了他……
“我父親生前並沒有給我多少生動的記憶,我對他的了解主要就是從這些資料上得來的。看到這些資料,我重新好好認識了我的父親,覺得他很了不起。”
王樹芳的女婿白國強從去年夏天開始去國家圖書館蒐集1936年的報紙,查找關於王潤蘭的各種報導。“由於那時的報紙大多是電子版,我看得很費勁,用數位相機翻拍下來也都不是很清楚,唯一還算清楚的就是那張參加奧運會時和隊友的合影,我們就把它放大了,擺在我岳父的家裡,作為一段歷史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