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才

王洪才,男,漢族,中共黨員,1966年出生,河北永年人。教育學博士、管理學博士後、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興趣為:教育理論與高等教育管理。曾被聘為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高教所所長。自2004年至今在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並擔任教育理論研究所所長。 入選2005年度“廈門大學新世紀人才支持計畫”項目:現代大學制度研究。 2009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支持項目為“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探索”(編號為NCET-09-0679)

人物經歷

學術經歷

1982.9-1986.7 河北大學教育系學習學校教育專業,1986年獲教育學學士學位;

1986.9-1989.7 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學習高等教育管理專業,1989年獲教育學碩士學位;

1998.9-2001.7 在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學習教育學原理專業,2001年獲教育學博士學位;

2002.3-2004.3 在天津大學管理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研究,2004年4月獲得博士後證書

工作經歷

1989,7-1991,10,在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被聘為研究實習員

1991,10-1997,9,在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被聘為助理研究員

1997,10-2002,9,在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被聘為副研究員

2002,10-在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被聘為研究員

2000,10-2003,10,被聘為天津教育科學研究院高教所副所長,主持高教所工作

2003,10-2006,10,被聘為天津教育科學研究院高教所所長

2004年5月開始在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

出國經歷

2005年10月參加挪威科技大學舉辦的“2005 UNIQUAL”國際學術會議並訪問挪威奧斯陸大學、荷蘭萊頓大學、法國巴黎高師等

2007-1-26至2007-2-26,赴澳大利亞皇家默爾本理工大學(RMIT) 英語進修

2007,10,4-10,9隨團去俄羅斯莫斯科大學、彼得堡大學考察;

2008,9,16-2009,3-16,在美國印地安那大學教育學院訪學(School of Education,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2011.5.4-2011.5.9,去加拿大多倫大學參加"Education and Global Cultural Dialogue Conference: A Tribute to Ruth Hayhoe",並提交論文“What Mean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Mode”。

培訓經歷

2008年3-6月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外語強化培訓

2011年3月參加中央黨校第38期高校教學科研骨幹教師研修班學習。

2017年6月12日廈門大學王洪才教授應邀到濰坊科技學院做學術報告

學術任職

廈門大學985平台“中國特色高等教育體系”學術委員會成員 中國高等教育學理論研究會副理事長

學術兼職

任南開大學、天津師範大學兼職教授南開大學高教所碩士生指導教師

社會兼職

任天津市研究生教育中心專家組成員 任天津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專家組成員 天津市教育發展諮詢委員會專家組成員 天津市教育科學學會理事 2006年被推選為福建省中青年教育理論工作者學會副理事長 2010年12月被推選為中國高教學會高等教育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 2010年12月被被推選為中國系統工程學會教育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學術稱號2011年1月獲得福建省第六屆優秀青年社科專家稱號; 2007年獲得北京師範大學榮譽校友證書 學術交流 2007,9,高等教育國際論壇·瀋陽,提交學術論文:和諧社會與現代大學制度建設; 2007,11,兩岸三地高等教育論壇·長沙,提交學術論文:公平理論與大陸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回顧,並做大會發言; 2007,11,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暨教育系統工程學年會·武漢,提交學術論文:創新型人才特徵與高校辦學定位,並做大會發言; 2008,1,高等教育學專業委員會年會·齊齊哈爾,提交學會論文:理論與實踐互動:高等教育改革開放30年回顧,並做大會發言; 2009年5月參加“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慶30周年暨第三屆高等教育質量國際研討會”,提交論文“研究生教育處在十字路口”,並作小組報告。 2009,5-26,在汕頭大學高教所作專題報告:高等教育研究範式與轉變 2009,6-16,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做專題學術:大學教學現狀、困惑與趨勢 2010-6,參加上海“數據挖掘與德育工作科學化”專家諮詢會,提交《質性研究方法在資料挖掘中的局限》報告; 2010-8,赴台灣對政治大學、暨南大學、雲林科技大學、中州技術學院進行考察及講學。 2010-8,參加拉薩“全國創新人才學術會議”, 提交《套用研究生改革試驗報告》。 2010-9,參加寧波“企業家-校長高層論壇”赴諾丁漢大學考察。 2010-10,“高等教育研究社會責任暨潘懋元從教75周年學術研討會”(廈門),提交學術論文“關於高等教育研究社會責任的五種定義”,做小組發言。 2010-10,參加“全國系統工程學術年會暨錢學森誕辰90周年紀念會”(成都),提交學術論文“論創新教育的系統設計” 2010-10,在華僑大學華文學院做“學習與美”講座; 2010-11,參加“中國傳統文化·複雜理論與課程改革國際研討會”(上海),提交論文“複雜視野下高等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探索”; 2011年1月參加在復旦大學召開的“哲學在教育和教育研究中的角色”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教育是何種善》,論文做大會報告。 “終身學習和學習型城市建設理論與實踐研討會”2011.4.21-22,上海,大會發言,“關於終身教育的十個判斷”; Education and Global Cultural Dialogue Conference: A Tribute to Dr. Ruth Hayhoe (in Toronto University, Canada, in May6, 2011), a presentation of "What is the meaning of Chinese University Mode", same as the paper's name. 2011年7月11-20日參加“第四屆中德高教論壇”(德國漢堡、柏林)中奧學術沙龍”(奧地利維也納); 2011年9月8-9日參加“第五屆中日高教論壇”(遼寧大連); 2011年9月16-19日參加“中國高教學會高等教育學專業委員會年會”(新疆石河子); 中國高教學會高等教育管理2011年會“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2011.15-17,分論壇主題報告“高教強國與現代大學制度”,廈門大學。 中國高教學會主辦“高教國際論壇”(重慶),2011.10.22-24,提交論文《高教強國與現代大學制度建設》並作為博士分論壇點評專家。 “第五屆大學經營國際論壇暨高校教育管理編委會”,2011.10.28-30,做大學主題發言“中國文化與中國大學模式”(江蘇大學)。 學術講座 在溫州地區高校科級以上幹部培訓班上做“現代大學制度:源起、界定、突破”學術報告,2011.10.21. 主要研究興趣 教育原理、現代大學制度、大學領導管理、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生教育、大學校園文化、教育社會學、教育哲學、終身教育、中美教育比較、教育研究方法、大學生就業、地方教育發展戰略 代表性成果

論文專著

論文發表
(1) 《院校研究:困境、出路與突圍》,《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7,2,2007年04月
(2) 《論教育研究的方法論特徵》,《廈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1,2007年01月
(3)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論》,《北京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6):21-27,2006年12月
(4) 《教育學:學科還是領域》,《新華文摘》2006(9),2006年05月
(5) 《堅持科學發展觀 促進高水平大學的發展》,《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6(2),2006年04月
(6) 《教育學:學科還是領域?》,《廈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2006年01月
(7) 《現代大學制度的內涵及其規定性》,《教育發展研究》,2005(11),2005年11月
(8) 《轉型中的中國高等教育質量危機及治理對策》,《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5(3),2005年06月
(9) 《學習型社會與教育轉變》,《教育研究》2004(1),2004年01月
(10) 《論構建現代教育制度的基本思路》,《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3(6),2003年12月
(11) 《論高等教育四元結構理論》,《江蘇高教》2003(1),2003年01月
(12) 《論高教研究的四種範式》,《北京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3),2002年05月
(13) 《論大學行為市場化的時代性及其本質》,《江蘇高教》,2001(5),2001年09月
專著發表:
(1) 《大眾高等教育論——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文化個性向度研究》,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年08月,學術專著
(2) 《從分配到擇業》,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03月,學術專著
(3) 《步出誤區:素質教育理論與創造性實踐》,開明出版社,2000年06月,學術專著

所獲榮譽

所獲榮譽
(1) 《大眾高等教育論: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文化-個性向度研究》,省部級科研獎,2005年1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等級:3
(2) 《步出誤區:素質教育理論與創造性實踐》,省部級科研獎,2002年10月,天津市人民政府,等級: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