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王東嶽,研究生畢業後脫離醫界曾做過西北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以及西安交大管理學院的東方文化客座教授。
學術論著
出版三卷《物演通論》合為一部;一冊隨筆集《知魚之樂》;一冊彙編本《人類的沒落》。
提出遞弱代償理論 。
社會活動
2002年夏天最熱的時候,王東嶽在北京舉辦過一次小型專題座談會,解釋自己提出的一個新的假說,一個新的萬物演化規律——“遞弱代償原理”。他認為,愈原始愈簡單的物類其存在度愈高,愈後衍愈複雜的物類其存在度愈低,並且存在度呈一個遞減趨勢。
隨著存在度的遞減,後衍物種為了保證自身能夠穩定衍存,就會相應地增加和發展自己續存的能力及結構屬性,這種現象就是“代償”。這個理論模型把物質的演變運動放在了可以定量考查的基礎上,並化解了既往進化論的深層困惑:即在宇宙演運的進化過程中,為什麼愈高級的物種,雖然它們的生存技巧越來越高強(亦即“衍存屬性”越來越繁華),卻不能改變它們的存在效力越來越衰微的總體趨勢。
那天到會的有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周國平、趙汀陽研究員,北京大學哲學系陳嘉映教授,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金鋒博士,以及其他各個方面的學者和朋友。大家對王東嶽的代償理論進行了探討,並對他的勇氣表示欽佩。
到了秋天,應清華大學哲學研究社之邀請,王東嶽又在清華大學舉辦專題講座。不過,題目卻是《淺談“美”的本質》。
王東嶽現在的職業有點不倫不類。身為獲碩士學位的醫學研究生,出入醫院卻混跡於一般病號的行列;掛著“生物工程師”的職稱,卻遠離任何公司和商號,只一味沉浸在自己的書齋中鑽研哲學;說是“自由撰稿人”吧,又從未見有任何應景文章發表;說是“教書匠”吧,任何學校的教職花名冊上均無此人姓名。
目前,王東嶽被聘為西北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所帶課程一律是自己的研究課題,與通用教程無關。如:給哲學系學生所帶的課程是《人文現象的自然位置》;給理工科學生開了公共選修課《知識創新的邏輯路徑與背景》;給科學哲學研究生帶的基礎課是《系統科學與系統自然觀》。
今年年初,書海出版社同時推出王東嶽用筆名子非魚(但此前從未用這個筆名在任何報章雜誌上發表過任何文章,以與南方另外的“子非魚”相區別)出版的兩本書:哲學專著《物演通論》修訂版和哲理散文隨筆集《知魚之樂》,並在北京圖書訂貨會上同讀者見面。《物演通論》的副標題是:“自然存在、精神存在與社會存在的統一哲學原理。”由書名可知,這是一部哲學論著,而且試圖將上述“三種存在”統一為“一系存在”。該書一反直觀表象和傳統哲思留給人們的既成信念,有可能令傲慢的人類不得不另行審視自身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以及理性意識與社會行為對人類自身前途的真實影響。這樣一部邊緣綜合性著述,自然不免有些難讀,為此王東嶽特作另一部導讀性的哲理散文集《知魚之樂》,約15萬字,共30篇散文隨筆。由於本書的基本思路源自《物演通論》,因此可視為該書的背景導讀,所談論的話題儘可能貼近人們的一般生活層面,科學與哲學並行,人生與自然同道,並為讀者引伸出一幅幅與常規理念迥然不同的人世全景畫,讀來意趣盎然,別有洞天,振聾發聵,思境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