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介
王本傑,1963年生於山東博山,1986年畢業於山東輕工美術學校,2000年結業於中國美協中國畫高研班,2003年就讀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班。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墨彩畫院副院長、民革中央畫院畫家、文化部全國青聯委員、山東翰林畫院院長、中國水墨研究院院士、廣西師範大學客座教授。
藝術成就
作品全國第二屆美術最高獎“金彩獎”(中國美協)
迎奧運會全國中國畫大展“優秀獎” (中國美協)
中國美協第二屆會員精品優秀獎;(中國美協)
國際華人詩書畫藝術大展銀獎(文化部、中國畫研究院)
首屆“黎昌杯’’全國首屆青年國畫年展銅獎(中國美術館)
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術創新獎(中國藝術研究院)
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金獎(文化部)
走進張家界全國水墨寫生展優秀獎;
第四屆“相約香江”全國山水畫香港展銀獎;
第二屆“錦繡山河”中國畫名家韓國展銀獎;
慶澳門回歸十周年世界名家澳門展銀獎;
日本東京第53回國際文化交流展銅獎;
作品被中共中央黨校、南京大學、保加利亞駐華大使館、中國駐荷蘭大使館、齊白石紀念館、中國美協培訓中心、中國藝術研究院、台灣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先生、航天英雄楊利偉先生、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館、以及全國和海外各美術館博物館收藏。被中國書畫報評為2008年年度人物,被中國書畫報評為2009年年度人物,被美術報評為最具升值潛力畫家,出版有:《名家山水》、《中國當代實力派畫家王本傑》、《中國畫十家——王本傑》、《當代最具收藏潛力畫家王本傑》
參展與拍賣
2011年出訪參加中國著名畫家歐洲巡迴展;參加保加利亞—中國聯展;參加台灣辛亥革命100年兩岸名家邀請展;中國佛教藝術家協會第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參加南京大學校慶100年名家邀請展;中國美協第二次全國中國畫大展;‘菜鄉情’全國中國畫大展;中國名山名水全國中國畫大展;中國美協慶國慶50周年全國中國畫大展等。拍賣:2003年,惠州成信《春山雨意》136*68CM以三萬一千二百成交;2008年,山東恆昌《寒山蒼翠》《煙雲供養》136*68CM以六萬一千八百成交,八萬一千六百元成交。2011年北京保利《蒼煙不盡詩中意》136*68CM以六萬三千二百五十元成交。2011年,北京瀚海《夢裡山境幽》136*68CM以一十一萬二千七百元成交。2014年指引收藏扇面拍賣一萬元。
藝術評價
■郭逸東 河北大學美術評論家
詩如鼓琴,聲聲見心。心為人籟,誠中外形。我心清妥,語無煙火;我心纏綿,讀者泫然。禪偈非佛,理障非佛。心之孔嘉,其言藹如——袁牧《續詩品·齋心》
賞畫如讀詩文,必須有其意思。沒有意思的畫,絕對不是好畫。王本傑的山水畫,頗有意思。對王本傑的山水畫,我的確讀過不少,總覺得內中意緒繁諧,情致綿渺,不是那種可以容易明白的作品。
不容易明白的東西,是好還是不好?誰也沒有資格定義,誰也沒有標準論斷。因人而異,對於生活中的物的評論是如此,對於藝術品的審美價值的認定,也不會超越這個認識水準。王本傑的山水,似乎能使用自己的一個符號,布局謀篇,從小幅直至巨幅,一以貫之,自成體面,則無疑非尋常之手段。真如不變,達悟幽玄。他的基本元素很簡單,皴擦點染,用以組合自己的符號,但的確能依靠它來建構大格局、大山水,當然是有手段的。
有了手段,便有了造形的自由,意造境生,氣昭自然,則有近道之可能,於是便不可以簡單的法度來局限拘束之。至於簡單與複雜之關係,最少可以分出四種情況:簡單中見複雜、複雜中見簡單以及簡單中見簡單、複雜中見複雜。不可一言蔽之,尚待細密研來。
蒼茫山水,是王本傑夢裡的家山故園,在那裡,曾經留下些什麼難以釋懷的故事或者多少掛念,只要他自己不說,外人只能猜測。屬於一個人內心深處的奧妙,基本很難與旁人共享,所以,即便深諳文理藝事的劉彥和,也發出了“知音其難”的感慨。發大音者,不以口鼻而以心,是故聽大音者,亦當不以耳而以心;交心其難,所以知音必稀。要想擺脫這種感慨,消化這些欣賞時彼此之間的隔膜與難度,只要去切身地體驗、去剖析、去靜聽。有此思想準備,再看王本傑的家山,其音淡惋,盈盈然似露濕清弦,知是人間別有此一境界。王本傑的山水,有強烈的視覺態度,讀者只需看上一眼,便可以在腦際殘留許久。畫面中間部分是有門有屋脊,旁側有人有牛,周圍有禾有塘有樹有丘,高處有雲有氣有鋒有天,而這些部件,疊加起來,共同訴說出一股難以名狀的意緒。這種意緒,營造出一種異樣的氛圍,提醒人開始思考形而上的所在,暫時脫離眼前畫面上的東西。即便他近 期的顏色開始輕鬆與明快,筆墨也輕鬆隨意些,但仍有這種揮之弗去的因子存在,附著於一點一畫一暈一染之間。
情致之於藝術品,大概不是誰都可以隨便獲得的。今世畫家中,不是沒有無所癖好之人,大抵畫也與其人一樣,沒有什麼意思,更與依仁遊藝的高要求甚遠。
他似乎不怎么善於言談表達,這種感受,是從他說話時的口吻和表情得來的印象。他的畫語,則似乎與他的言語區分,相對確切得多,雖然也有上述的所謂難明之旨。筆墨,一如言語,永遠也跟不上意思之所在,因為它們都屬於外在的器具,只能仿佛那需要仿佛的實質,卻不是其本身。乃知賞情致之作,欲曲盡其意,愜入肝脾,實非易事,即便是所謂隨緣應物、各得其所,亦豈可作輕言哉?
我喜歡他畫的山水。他筆下的蒼茫山水,頗有情韻。在他的畫面上,充滿了波詭雲譎,洋溢著淡淡齊魯鄉愁,這一切,是那么自然而然,無疑是他內心景況的流露。
心外無物,境由心造。畫品即人品,在傳統理念上,中國畫論把人與藝緊密聯繫在一起,很獨到、辯證。畫為文之極,畫格是文心的表現。文,就是人;文不僅僅體現在書面文字上,更顯露在氣格上、氣息氣象上。
王兄畫的山水,大氣、蒼茫,這除了與他的筆墨技法相協調以外,一定與他內心的情致互為表里。
筆墨技巧,可以熟練獲得,而內心情致則非可輕易掩飾。
視覺形式之美,與審美心態往往是一致的。一個畫家的筆墨,就是他內在的心音。
在王兄畫上,形式與內容得以相映成趣。從構圖到筆墨,從色彩到配景,他所欲抒發的,都是其特有的元素,那也正是藝術作品所需要的。
藝術作品雖然強調個性的展現,但這種個性很有必要規範在普遍性之中。藝術行為,不應該是完全的自娛,而是要兼具著娛人的任務,甚至發揮教育的功用。春風化雨,“化”是一個漸漸的過程,從細節出發影響到人的生活習慣,繼而左右到人的性格與命途。據乎德、依乎仁、游於藝,本是古訓;以美育代宗教,也是有充分的道理。在現代經濟發展的今天,藝術與文化日趨多元化,信息紛紜,如何保障古樸與厚道的審美形式占據相當的地位,值得大家深思。從人類文明發展的角度看,個體個性的充分發揮,不見得是好事,而共性的普及與存在,卻一定有利於社會集體的和諧。相貌平常的王兄,用志不分乃凝於神,用志就是用心。用心到了徹底的程度,就是盡心。盡心者始能而盡力,從物質到精神。心到,則筆墨到、技法到,則性靈到、韻味到。厚於道者,福德在焉。藝術雖小道,卻可成為實踐道德修為的實際過程。孟子說,“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求道不需涉遠,“誠”者,其道至近,會心在邇。
好的景物,不是妄想出來的,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去觀察、卻獲取、去寫意、去傳達。朱熹針對《論語》里孔夫子嘆贊曾點“浴乎沂”之志,指出,那雖然看似簡單,卻因為其“樂其日用之常,初無舍已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和流”,於是,平常不常;因著其平常之極,便立即與大多數的、普通的所謂“平常”拉開了距離。藝術即生活,藝術的超群拔俗,也合乎此意。
“平中見奇”,可以如此來評價王兄的山水畫,他的這種風格追求,洵非易事。1986年畢業於山東輕工美術學校,2000年結業於中國美協山水畫高研班,2003年就讀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班的他,有著造型與寫實的基本功夫,加之幾十年的大量創作,所以下筆便能把握到心手相印的感受與效果。融合了中西,取法了諸家之長,他終於可以自起爐錘,獨樹一幟。《空翠濕人衣》、《蒼山暮韻》、《煙雲秋壑》等等作品,意境悠遠,又總是以情動人,和樂熙熙。
既見君子,雲胡不喜;常懷素心,盡我之誠。願與王兄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