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就
現主要從事鈮、鉭、鉻、鎢等有色金屬礦產資源清潔冶煉新工藝及外場強化技術的基礎與套用研究。先後作為主要人員參加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亞熔鹽液相法鉭鈮清潔冶金新過程的基礎研究”、國家863計畫課題“鉭鈮濕法冶金清潔生產工藝技術研究”及863滾動課題“鉭鈮低鹼分解短流程清潔節能新技術研究”的研究工作。已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含已接收)論文7篇,其中SCI收錄5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項。
男,1980年生,工學博士,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 1999年考入中國礦業大學化工學院礦物加工工程專業 2003年畢業後考入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碩博連讀 2009年獲博士學位後留所工作至今。
主要成就
現主要從事鈮、鉭、鉻、鎢等有色金屬礦產資源清潔冶煉新工藝及外場強化技術的基礎與套用研究。先後作為主要人員參加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亞熔鹽液相法鉭鈮清潔冶金新過程的基礎研究”、國家863計畫課題“鉭鈮濕法冶金清潔生產工藝技術研究”及863滾動課題“鉭鈮低鹼分解短流程清潔節能新技術研究”的研究工作。已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含已接收)論文7篇,其中SCI收錄5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項。
中國科學院遙感套用研究所於1979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遙感所現有職工193人。其中科技人員150人,包括中科院院士4人,研究員29人,副研究員、高級工程...
研究所概況 學科方向 成果 發展戰略 未來發展思路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研究所於1999年9月成立,被納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
i學院概況 機構設定 科研簡況 獲獎成果 院士風采張曉暉,副研究員,現就職於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工作經歷 研究方向 學科類別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代表論著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於2002年由原中國科學院長春地理研究所和原中國科學院黑龍江農業現代化研究所整合組建而成。 研究所重點開展農業生態、...
歷史沿革 科研條件 科研成就 人才培養 文化傳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AS)1999年6月由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1...
歷史沿革 科研條件 科研成就 人才培養 文化傳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氣所)的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原國立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1950年1月,中國科學院將氣象、地磁和地震等部分科研機構...
簡介 現任領導 機構設定 歷史沿革 歷任所長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
歷史沿革 科研條件 科研成就 人才培養 文化傳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珞珈山麓、東湖之濱。研究所前身是1930年1月在南京成立的國立中央研究院自然歷史博物館,經歷理數次重組、遷址...
發展歷史 科研條件 科研成就 人才培養 文化傳統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創建於1953年...
歷史沿革 科研條件 科研成就 人才培養 文化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