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才[國家計委三線建設調整辦主任]

王春才[國家計委三線建設調整辦主任]

王春才,多用於人名,最為知名者為《彭德懷在三線》一書作者王春才(1935—),江蘇建湖人,中共黨員,1955年畢業於揚州工專建築專業。先後在成都784廠、中共中央西南局國防工辦、四川省國防工辦、國務院三線建設調整改造規劃辦公室、國家計委三線建設調整辦公室工作。歷任科長、處長、局長、主任,高級工程師等職務;他還是四川省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著有長篇報告文學《元帥的最後歲月——彭德懷在三線》、散文集《蒼涼巴山蜀水情》等,他經歷了從上世紀60年代開展的事關國家安全的三線建設,到世紀之交的西部大開發;另有同名書法家。

人物簡介

王春才 王春才

王春才,江蘇省建湖縣人,1935年生於江蘇省建湖縣,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畢業於揚州工專建築專業,同年入川投身大西南建設。

1965年起在中共中央西南局國防工辦、四川省國防科工辦從事三線建設規劃實施協調工作,先後擔任科長、處長。1983年調國務院三線建設調整改造規劃辦公室任規劃二局局長,1994年任國家計委三線建設調整辦公室主任。

王春才同志本是高級工程師,卻與文學有緣,他1957年開始業餘習作,時斷時續地發表了一些有影響的作品。其中《元帥的最後歲月一彭德懷在三線》一書曾獲四川省優秀圖書獎、四川省優秀報告文學作品獎;經北京電影製片廠改編攝製的《彭德懷在三線》電影,獲文化部“華表獎”提名、四川省“五個一工程”獎;著名老作家陳荒煤曾評價改作說,它“不僅是對彭德懷元帥建設三線所作出的偉大貢獻的真誠緬懷,也是對全體三線建設的同志們所取得偉大成就的真誠紀念和鼓舞。”

主編有《中國大三線報告文學叢書》(獲四川省優秀圖書獎)、《中國大三線》、《三線建設鑄豐碑》、《航程》等書。2000年以後出版了《蒼涼巴山蜀水情》(四川人民出版社)、《日出長江》(中國文史出版社)、《九九艷陽天》(中國文史出版社)等書。

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

主要事跡

17天行程到成都

王春才的老家在建湖縣高作鎮光明村大卜舍。1949年9月考入海南中學(建湖中學前身)讀國中,1951年國中畢業後,由於家中兄弟三人同時念書,實在負擔不起,成績優秀的王春才被保送到揚州華東第二工業學校(簡稱揚州工專,揚州大學前身)。“這是國家第二機械工業部專門培養軍工人才的中專學校,學費、一伙食費由學校包乾,家裡不要掏一分錢。”王春才說。

在學校里,他學的是工民建專業,各方面的表現都很好,1954年7月,年僅19歲王春才在學校里加入中國共產黨,這在當時是非常不容易的。1955年夏天,王春才服從學校分配,“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設大西南。”

這是王春才人生中最大的一個轉折點,從此他的人生軌跡和大西南聯繫在一起。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他依然記得當年的行程。

1955年8月1日,王春才和180多位同學一起,從鎮江坐船至武漢,沿長江三峽去重慶,再經成渝鐵路去成都,整整走了17天才到達成都,到784廠籌建處報到。在王春才的印象中,當時的成都只有幾十萬人口,也沒有像樣的工業,火車站很簡陋,沒有公車,只有三輪車和黃包車。

那時,新中國正在實施第一個五年計畫,蘇聯援助我國156個建設項目,第四機械工業部(電子工業部前身)將蘇聯援助的四個工廠定點在成都東郊。百廢待興的新中國人才奇缺,王春才這一批年輕人成為建廠骨幹。1956年初,廠領導將他從基建科抽出,擔任蘇聯專家格·阿索特尼柯夫的助手。王春才跟著這位教授級的建築學專家學習了3年的技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1958年,中蘇關係破裂,蘇聯專家被召回,離別之際,我們相擁流淚,真的捨不得就這樣分別。”對於這位良師益友,王春才至今難以忘懷。

半年後,在廠領導的支持下,王春才編寫的《格·阿索特尼柯夫專家建議彙編》在系統內部出版了,全書共十四章,20多萬字,圖文並茂,實用價值非常高,第四機械工業部建設司將書發到下屬單位作為學習教材。得益於此,他後來升為工程師和高級工程師都免於考試。

2008年12月,784廠隆重舉行慶祝建廠50周年大會,王春才被特邀出席。回首當年的建設情景,他感慨萬千:“那時我帶著400多人的建設隊伍常年住在工地上,背水泥、下木材,愛人見我又黑又瘦,心疼得不得了。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這就是我們三線人的精神。”

投身三線建設

那是一個風雲激盪的年代,新中國面臨著嚴峻的內部外部環境。1964年,時年71歲的毛澤東根據當時國內國際形勢,基於戰略考慮,提出“備戰、備荒、為人民”的號召,作出加強三線建設的重大決策。當年,中共中央西南局成立西南三線建設委員會、西南局國防工業辦公室,從各方面調人。經第四機械工業部推薦,王春才被抽調到西南局國防工辦基建規劃處工作。直到1965年2月,他到新單位報到之後,才真正了解了“三線”的含義。

王春才告訴記者,大三線地區是從戰略角度在地理位置上的劃分,是相對於當時一線(沿海)、二線(中部)而言的。它是指山西雁門關以南、廣東韶關以北、京廣鐵路以西、甘肅烏鞘嶺以東的廣大腹地,包括13個省(自治區)的全部或部分地區。建設的重點是八省一市,即雲南、四川、重慶、貴州、陝西、甘肅全境以及河南、湖北、湖南的西部地區。國家在三線布置重大項目,使國家的工業布局逐步平衡,並且有利於備戰。

從1964年到1980年的17年間,三線建設累計投資2050億元,建設大中骨幹企業和科研單位近2000家,在交通閉塞、經濟薄弱的內地修建了大量的公路、鐵路,初步形成了包括煤炭、電力、冶金、機械、核能、航空、兵工等門類比較齊全的戰略後方基地,對於改善我國的生產力布局,增強我國的經濟和國防實力,促進內地資源開發、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都有著深遠的意義。

這段時間也是王春才人生中最黃金的歲月,他將自己的青春獻給了三線事業。“那時的建設方針就是靠山、分散、隱蔽,把工廠建在大山深處,所以我們也就整天在荒山野嶺中戰天鬥地,遠離城市和親人。”王春才向記者講述了他難忘的幾件往事。

1966年2月,王春才陪國防工辦領導及國家第四機械工業部高峻副部長在四川廣元081基地的建設現場蹲點,住在席棚里。當地的風沙特別大,被子上總是積上一層厚厚的沙,大家只好將頭埋在被窩裡才能入睡。

1972年,他陪成都軍區茹夫一參謀長、西南局國防工辦蔣崇瓂主任到青川縣789廠檢查工作,住青川縣招待所。被子上有虱子,領導們就帶頭脫光衣服睡覺。

“這就是我們三線人的精神,無論物質條件有多艱苦,大家都一心一意地撲在工作上。”王春才似乎又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為彭德懷“補碑”

王春才著作 王春才著作

王春才不光是一名工程師,還是一名作家,他出版過多部著作,尤其是《元帥最後的歲月——彭德懷在三線》一書,成為首部反映彭德懷在三線工作經歷的著作,再現了元帥的音容笑貌、高尚情操及錚錚鐵骨。

1998年,女作家原郁在《中國軍工報》發表文章,稱他是“為彭德懷補碑的人”。

根據王春才著作改編的電影《彭德懷在三線》 根據王春才著作改編的電影《彭德懷在三線》

1965年,在“廬山會議”中受到錯誤批判的彭德懷在閒居6年後再度出山,於11月30日抵達成都,擔任西南三線建委第三副主任。1966年12月22日,受到“文革”衝擊,彭德懷被江青指使的紅衛兵揪回北京,慘遭批鬥,關押8年後含冤去世。雖然在三線只工作了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可是彭德懷卻一心為國、一心為民,以甘為孺子牛的精神,走了幾十個縣市、幾十個三線工地,解決了不少問題。由於工作關係,王春才在這段時間能經常接觸到彭總,也深深地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那時每次三線工作會議都是在成都錦江賓館召開,每逢開大會,彭德懷都是提前到會,孤單地坐著,大會主持人請他到台上坐,他都謝絕了,而是在台下認真聽、認真記筆記,從來沒有架子。

“我還和彭老總一起看過電影呢。”1966年9月15日晚上,與會人員在賓館看《戰上海》電影,王春才碰巧和彭總坐在一起。服務員遞給他一杯茶水,彭總客氣地讓給了年輕的王春才。在看到影片解放軍衝鋒的場面時,彭總扭過頭跟王春才說:“不是這樣沖法,這是要吃虧的……”

王春才[國家計委三線建設調整辦主任] 王春才[國家計委三線建設調整辦主任]

這位平易近人的元帥給王春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永遠都記得他在永興巷、玉沙路背著手,看批判他的大字報的場景,英雄末路的身影讓人感到心痛。”王春才在心中暗暗發誓,以後一定要用筆墨再現彭總在三線的晚年歲月。

在積累素材20年後,王春才採訪了近百位知情者,於1986年10月開始撰寫長篇報告文學《彭德懷在三線》一書,以生動樸實的文字敘述了彭德懷忍辱負重、在大西南任職期間工作、視察、生活的情景。1987年元旦起,該書首先在《軍工導報》連載,1988年8月,由四川省社科院出版社出版,彭德懷的夫人浦安修帶病改稿,還為該書題詞:“人間毀譽淡然對之,身處逆境忠貞不矢”。

“學彭總、寫彭總是我應盡的責任。有幸的是,我搶救了彭總在三線的材料,為後人學習研究留下了資料。”在王春才看來,這是他人生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之一。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王春才[國家計委三線建設調整辦主任] 王春才[國家計委三線建設調整辦主任]

(原名王春才),筆名愚夫,男,1969年7月出生;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中國楹聯協會會員。中國國家畫院胡抗美、曾翔導師工作室書法家,美麗中國書畫院簽約藝術家、香港特區國畫院榮譽院士、中國蘭棠匯書法研修班特聘導師,東鎮書畫院副院長兼書法研究院院長,奎文區書協理事、中華文化促進會理事。作品多次在國家及地方報刊發表,並被國家相關單位及香港、台灣、新加坡、韓國、日本等國際友人收藏,省、市、區三級電視台對個人事跡進行專題採訪。
2000年10月在 “中國山東21世紀首屆書畫評比活動”中獲書法類二等獎;
2003年,作品入選微山湖國際書法碑林;
2004年9月,作品被中國長城學會、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2004年10月,作品被濟南市李清照紀念堂收藏;
2004年10月,作品被東坡書畫院三蘇影視製作中心收藏,併入選《百年精典——東坡書畫藝術研究院創始作品大觀》;

2004年10月,榮獲“書法百傑”榮譽稱號;
2005年10月,作品入選“杏花村汾酒集團杯”全國電視書法大賽;
2005年10月,在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大型書畫展”中獲優秀獎;

最新書法作品 最新書法作品

2008年9月,應邀參加東南亞五國書畫巡迴展;
2009年6月,在“慶祝建國60周年翰墨頌偉人全國書畫大賽”中獲金獎;
2009年7月,在“金暉”杯共和國文藝獎評選中獲書法類一等獎;
2009年12月,在 “祖國萬歲——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華人書畫展”中獲優秀獎;
2010年3月,入選 “全國第三屆扇面書法藝術展”;
2010年12月,入選“融正杯”第三屆山東青年書法臨帖展;
2011年2月,獲中國書協書法培訓中心2010年教學成果優秀獎;
2011年4月,入展 “鄧石如獎”全國書法作品展;
2012年2月,入展 “瘞鶴銘獎”全國書法作品展;

2012年9月,入展 “趙孟頫”全國書法作品展;

2012年12月,入展第四屆“性靈派”全國書法展;

2013年1月,應邀參加“翰墨傳奇”全國書畫名家邀請展;

2013年6月,獲“明博杯”全國書畫名家扇面書畫藝術作品展優秀獎;

2013年7月,入展首屆“養生文登、墨香齊魯” 杯山東省書法篆刻作品展;

2013年9月,獲北大校友書畫邀請展一 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