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正局量寬厚

王文正局量寬厚是一篇古文。

原文

王文正①太尉局量②寬厚,未嘗見其怒。飲食有不精潔者,但③不食而已。家人慾試其量,以少埃墨投羹④中,公唯啖⑤飯而已。問其何以不食羹,曰:“我偶不喜肉。”一日又墨⑥其飯,公視之曰:“吾今日不喜飯,可具粥。”其子弟愬⑦於公曰:“庖肉為饔人⑧所私,食肉不飽,乞治之。”公曰:“汝輩人料⑨肉幾何?”曰:“一斤,今但得半斤食,其半為饔人所廋⑩。”公曰:“盡一斤可得飽乎?”曰:“盡一斤固當飽。”曰:“此後人料一斤半可也。”其不發人過皆類此。嘗宅門壞,主者徹屋新之,暫於廊廡下啟一門以出入。公至側門,門低,據鞍俯伏而過,都不問。門畢,復行正門,亦不問。有控馬卒,歲滿辭公,公問:“汝控馬幾時?”曰:“五年矣。”公曰:“吾不省有汝。”既去,復呼回曰:“汝乃某人乎?”於是厚贈之。乃是逐日控馬,但見背,未嘗視其面;因去見其背,方省也。

注釋

①王文正:即王旦,字子明,諡文正,北宋大名莘縣(今屬山東)人,宋太平興國五年舉進士,曾以著作佐郎參與編修《文苑英華》。宋真宗時,王旦先後知樞密院、任宰相,很受宋真宗信任。

②局量:這裡指一個人的器量、度量。

③但:僅僅,只。

④羹:帶汁的肉,類似於現今之紅燒肉,而非肉湯。

⑤啖:吃。

⑥墨:這裡用作動詞,是“將飯弄黑”的意思。

⑦愬(sù):同“訴”,告訴,這裡有“投訴”、“告狀”的意思。

⑧饔人:這裡指負責烹調菜餚的廚人。饔:烹調菜餚。

⑨料:量,稱量。

⑩廋(sōu):藏,隱藏。

(11)去:離開。

(12)省:明白,醒悟過來。

(13)新:新修。

(14)厚:不少。

譯文

王文正太尉為人寬厚有度量,從未見他發脾氣。飲食有不太乾淨的,他也只是不吃而已。家人想試試他的度量,以少許鍋灰投到肉湯中,他就只吃米飯而已。問他何以不喝湯,他說:“我今天偶爾不喜歡肉。”有一天,家人又在他的米飯里弄了點灰,他看到後說:“我今天不想吃飯,可端上點粥來。”他的子弟們曾向他訴說:“廚房的肉叫廚子給私占了,肉吃不飽,請懲治廚子。”王公說:“你們每人一天該給的肉是多少?”子弟們說:“一斤。現在只能吃到半斤,另外半斤讓廚子給藏起來了。”王公說:“給足你們一斤可以吃飽嗎?”子弟們說:“給足一斤當然可以吃飽。”王公曰:“今後每人一天可以給你們一斤半。”他不願揭發別人的過失的例子都類似於這些類型。他宅子的大門曾壞了,管家拆除門房新修,暫時從門廊下開了一個側門出入。王公至側門,門太低,就在馬鞍上伏下身子過去,什麼都不問。大門修好了,再從正門走,他也還是什麼都不問。有個牽馬的兵卒,服役期滿向王公辭行,王公問:“你牽馬多長時間了?”兵卒說:“五年了。”王公說:“我怎么不記得有你?”兵卒轉身離去時,王公又把他喚了回來,說:“你是某某吧?”於是贈送他不少財物。原來是兵卒每日牽馬,王公只看見他的背,不曾看過他的臉;當兵卒離去時又看到他的背,這才省悟過來。

出處

《夢溪筆談》包括《筆談》、《補筆談》、《續筆談》三部分。《筆談》二十六卷,分為十七門,依次為“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機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誌、藥議”。《補筆談》三卷,包括上述內容中十一門。《續筆談》一卷,不分門。全書共六百零九條(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質、地理、氣象、醫藥、農學、工程技術、文學、史事、音樂和美術等。在這些條目中,屬於人文科學例如人類學、考古學、語言學、音樂等方面的,約占全部條目的18%;屬於自然科學方面的,約占總數的36%,其餘的則為人事資料、軍事、法律及雜聞軼事等約占全書的46%。

就性質而言,《夢溪筆談》屬於筆記類。從內容上說,它以多於三分之一的篇幅記述並闡發自然科學知識,這在筆記類著述中是少見的。

《夢溪筆談》詳細記載了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貢獻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達到的輝煌成就。

作者

沈括像 沈括像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號夢溪丈人,北宋杭州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漢族。1歲時南遷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陽一帶,後隱居於福建的尤溪一帶。公元1063年(仁宗嘉祐八年)進士。神宗時參與王安石變法運動。公元1072年(熙寧五年)提舉司天監,次年赴兩浙考察水利、差役。公元1075年(熙寧八年)出使遼國,駁斥遼的爭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整頓陝西鹽政。後知延州(今陝西延安),加強對西夏的防禦。1082年(元豐五年)以宋軍於永樂城之戰中為西夏所敗,連累被貶。晚年在鎮江夢溪園撰寫了《夢溪筆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