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明代學者]

王恭(1343-? ),字安仲,長樂沙堤人。家貧,少游江湖間,中年隱居七岩山,為樵夫20多年,自號“皆山樵者”。

介紹

善詩文,與高木秉、陳亮等諸文士唱和,名重一時。詩人王 曾為他作《皆山樵者傳》。明永樂二年(1404年),年屆六十歲的王恭以儒士薦為翰林待詔,敕修《永樂大典》。永樂五年,《永樂大典》修成,王恭試詩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辭官返里。王恭作詩,才思敏捷,下筆千言立就,詩風多淒婉,隱喻頗深。為閩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雲樵集》四卷,《草澤狂歌》五卷及《風台清嘯》等。

詩選

【聞 子 規】

枝上聲聲怨落暉,居人聞此也沾衣。

啼時莫近湘山路,更有長沙客未歸。

【詠 秋 風】

青摐江上響瀟瀟,吹得林間萬葉飄。

何處淒涼最關別,數株殘柳灞陵橋。

【村 居】

草徑茅扉帶軟沙,隔林雞犬幾人家。

青山盡日垂簾坐,落盡棕櫚一樹花。

【春 雁】

春風一夜別衡陽,楚水燕山萬里長。

莫怪春來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

【衰 柳】

西風昨夜灞陵秋,千樹蕭條帶驛樓。 莫道離人空有恨,暮蟬寒雀也關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