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玉[土壤學家]

王家玉[土壤學家]

王家玉,男,1959年畢業於浙江農學院農學系農學專業,獲學士學位。1959年12月進入杭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1961年轉入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與栽培研究所,1963年轉入該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今環境資源與土壤肥料研究所)。1979年後先後晉升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歷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命學部項目評審專家,上海市科技情報研究所特邀編審,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特邀譯者。長期從事土壤肥力演變與施肥環境效應研究。

個人經歷

王家玉,男,1938年出生,江蘇無錫人。1959年畢業於浙江農學院農學系農學專業,獲學士學位。1959年12月進入杭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1961年轉入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與栽培研究所,1963年轉入該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今環境資源與土壤肥料研究所)。1979年晉升助理研究員,1988年晉升副研究員,1998年晉升研究員。歷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命學部項目評審專家,上海市科技情報研究所特邀編審,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特邀譯者。長期從事土壤肥力演變與施肥環境效應研究。1970年參加《新圍海塗改良利用研究》,開創當年圍塗當年種稻利用技術,獲1978年度浙江省優秀科技成果二等獎。1977-1980年參加《稻田土壤供氮特性的研究》,發現土壤基礎氮肥力對水稻吸氮的重要作用,獲1980年度浙江省優秀科技成果三等獎。1974-1984年參加《多熟制大麥雙季稻長期連種與糧食產量和土壤肥力的關係研究》,獲1984年度浙江省優秀科技成果三等獎,1974-2000年參加《多熟條件下稻田持續高產的土壤肥力演化機理研究》,獲2000年度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1-1993年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稻田土壤氮素淋失規律及其數量模擬研究》,發現淹水稻田中氮素淋失的主要形態是硝態氮而不是銨態氮,獲1994年度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95-1996年參加《水稻除草藥肥黃尿素的開發套用與環境效應研究》,證明除草劑覆膜可提高氮肥利用率,獲1997年度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94-1996年主持鎮海煉油化工有限公司項目《復膜尿素的增產作用與環境效應及其機理研究》,驗明覆膜尿素可提高氮肥利用率,獲1996年度浙江省農業科學院科技成果三等獎。1986-1992年參加主持《浙江水稻土肥力與肥料效益監測基地建設》,獲1992年度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1992-1994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鈉鉀替代效應在水稻經濟施鉀上的套用及機理研究》。1996-2001年主持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司CRP-8896項目《套用同位素技術研究中國稻田土壤有機質管理及養分循環》。1999年退休之後,又獲得2008年度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高產水稻土肥力演變規律及調控技術》(完成人:陳 義,吳春艷,許育新,陳一定,林義成,封秀燕,袁亞明,何陸芳,毛正榮,王家玉,李實燁,王勝佳,計小江,李超英,張夫道) ,及2011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水輪旱作稻田氮素歸趨及氮肥可持續利用技術》(完成人:陳 義, 唐 旭, 吳春艷, 林義成,李 敏,葉漢志,蔣玉根,陳一定,毛正榮,王家玉,李實燁,楊生茂, 金彩霞)。

自1972年起,先後在《土壤學報》《生態學報》《中國農業科學》《PEDOSPHERE》《套用生態學報》《SSSAJ》《浙江農業學報》《土壤通報》等國際和國家一級與二級刊物上發表第一作者科學論文34篇(其中SCI論文3篇),先後在《國外科技》,《國外食用菌》,《土壤學進展》,《生物科技通報》,《套用微生物》及《地球科學進展》等刊物上發表英、日譯文200多萬字,1983年出版個人獨立英文譯著一冊(《分子群體遺傳學與進化論》[美]根井正利著,278頁,23.4萬字 2009年出版專著《高產稻田土壤質量演變與施肥環境效應》(陳 義, 楊生茂(主編),唐 旭,吳春艷,王家玉編著)—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12.154頁.153730位元組,並參與編寫《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農化卷)》《科技綜述百科全書》。本人論著10篇與譯著1冊《土壤非交換性鉀研究》《植物營養元素互動作用研究》《稻田土壤中氮素淋失的研究》《稻田土壤中N 的滲漏損失研究》《浙江稻田土壤的微生物區系研究》《稻田多熟制適宜施肥量的研究》《多熟制稻田土壤腐殖質特性的研究》《不同肥料配合對作物產量與土壤肥力的長期影響》《多熟制條件下稻田土壤肥力演變及其管理》,《活性腐殖質作為地力監測指標的套用意義》等論著總計被引用385篇次,對我國土壤科學與植物營養科學領域的發展,做出了較為特出的貢獻。

主要作品

【1】Dourado-Neto, D., D. Powlson, R. Abu Bakar, O.O.S.Bacchi, P. thi Cong, G. Keerthisinghe, M. Ismaili, S.M. Rahman, K. Reichardt,M.S.A. Safwat, R. Sangakkara, D.A. Teruel, L.C. Timm, J. Y Wang, E.Zagal, and C. van Kessel. Multi-season recovery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nitrogen-15 in tropicalsystems. Soil Sci. Soc. Am. J.2010,74:139-

【2】Wang Jia yu, Wang Sheng jia and Chen Yi: Study onleaching loss of nitrogen in rice fields by using large undisturbed monolithlysimeters (套用大型原狀土柱滲漏計研究稻田中的氮素淋失), Pedosphere, 1994, 4(1): 87-92.

【3】Wang Jia-yu, Wu Chun-yan, Chen Yi and Wang Sheng-jia.Estimation of turnover and equilibrium of soil organic matter using amathematical approach(套用數學方法估算土壤有機質周轉與平衡). Pedosphere. 2006, 16(5): 634-645.

【4】Wang Jia-yu, Chen Yi,Wu Chun-yan, Shui Jian-guo. Emission and Fixation of CO2fromsoil system as influenced by long-term application of organic manure in paddysoils (長期施用有機肥對水稻土CO2釋放與固定的影響). Agri.Sci.inChina.2006, 5(6): 456-461.

【5】Wang Jia-yu,Wang Sheng-jia, Chen Yi and Zheng Ji-zi: Management ofCrop Residues for Sustainable Crop Production (持續作物生產條件下的作物殘茬管理). IAEA. 2003 May, Vienna,Austria, 207-220.

【6】】Wang Jia yu: Study on humus characteristics andorganic matter management in multiple-cropping rice soil (多熟制稻田中的腐殖質特性與有機物管理),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addy Soils, Sep.15-19, 1992,Nanjing,318-319.

【7】】Wang Jia yu, Wang Sheng jia and Chen Yi: Leaching loss of nitrogenfrom double-cropped paddy fields in China (中國雙季稻田中的氮素淋失), ActaAgriculturaeZhejiangensis,1995, 7(3): 155-160.

【8】】Wang Jia yu and Chen Yi: Effect of substitutingsodium for potassium in a lowland double-rice cropping system, IRRN,1995, 20(3): 20-21.

【9】】王家玉, 王勝佳,陳 義,鄭紀慈, 李超英,計小江:稻田土壤中氮素淋失的研究, 《土壤學報》,1996,33(1):28-35.

【10】王家玉, 王勝佳,陳 義,鄭紀慈:稻田土壤中N 的滲漏損失研究, 《套用生態學報》,1995,6:62-66.

【11】陳義, 唐旭, 楊生茂, 吳春艷, 王家玉: 杭州稻麥菜輪作地區大氣氮濕沉降, 《生態學報》, 2009, 29(11):358-365.

【12】王家玉:多熟制條件下稻田土壤肥力演變及其管理, 《中國農業科學》,1987,20(3):73-80.

【13】王家玉, 陳 義,吳春艷,水建國: 長期施用有機肥對水稻土CO2釋放與固定的影響. 《中國農業科學》,2005,38(12):2468-2473.

【14】王家玉:浙江稻田土壤的微生物區系研究, 《土壤通報》,1984,15(6):274-278;

【15】王家玉, 計小江:多熟制稻田土壤腐殖質特性的研究, 《土壤通報》,1986,17(3):110-114.

【16】王家玉:電超濾在農業中套用研究的最近進展. 《土壤通報》. 1986, 17 (4): 190-192.

【17】王家玉,李實燁,孔繁根,竺修喬:稻田多熟制適宜施肥量的研究, 《土壤通報》,1986,17(6):244-248.

【18】陳 義, 唐旭, 楊生茂, 吳春艷, 王家玉:稻麥輪作稻田中N2O排放規律的研究. 《土壤通報》,2011,42(2): 342-350.

【19】王家玉:活性腐殖質作為地力監測指標的套用意義, 《土壤肥料》,1990,(3): 8-19.

【20】王家玉:雜交水稻鉀素營養剖析研究, 《土壤肥料》,1994,(4): 4-9.

【21】王家玉: 以鈉代鉀在水稻上的套用及其機理研究, 《浙江農業學報》,1995,7(3):155-160.

【22】王家玉, 鄭紀慈, 施丹潮,王清泉,俞建華,王國良,李順華:高效復膜尿素農化特性鑑定及利用研究, 《浙江農業學報》,1996,8(1):24-29.

【23】王家玉,王勝佳,陳 義,鄭紀慈,李超英,計小江:不同肥料配合對作物產量與土壤肥力的長期影響, 《浙江農業學報》,1999,11(1):10-16.

【24】王家玉, 陳 義,王勝佳,王鍾祥,賀春玲:種植模式對稻田作物產量和土壤肥力的長期影響. 《浙江農業學報》. 2001,13(增刊): 31-34.

【25】王家玉, 陳 義, 王勝佳:覆膜尿素對水稻葉綠素含量、酶活性及胺基酸組成的影響. 《浙江農業學報》,2002,14(3): 167-171.

【26】王家玉,陳 義, 王勝佳, 吳春艷, 王鍾祥, 張連佳, 張琳玲, 趙秉強, 張夫道:稻田土壤有機碳平衡及其數學模擬研究. 《浙江農業學報》. 2004,16(1): 1-6.

【27】王家玉:雜交晚秈汕優85的氮鉀營養特性,《 浙江農業科學》,1988,(6):266-268.

【28】王家玉:雜交晚稻施鉀技術探討,《 浙江農業科學》,1990,(4):168-170.

【29】王家玉, 陳 義,王勝佳,張奇:兩種稻田土壤有機質的變化. 《浙江農業科學》, 2001,(增刊): 102-104.

【30】王家玉:雜交水稻鉀素營養特性與有效施鉀技術, 《雜交水稻》,1993,(1):21-25.

【31】王家玉, 王勝佳,陳 義:稻田土壤中氮素淋失的研究, 《氮素產量環境》,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89-102.

【32】王家玉, 王勝佳,陳 義:套用緩效氮肥提高氮肥利率的研究, 《氮素產量環境》,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139-149.

【33】王家玉:土壤非交換性鉀的研究,《 土壤學進展》,1991,19(2):9-17.

【34】王家玉:植物營養元素互動作用研究,《 土壤學進展》,1992,20(2):1-1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