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紀念館

王安石紀念館

撫州王安石紀念館是為紀念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王安石建立的歷史名人紀念館,1986年11月建成對外開放。紀念館占地20畝,建築面地1560平方米,是一座仿宋園林式建築。館內門樓,隱壁、水榭、遊廊、碑廊、亭台、荷池、曲橋與主樓相得益彰,渾成一體。館內辟有“明月軒”、“蹄蠋園”、“辛夷園”、“荊公亭”、“半山堂”等景致。1994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江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基本信息

場館簡介

(圖)王安石紀念館王安石紀念館

紀念館占地20畝,建築面地1560平方米,是一座仿宋園林式建築。館內門樓,隱壁、水榭、遊廊、碑廊、亭台、荷池、曲橋與主樓相得益彰,渾成一體。榻山飛檐、圓柱筒瓦、花格門窗的結構和採用灰黑、全白的色調使整個建築顯得古樸淡雅,莊重嚴謹。

館內辟有“明月軒”、“蹄蠋園”、“辛夷園”、“荊公亭”、“半山堂”等景致。

紀念館收藏有當代著名書畫家劉海栗肖嫻賴少其方增先施大畏、陸顏少等一些社會名家贈給紀念館的書、畫作品三十餘件。全國政協副主席、著名書法家趙朴初為紀念館題寫館名。

1994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江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建築布局

(圖)王安石紀念館王安石紀念館

紀念館建築方案由南京園林設計研究所設計,占地面積1332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1560平方米。她具有江南宋式府第門楣,樓閣實體,二覽(展覽,瀏覽)兼顧的特點。主體建築是一座仿宋式的二層樓閣,歇山飛檐,筒瓦花窗,園拄環繞對稱端莊,其它附屬建築的格局與主體建築和諧協調,既造型各一,又相互襯托,交相輝映。

端莊素雅的門樓雖不雄偉壯觀,但牌遍上鑲嵌的中國佛教協會主席,書法家趙朴初提寫的館名“王安石紀念館”六個大字,使門樓顯得格外的氣派、精神。一進大門,兩側是造型優美的隱壁,順著甬道登上水榭,池邊楊柳垂風,水中魚兒飛花,陣陣幽雅的古樂,仿佛把人帶到了仙境,迂迴曲折的遊廊碑廊將門樓、水榭、接待室、主樓和荊公亭連為一體,形成“曲徑同幽,耐人尋味”的佳境。“懷文堂”的宋代文物,使人們領略到祖先的文化藝術,通往“草亭”的田間小道,讓遊人想起王安石罷相後的淡泊生活。

主樓展廳分上下兩層,四個部分。簡明扼要的“前言”引出王安石的出身、家世和他青少年時期的活動,“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這一大標題下,展出了王安石十幾年地方官的政績同,他著名的“上仁宗皇帝事書”,“三不足論”,“熙寧新法”的主要內容都在版面中得到展現。在二樓展廳,王安石的文章詩詞,道德人品是主要展出內容。

展館陳列

王安石紀念館王安石紀念館
主樓為兩層陳列廳,介紹王安石生平史跡。一樓陳列“故里情深”“治善州邑”“荊公新學”“熙寧變法”,二樓陳列“文學造詣”“人文品格”“終老金陵”“千秋評說”共八個部分。整個展廳通過照片、國畫、雕塑、實物展示了王安石一生,同時展示了王安石手書的《愣嚴經旨要》的複印件及其不同時代不同版本的王安石著作,以及後人對其的評論、著述、論文。

熙豐樓設《王安石生平事跡展覽》,主要有“故里情深”、“治善州邑”、“荊公新學”、“熙寧新法”、“文學造詣”、“人文品格”、“終老金陵”、“千秋評說”八個部分,各個展廳通過圖片、圖表、國畫、雕像、實物,展示了王安石一生業績和改革家的膽魄、文學家的風貌。

紀念館收藏有當代著名書畫家劉海粟、肖嫻、賴少其等一些社會名家贈給紀念館的書畫三十餘件。紀念館每年都接待了許多中外遊客,成為廣大民眾遊覽、受教育、對外進行文化交流和傳播友誼的場所。一九九四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江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該館主體建築熙豐樓是一座仿宋式的兩層樓閣,為王安石的生平史跡展覽廳,一樓陳列“故里情深”、“治善州邑”、“荊公新學”、“熙寧變法”,二樓陳列“文學造詣”、“人文品格”、“終老金陵”、“千秋評說”共八個部分。整個展廳主要通過精美的照片、繪畫、雕塑、實物等,展示了王安石一生業績和其改革家的膽魄、文學家的風貌,另外還展出了王安石在元豐八年親筆書寫的《愣嚴經旨要》影印件,州縣府志,家譜複印件,王安石不同時代各版本著作,國內外學者有關王安石的評論著述,全國各地名人、學者、畫家、書法家為王安石紀念館題贈的書畫件等。半山堂辟有第二展室,專門用於臨時展覽,曾先後展出過“撫州宋代墓葬出土文物”、“宋代遺珍”等,讓人們領略到撫州古代燦爛的文化藝術。

紀念人物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宋撫州臨川人。是北宋一位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

1059年寫了著名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提出了全面改革的主張,為後來的熙寧新法構思了一幅初步的藍圖。

1069-1076年,王安石兩度為相,在他的“荊公新學”思想基礎上,大膽地提出了“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振聾發饋的政治思想,為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政治局面,王安石不顧舊勢力的反對和阻撓,發動和領導了一場以“理財”、“整軍”為中心,以“富國強兵”為目的,涉及到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個方面的規模巨大、威武雄壯的社會變革運動。史稱“熙寧新法”。王安石因此被列寧稱讚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
在文學方面,王安石給後人留下1540多首詩歌,800多篇散文的豐富文化遺產。其詩文《泊船瓜洲》中“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堪為千古絕唱;《桂枝香·金陵懷古》一詞寫景言志為詩詞名篇;其散文《答司馬諫議書》、《游褒禪山記》作為範文精選入中學課本。卓絕的文學造詣使他實為“唐宋八大家”之中堅。現存著作有《臨川集》、《臨川集拾遺》、《周官新義》、《宋說》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