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王勉予在抗戰勝利後考入南京金陵神學院,有中國教會受外國教會控制的經歷,新中國成立後,他積極支持和參加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中國改革開放時期,為落實黨的宗教政策,逐步恢復教會工作和宗教活動,廣州市政府宗教事務處經研究,把當時還在工廠勞動的王勉予調回了廣州市基督教協會,並安排他與另外幾位牧師一起開展復堂的工作。王勉予深知自己身上的擔子不輕,因為,經過“文革”的折騰,廣州所有教堂都被占用、破壞,不是成了工廠,就是成為住家,有的還慘遭毀壞。在沒有經費,沒有人手的情況下開展復堂工作,既要守住一個爛攤子,又要白手興家。然而,王勉予並沒有為眼前的困難所嚇倒,他克服種種困難,很快就投入到復堂工作,使基督教的活動恢復起來。
人物事跡
從1979年東山堂復堂到1991年的光孝堂復堂,王勉予20年如一日,參加復堂委員會的工作,為廣州市基督教復堂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抓住改革開放給宗教活動恢復發展提供的機遇,以積極配合政府落實宗教房產政策為突破口,通過解決宗教房產的歸屬問題,落實活動場所,恢復宗教活動。其中,基督教光孝堂的復堂,王勉予做了大量的工作,起了主要作用。“文革”期間,廣州市基督教光孝堂被某收購站和一所幼稚園占用。在王勉予堅持不懈的努力下,經政府有關部門及領導多次多方交涉,占用方後來搬出並歸還。
翁瑞光是光孝堂原堂主任,“文革”後赴港,任香港公理堂主任牧師。翁瑞光與王勉予感情甚好。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感召下,翁瑞光經常回廣州探望岳父母和王勉予等老朋友。當時,王勉予已擔任基督教協會總幹事。1989年初,翁瑞光再次來廣州,王勉予見時機已成熟,就商請翁瑞光協助解決光孝堂復堂的修建資金,翁瑞光答應回去教會商榷後再答覆。最後得到了香港中華基督教公曆堂的大力支持,同意捐助港幣100萬元作為光孝堂的修建資金。在廣州市基督教協會、廣州市基督教三自愛國會舉行的會議上,王勉予匯報了該事,與會人員多數卻認為不妥,擔心這樣做與三自愛國原則有衝突,但在他的堅持下,會議還是通過了該動議,前提是要徵得廣州市政府宗教處的同意。爭論在繼續,但王勉予始終認為在該問題上思想要解放一點,要實事求是,要抓住這個難得的機遇。1989年12月,圍繞接不接受該筆維修款的爭論,組織上雖然沒有定論,但卻同意光孝堂的復堂工作由他及其復堂小組全權負責。在他的帶領下,在政府宗教部門大力支持下,經過復堂小組全體成員的努力,1991年11月,光孝堂正式復堂。
王勉予曾任荔灣區政協委員、廣州市政協常委,作為宗教界的代表,他愛國愛教,積極通過政協這個政治舞台,運用提案、小組發言等形式,大膽反映宗教信眾的利益訴求,反映宗教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積極為社會建設和貫徹落實黨的宗教政策建言獻策,多次獲得好評及表彰。王勉予熱心社會慈善事業,曾任廣州市慈善會理事會副會長。20世紀90年代,在主持廣州市基督教協會工作期間,他帶領整個協會發動廣大信徒,踴躍為少數民族教育基金會、廣州市慈善會捐款,積極參與助殘、救災、扶貧和助學等工作。王勉予在任會長期間,雖然上了年紀,工作又比較繁重,但他仍然帶病堅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