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發[話劇茶館人物]

王利發[話劇茶館人物]
王利發[話劇茶館人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利發,為老舍名著話劇《茶館》中主要人物之一,他生於清末的北京城,一人獨立支撐父親遺留下的茶館,年輕精明,左右逢源;民國初年,軍閥割據,內戰不斷,北京里有名的大茶館都關了張,他照樣苦心經營,對茶館進行“改良”,照樣開張;30年之後抗戰勝利,王利發卻已是風燭殘年,仍在拼全力支撐著“裕泰”這個老字號,但國民黨特務和反動會道門沆瀣一氣,殘酷鎮壓愛國學生和共產黨人,還企圖強占茶館,王利發徹底絕望,他安頓好家人,與多年結交的友人相互道別之後,拿起腰帶,步入內室,仰望屋頂,然後懸樑自盡——安然了結了一生。

基本信息

人物形象

話劇《茶館》中王利發(右,于是之飾演) 話劇《茶館》中王利發(右,于是之飾演)

老舍先生的代表作《茶館》中,“裕泰大茶館”的掌柜王利發貫穿全劇,他父親死得早,二十多歲就獨立應付生活,他懂得“在街面上混飯吃,人緣頂要緊”,所以按著老輩兒留下來的老辦法,以為“多說好話,多請安,討人人的喜歡,就不會出岔子”。

他每天滿臉堆笑逢迎來自官僚權貴、外國勢力、惡霸、地痞、特務、警察多方面的敲詐滋擾,他心地不壞,卻因為地位比赤貧階層高出一截,對世間的苦難早已熟視無睹。

他是個本分買賣人,希望社會安定,自個兒的生意也順心點兒,可社會總跟他擰著勁兒來,他不敢跟社會較勁,只能俯首當“順民”,常勸茶客們“莫談國事”。

在解放前夕,世間兵荒馬亂,城區別的大茶館都破產歇業了,他還苦撐著,時不時第想出些個小招數,抵擋街頭商業全走背字兒的潮流,晚年,眼瞅著茶館撐不下去了,他不嫌丟人,打算添女招待。

但是,社會的魔掌越來越緊地卡住了他的脖子,國民黨黨棍創辦的“三皇道”要砸他的茶館,特務們也來勒索,要他交出根本拿不出來的金條換老命,流氓們開辦新式妓院,在當局慫恿下要霸占他的鋪面……

話劇《茶館》王利發(右,梁冠華飾演) 話劇《茶館》王利發(右,梁冠華飾演)

王利發一籌莫展,走到了人生盡頭,這才明白,幾十年來的小心謹慎苦撐苦熬,全算白饒,面對死的誘惑,他到底喊出了從來沒敢喊出口的話:“人總得活著吧?我變盡了方法,不過是為了活下去!是呀,該賄賂的,我就遞包袱。我可沒作過缺德的事……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單不許我吃窩窩頭,誰出的主意?”

王利發的這點兒心理危機很有代表性,不坑人、不害人、逆來順受、沒有過高的生活要求,是當時小市民最普遍的心態。身份地位稍稍高於一般平民的小商人王利發,力求小康而不得,最後結局這樣淒涼。生活在那個世道下面的貧苦市民,就更沒指望了。

王利發走到人生最後一站喊出來的幾句話,也正是縈繞在社會底層小人物們心頭的一致的困惑和憤懣。

人物經歷

人物出場

電影《茶館》中老年王利發(于是之飾演) 電影《茶館》中老年王利發(于是之飾演)

“唐先生,你外邊遛遛吧。”這是整部戲的第一句台詞,也是王利發的第一句台詞。劇本所寫乃是一個茶館的興旺與衰落,這第一句台詞,便是茶館的店掌柜對客人所說。王利發在打發唐鐵嘴,讓唐鐵嘴離開茶館,去別處“遛遛”,不要影響他的生意。

唐鐵嘴何許人也?一個吸食鴉片並以算命看相混飯吃的二流子,他來茶館喝茶,卻又經常賒欠茶錢,王老闆不斷送茶給他,便是為了讓他不要常來打攪,為了茶館的安寧和清靜。王利發又對他說,他若戒不了大煙,永遠交不了好運,這句話說得很實在,很真誠。

對於這樣的一個人,王利發採取的辦法是好言相勸送茶打發。寥寥數筆便勾勒出了一個老實本分、安分守己的生意人形象。但這個人物形象還相當粗糙,剛剛有了一些不甚明顯的輪廓。

矛盾衝突

老舍先生巧妙地設定了一個常四爺和二德子的偶然遭遇,產生了口角的衝突,從而再現了當時那個混亂的時代。常四爺是一個正直爽快而又愛國的旗人,看不慣市面上的紛擾,更看不慣當差的二德子在他的面前抖威風而在洋人侵略中國之時不能衝鋒打仗,但二德子就是一副典型的地痞嘴臉,胡攪蠻纏。

這是全劇的第一次衝突,也是第一次赤裸裸地揭露那個時代的黑暗,戰火不斷,民不聊生,當差的原是地痞,欺壓百姓打架鬥毆有本事,面對列強的侵略則溜之大吉。這是時代的悲劇與黑暗,是王掌柜所不能左右也不能認識到的,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店掌柜,他的視線,他的解決問題的出發點全都在於在亂世之中保全他祖上留下來的老字號,他的茶館,他是一個市井的小民,一個普普通通的生意人,和當時中國社會千萬的老百姓一樣,他是那千萬老百姓中的一個典型代表而已。於是,他自然要說出符合他身份的話來。他喚二德子為“德爺”,他說“哥兒們,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話好說。德爺,您後邊坐!”典型的息事寧人,為茶館的秩序著想,為討好他的主顧著想,為著大家的“太平”著想,於是要他們二人“有話好說”,但殊不知那二人的思想有著本質的區別,巨大的碰撞,加之二德子不是一盞“省油的燈”,又怎會憑著王老闆的一句話便善罷甘休。

於是,出現了另一張嘴臉——馬五爺,對於馬五爺這個人物,老舍先生只是通過幾句非常富有個性化的語言以及一個離開茶館的微小動作來正面描寫,他說道“二德子,你威風啊!”其言外之意便是,在我面前,你耍哪門子威風,你豈能有威風的資本!於是,二德子立刻變了一副嘴臉,不再和常四爺繼續爭吵,他是給了馬五爺的面子,也就是告訴馬五爺,在他“老人家”的面前,他二德子是威風不起來的,這從一個側面顯示了馬五爺具有非同尋常的身份和地位,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地位,這裡隱而不提,先讓觀眾去猜,去想。

爾後常四爺又“不知天高地厚”地去跟馬五爺搭話,以為馬五爺原是“聖明”,妄求他能給自己“評理”,殊不知馬五爺並不是幫他,而是在二德子和常四爺爭吵之際,由於馬五爺地在場,矛盾已經轉變成了馬五爺和二德子的矛盾,因為二德子不該在馬五爺跟前耍威風,馬五爺並沒有把常四爺放在眼裡,而且相反,常四爺不知道其實自己已經把馬五爺惹鬧了,因為他提到了洋人如何如何,而馬五爺不理常四爺,抬身離開茶館,正是表明了他的不滿——對常四爺的不滿,對常四爺說洋人不好的不滿,那么,這就給我們暗示了,馬五爺跟洋人有一定的關係。

究竟馬五爺是個什麼樣的人呢?為什麼拂袖而去呢?這些答案,都在後面王利發的解釋中得出。“您不知道這是馬五爺呀!怪不得您也得罪了他!”“剛才您說洋人怎樣,他就是吃洋飯的。信洋教,說洋話,有事情可以一直地找到宛平縣的縣太爺去,要不怎么連官面上都不惹他呢!”“說話請留點神!”老舍先生以高超的藝術才能,安排了王利發來說這番話,為什麼王利發能知道這么多,為什麼讓他來側面揭示馬五爺的身份呢!很顯然,因為老舍寫的是《茶館》,王利發是這個茶館的店掌柜,掌柜的如果不熟悉他每個顧客是何許人也,這生意又如何做的下去,掌柜的如果不能夠對一些“大人物”了如指掌,他又怎么能保得準某一天不像常四爺一樣言語出現差錯“得罪”了那些人呢!如果得罪了他們,這生意如何做下去,這茶館又如何能夠開下去!

王利發在整個《茶館》這部戲中,就是圍繞著他如何改良茶館保住茶館,既然如此,那么他的一切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茶館了!王利發對於馬五爺身份的了解,也折射出了他為了茶館的“費盡心機”,他要明白哪些人能得罪,哪些人不能得罪,在什麼人面前說什麼話,至此,一個活靈活現的精明能幹而又世故圓滑的生意人形象已經躍然展現在了我們面前。王老闆,一個多么懂得處世之道的生意人!還有那些舞台提示,諸如“低聲地”“向宋恩子,吳祥子那邊稍一歪頭,低聲地”,這些動作,非常傳神地刻畫出了他的小心翼翼。多么出色的筆法啊,宋恩子,吳祥子這兩位還沒有開口,已經通過王利發的動作來給我們提示這二位也不是“一般的角色”!瞧,我們的王掌柜多么的八面玲瓏,多么洞明!

雖然王掌柜如此圓滑,但他這些話都是提醒給常四爺說的,他心裡是向著常四爺的,因為他是有一雙慧眼,能夠明辨是非的,於是,從這個角度來講,不論他怎樣事故,怎樣會處世,他總歸算一個好人,一個老實本分人,惹不起,躲得起,這就是他的處世哲學!王掌柜的精明在劇作的後面果然得到了引證,常四爺被帶走了,被宋恩子,吳祥子帶走了!但是早在這裡已經有了暗示,老舍先生的筆法真可謂應了清代戲曲家李漁在《閒情偶記》中所提出的“密針線”之法,層層細密,前後照應,嚴絲合縫,無懈可擊!

人物交鋒

我們且來看王利發見到秦仲義之後的第一句話:“哎喲!秦二爺,您怎么這樣閒在,會想起下茶館來了?也沒帶個底下人?”讓我們來分析一下他的這句台詞背後之潛台詞!其實僅僅這么一句話已經把王利發見到秦仲義之後的心理活動解釋清楚,也側面展示了秦仲義的身份。一個“哎喲”,看似無關緊要,卻直接告訴了我們秦仲義此人多么重要,在王利發眼裡他非等閒之輩,至少,對於王利發而言,他是至關重要的一個人物!

“秦二爺”,這樣的稱呼是對前面“哎喲”的印證!“您怎么這樣閒在,會想起下茶館來了?”這句話則是表示秦仲義平時很忙,有著自己的“事業”,並且很少來這個茶館!“怎么”“會想起”這還有另一層意思,正是因為秦仲義不常來,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那么他來就必然有緣故,王掌柜的這是在暗暗打探秦仲義來此的意圖,但打探得又不著痕跡,這短短的半句話,有王掌柜的驚,王掌柜的擔心,還有他的小心,各種感情都糅合在了這句語言裡!語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靈魂!再看最後半句“也沒帶個底下人?”言外之意又有兩層,一層是再次表明秦仲義身份的不一般,他是“上等人”,是有“底下人”做隨從的,另外,更是表現了王利發的驚奇和不安,他親自跑到店堂,是乾什麼來呢?這種種複雜的感情,都通過了這一句話傳達了出來,而秦仲義這個人呢,我們還沒有聽到他開口,便從王利發對他的態度上略知一二了!所謂大師當如是啊!

從秦仲義的第一句話我們便看出了他是多么的倨傲,而王掌柜呢,卻更顯得卑微了,極盡低聲下氣之能事。而下面這段話,又為他前面所做的一些列事情找到了“理論根據”“思想依據”。“唉,一邊乾一邊學吧,指著這個吃飯嘛。誰叫我爸爸死的早,我不乾不行啊!好在照顧主兒都是我父親的老朋友,我有不周到的地方,都肯包涵,閉閉眼就過去了,在街面上混飯吃,人緣兒頂要緊。我按著我父親遺留下的老辦法,多說好話,多請安,討人人的喜歡,就不會出大岔子!您坐下,我給您沏碗小葉茶去!”

這一大段的獨白,其實是全劇的一個“核心”,是推動劇情發展的一條心理線索,第二幕中,王掌柜為什麼要改革,第三幕中,王掌柜為什麼繼續改革,為什麼王掌柜對每個人都有每個樣子的對待方法,為什麼王掌柜一個勁的“屈就”,一個勁地想方設法保全他這個茶館,為什麼到了最後,明知道茶館已經被別人搶占去了,他還是不肯離開,到了最後最後,他卻吊死在了自己的茶館裡面!這一切的一切,自然是時代造就,但是,還有一條心理主線,一個心理的“核心”,一個讓王掌柜做這么多事情的“理論基礎”,這個“基礎”何在?也就是支撐王老闆把這一樁樁事情做下去的信念何在?那么請看這段話吧!“指著這個吃飯”沒有了這個茶館,他也沒有其他的本事,他是沒辦法來過活的。“好在照顧主兒都是我父親的老朋友,我有不周到的地方,都肯包涵,閉閉眼就過去了”“人緣兒頂要緊”可見,這些主顧兒都是他的老主顧兒,他是不能夠得罪的,所以才有前番的低聲下氣,才有一次又一次的妥協退讓。“人緣兒頂要緊”更是說明了他為什麼處上以禮,處下以合,他需要一個好的人緣,一個好的人際關係環境,這樣才能把買賣繼續做下去。“,多說好話,多請安,討人人的喜歡,就不會出大岔子”這便是他的處世方法。好了,至此,我們已經完全明白了王利發的心態。王利發的所作所為都有了根據,這個人也就由此更加豐滿了!

但觀眾難免會產生疑惑,王利發何故對秦仲義說這樣一篇話,乾什麼像做報告一樣,把自己的思想通通匯報給這個秦二爺,這個疑惑也就為揭示出秦仲義的身份做了鋪墊。後面的對話更是極力展現王利發的殷勤,請秦仲義喝茶,讓他坐下,一個勁問他府上都好不好,並且有一句非常典型的台詞“您怕什麼呢?那么多的買賣,您的小手指頭都比我的腰還粗!”多么有趣的一句台詞,多么滑稽和誇張的一句台詞,貶低自己抬高秦仲義已經到了這個份上,可見他知道秦仲義此番來到這裡,是有事情的,他要提前進行巴結,並且還說這樣的話,又足見他駕馭語言能力是相當高的,說白了就是“嘴皮子甜”!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在“場面上混”,才能維持他茶館的生意!果不其然,緊接著,秦仲義就提出了讓王利發加房租的話,還不等秦仲義講完,王利發便一口一口二爺地附和著贊同著,就好像加收的不是自己的房租而是別人的房租一般。至此,我們也恍然大悟,那就是秦仲義原來是這個房子的房主,也就是王利發的“房東”,怪不得王利發如此殷勤和奉承,他是害怕秦仲義收回了房子自己的茶館會開不成,所以,房主提出漲房錢,他又能有什麼反對意見呢,自然是只要把麻煩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就好!“二爺,您說得對,太對了!可是,這點小事用不著您分心,您派管事的來一趟,我跟他商量,該長多少租錢,我一定照辦!”雖然說得很殷勤很痛快,但是其中有這樣的言語:“我跟他商量,該長多少租錢,我一定照辦”漲多少錢,是需要“商量”的,我們由此也明白,為什麼王利發一個勁問秦仲義怎么不帶個底下人來?我們可以想見曾經的情形,我們可以想見,秦仲義並不是來過一次,房錢也並不是漲過一次,而是多次來過,並且帶了底下人來,所以王利發怎敢不陪著小心,我們也由此能夠想到,看來秦仲義的“底下人”是比秦仲義好說話的,所以王利發一個勁地要求和他的“管事的”進行“商量”,著一商量,自然就給自己留下了餘地,這樣巧妙的周旋,除了王老闆,哪裡能夠找來第二個人?!他已經把秦仲義的心思摸清了,怪不得連秦仲義都說“你這小子,比你爸爸還滑!”於是加了一句來威脅王利發,說這房子早晚都會收回去,他說這話,一方面是故意來難為王利發,因為一個“早晚”二字有了很大的不確定性,明顯是秦仲義在“嚇唬”王利發;但另一方面,也表達了他的一種想法,一種想要付諸行動的想法,也就是後面所說的,他想把房子賣了辦工場,他是一個民族資本家,這是由他的身份來決定的,所以這“早晚”兩個字既是實指又是虛指。王利發自然實只能揣摩到秦仲義前面“嚇唬”他的那份心思,至於買房子辦廠子,他是做夢也不會想到的,因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作為王利發,他是不可能有這樣的思想的,這種思想,對他而言,也是想都不敢想的,房子,田地,在封建社會,就是一個人的真正的家當,把房子和地賣掉去辦什麼廠子,是聞所未聞的事情。所以王利發跟秦仲義說:“您甭嚇唬著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應我,心疼我,決不會叫我挑著大茶壺,到街上賣熱茶去!”很巧妙的回答,既捧了秦仲義,也堵住了秦仲義的口,還有一部分“耍賴”甚至“撒嬌”的成分在裡面,在秦仲義面前裝小,裝孫子,說秦仲義“照應”他“心疼”他,明顯是長輩之於晚輩的那種感覺,王利發的手段,到這個時候已經是登峰造極了!而秦仲義的一句“你就等著吧!”不是隨便說說的,也正是這句話,引出了下面一系列的後文,甚至包括最後一幕,秦仲義的廠子都被查封了,成了“逆產”,秦仲義的後悔莫及,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這句話背後的意思已經暗示出來了的,因為他的意思便是終歸要賣家產,辦工廠。在後文中,老舍先生通過製造一個偶然的小矛盾,把這層意思解釋得更為清晰。我們來看下文。

處世態度

就在此時,一對要飯的母女走了進來,這是一個多么“平常”的場景,在那個時代,這確實很“平常”啊,正如後面常四爺所說,怎么都淪落到了賣兒買女的地步,我們從這些人的言語裡,就看到了這整個時代的一個縮影。老舍先生寫劇本的時候已經說過,他出身社會底層,不了解高層人物都在做什麼說什麼,但是,他看到了這些下層人物的行動,聽到了他們的吶喊,他們的聲音,老舍是通過這些人的瑣碎的言語和行為來折射出這個時代,通過普通人來寫政治!筆法不可謂不高超!看到這樣一幕場景,我們劇中的兩個主人公,表現出了不同的態度,秦仲義說“轟出去!”多么無情,多么冷酷,多么殘忍,但是,實際上,這殘忍背後,也包含著很多悲涼和無奈,司空見慣,要管管不過來!可是常四爺是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和悲閔之心的人,他不能夠見到弱者袖手旁觀,於是,他送了她們兩個爛肉麵,而這,其實不過是常四爺的個人行為,但是卻無意中成了對秦仲義的一種挑戰和不滿,由此,又有了一場矛盾衝突,而這場衝突,同樣是偶然的!老舍先生就是在製造著一次又一次的偶然,一次又一次讓這人物之間偶爾碰撞出來的火花綻放光芒來表現人物性格和整個時代。

在這樣的情形下,王利發又怎么處呢?這可謂是最出彩的一次矛盾衝突了,裡面有三個主角進行參與,也就是三人的性格和思想都表露無疑,很激烈,很耐看。王利發說“常四爺,您是積德行好,賞給她們面吃!可是,我告訴您:這路事太多了,太多了!誰也管不了!”轉而又對秦仲義說“二爺,您看我說的對不對!”這樣的對白,真是我們沒有想到的!他兩面的人都沒有得罪,但是表面上卻又偏袒了秦仲義,而實際上他也為了常四爺好。他把常四爺的行為定義為“積德行好”,顯然是對他加以讚揚的,但是一個“可是”就把話鋒一轉,為秦仲義的行為進行圓場,當然,其實這也是他自己的思想,那就是“這路事太多了,太多了!誰也管不了!”其實這句話不僅是為秦仲義圓了場,也再一次說明這社會的黑暗,兩個“太多了”疊用,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此時,他為了表明自己“忠於”秦仲義的心跡,還特意轉向秦仲義去說“二爺,您看我說的對不對!”給足了秦仲義的面子,也息怒了常四爺的怒火,兩方各不得罪,並且有所側重,相機而動。他深諳常四爺和秦仲義的脾氣,也深知兩個人對於自己的厲害關係,孰輕孰重,於是,他進行了暗暗地偏袒,不可謂不聰明!

在說完了這篇話之後,秦仲義便通過一系列言語表達了剛才的潛台詞,也就是“你就等著吧”這句話的真正含意,他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很自信自負地把自己要賣家產辦工廠的思想說了出來,他認為,只有這樣才叫愛國,只有這樣才能夠救中國。而王利發自然不能明白他的思想,他很認真地說“您別這么辦哪,二爺!”“您就專為別人,把財產都出手,不顧自己了嗎?”這些話,既是想勸阻秦仲義不要辦廠,他想保住自己的茶館,不想因為秦仲義的辦廠而收回,這其實是本質的原因。但他也確實是有好心勸阻秦仲義的意思,因為在他看來秦仲義的想法無異於瘋狂,由此也可以看到他是一個保守的人,一個思想有很大局限性的小市民,也是一個很實在真誠的人,他看到別人有“瘋狂的敗家舉動”就想到要勸勸,正如他看到唐鐵嘴抽大煙他就要說上幾句同理。王利發的形象越發飽滿起來了!

又一個偶然的矛盾衝突開始了!秦仲義要離開,卻迎面碰上了來買老婆的龐太監。秦仲義代表的是一種新生的力量,資產階級的力量,他是一個民族資本家;而龐太監卻是封建的代表,是腐朽的代表,兩個人相遇,必有一番好戲。

果然,兩個人一個冷言,一個冷語,話中帶刺。表面和睦,實際上都極為鄙視對方,瞧不起對方。龐太監借用查譚嗣同餘黨的話來暗示秦仲義“改祖宗章程”之人沒有好下場,而秦仲義也以言語相激,不時地用反語來諷刺挖苦龐太監。這一場較量,可以稱之為沒有硝煙的戰爭,或者稱為“冷戰”,我們看老舍先生的舞台提示:“茶客們忽然全靜寂起來,幾乎詮釋閉住呼吸地聽著”可見兩個的身份都非同尋常,代表著兩股勢力,這也折射出了那個時代,兩股勢力進行的爭鬥和較量,但是,不論是那股勢力,都沒有辦法救中國,他們的鬥爭,反而給中國帶來更為深重的災難,所以,老舍先生寫這一個衝突,是有其深意在內的。而王利發呢,此時我們卻看不到他的身影,因為他此時不論幫誰,都是不可以的,龐太監不是常四爺,王利發不能夠再次“和稀泥”,他能夠做的只有冷眼旁觀,因為這是“二虎相鬥”的事情,而這樣的“拌嘴”對他的茶館也不會產生什麼影響,因為二人並不是衝著他來,更不會像地痞流氓一樣動手打架,他們只是互相不服氣,只是偶爾遭遇在茶館,只要王利發陪著小心,不亂說話,一切都會平靜都會過去,他是深知這其中道理的。所以,我們看到,他只在矛盾已經結束的時候說了一句無關痛癢的話“總管,您裡邊歇著吧!”沒有發表任何意見,沒有多嘴多舌,只有尊敬的一聲“總管”,可見,他才是識時務的“俊傑”!

我們看到,在下面的戲劇發展中,沒有了明顯的衝突,但是,小的衝突是時時存在的,貫穿了全劇。我們首先看到的一幕是幾個茶客在談論譚嗣同的事件,這也是很偶然的,因為剛才龐太監和秦仲義鬥嘴的時候提到了譚,所以引起了一個話題,導致了一場不大不小的爭論。就在他們剛開始討論的時候,王利發便及時給予了制止:“諸位主顧,咱們還是莫談國事吧!”語氣很溫和,是商量的口氣,實際是在提醒他們,小心啊,不要給自己惹麻煩,更不要給我這個小店惹麻煩。王利發,就是這樣一位謹言慎行之人。

最後還有一點是能夠表現王利發性格的,那就是那個討飯的小妞再次來到王利發的店鋪,王利發不再給她飯吃,但是,他並不是像秦仲義那樣讓她們滾出去,而是很無奈地說了一句“唉!出去吧!”我們可以看到這句話里飽含的同情之意,但一個“唉”字又把那雖然同情卻難以幫助的無奈,以及對社會的黑暗之無奈都淋漓盡致表現了出來,一個“唉”字,卻有無限的深意!

王利發,他並不是冷麵冷心的人,但是他要維護自己的店鋪,他不能做慈善家,在這樣民不聊生的年代,他自己吃飯餬口也成問題,又如他自己所說“這樣的事情太多了,太多了!”所以他根本沒有辦法沒有能力來管這些,所以我們不必對他過於苛責,而是要看出這句話中包含著的他的善良的一面,以及對社會的無聲的譴責。

人物評價

電視連續劇《茶館》王利發(陳寶國飾演) 電視連續劇《茶館》王利發(陳寶國飾演)

王利發,一個處在社會底層的小市民,一個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的老實本分的生意人,在那個動亂的時代里,調動自己的聰明才智,竭力地維護著祖宗留下來的老字號茶館,竭力維護著自己的飯碗,他沒有過多要求,只想有口飯吃,只想能把茶館開下去。但就是這樣簡單的願望,又遭到了多少的阻力!

單從第一幕,就看出他對每個人的不同的態度,雖然態度不同,但是,有相同的因素在裡面,這些相同的因素便是他性格的寫照。

他安分守己,他謹言慎行,他勤勞本分,他對權貴也要卑躬屈膝,對自己的主顧不會得罪,他懂得陪笑臉,懂得和稀泥。處世圓滑,心思縝密,世事洞明,人情練達,對社會上每一種人的心理都揣測拿捏得相當準確。

他還有一顆向善的心,他雖然不能幫助窮苦人,但卻對難民有著同情,他是無奈的,是機靈的,也是悲哀的。在這樣一個亂世,他這樣一個人,想要力挽狂瀾,也是辦不到的。

他具有他時代的局限性,他的眼光很短淺,看不到太遠太高深的事物,他是平民,他是普通人,他是千萬可憐的遭難的平民百姓中的普通一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