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忠[清末民初學者、官吏]

王克忠(1867年-1935年)字朴川,號兩明先生,今廣東省羅定市加益鎮人。前半生居鄉苦讀勤教,後半生北上京都從事司法,業餘治史,著有《二十四史拾遺》。

簡介

王克忠(1867年-1935年)字朴川,號兩明先生,今廣東省羅定市加益鎮人。少年聰明好學,1888年縣試,榜列第一名;隨後參加歲科兩次考試,均榮獲一等前列,得廩生,並以行文優秀,入選培拔、陪優。不久進廣州廣雅書院繼續深造,參與全省考試獲得第一名。隨後回鄉,繼在家鄉開設大館教書,嗣後又在州文昌書院執教多年。州中許多青年,知道他育才有方,紛紛前來求學。1901年,參加庚子辛丑恩正兩科合併的鄉試,中廣東省第一百名舉人。不久上京,先後任清政府工部主事、刑部主事,隨後考入北京法律學堂,正科畢業後,調大理寺任正六品推事。

民國初年,王克忠在最高審判機關大理院任推事。

人物生平

1919年5月4日,人批學生舉行愛國遊行示威,北洋軍閥政府出動軍警鎮壓,逮捕30餘人。對此,大理院內部存在兩種對立意見:一是同情、支持學生反帝愛國的正義行動;二是主張懲辦遊行示威學生。王克忠因盡力營救被捕學生,被調任黑龍江地方審判廳廳長。名為調升,實則加以陷害,貶謫邊陲。王克忠憤然提出辭職,大理院多數同事亦表示抗議當局的決定,北洋軍閥政府才改調王克忠為天津地方審判廳刑庭庭長。後來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被免職後,王克忠重返大理院復職。

王克忠前半生居鄉苦讀勤教,後半生北上京都從事司法,業餘治史,著有《二十四史拾遺》,並協助史學家陳垣完成著述《歷代帝王世系表》一書。生前告誡後輩,“男兒當自立(事業),女兒當自由(婚姻)。”1935年,王克忠在北平病逝,終年68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