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復龍山拔地而起,高出崇山峻岭數十餘丈,宛如一條巨大的蒼龍。傳說復龍有八隻腳,四隻腳伸、四隻腳縮,民謠有云:有人識得縮中縮,子子孫孫出召閣。復龍山四壁如削,地勢險要,登上山頂舉目四望,百里錦繡盡收眼底:林洞山、雨台山、七頭寨、獅子嶺、趙家梁子、尖山嶺等八座數十里長的峻岭猶如八條長龍躍躍欲飛,似向復龍山奔騰而來,故稱“九龍捧聖”。
復龍山東有雞公嘴,似雄雞唱曉;西立硯台坡,如天造地設;北有馬頭峰,如天馬行空;南有鳳凰坡,祥瑞之氣燦若煙霞;花魚凼、黃荊凼、巴茅凼等十三凼於玉皇觀四周,乃十三面照妖鏡,世間妖魔鬼怪望而止步,可謂“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復龍山終年生機盎然,遍嶺龍竹,漫山奇樹,蒼翠欲滴;野花點染其間,勝過畫圖。山下曙光湖波光粼粼,就像一面明鏡鑲嵌于山間。清晨,如雪白雲似條條銀帶繞于山腰,群山蒼蒼、峻岭重重,韻致生動,令人嘆為觀止。
傳說
玉皇觀,始建何時?有兩種傳說。
其一,三國時期劉備帶領大軍攻入四川,欲覓風水寶地建立都城,即召文武百官商議。有人建議在川西平原的成都建都城;有人進言在川東的復龍山建都。川西派認為,川西平原乃米糧之倉,民眾富庶、給養充足;川東派認為,復龍山前臨大江,後依巴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況有復龍為基,乃祥瑞之地。雙方爭論不休,劉備仔細思考,決定分派使臣前往兩地取來同樣數量的泥土,用秤稱,選土重者建都。川西派使個心眼在泥土中摻上鐵沙,結果,當然是在成都建都。皇上認為復龍山風水甚好,為安民心,下旨在川東復龍山建立玉皇觀。
其二,西漢時期青城山道教主師張天師一夜得一夢。夢中聞仙樂陣陣,又見玉皇大帝駕五色彩雲飛向川東復龍山區,九條巨龍騰空相迎,天師急忙跪地。忽一聲巨響,天師驚醒,即出外觀看,見天將大亮,霞光漫天,祥瑞之極。天師大喜,即派道徒按天師夢中所見前往川東山區探察。道徒行至復龍山,果見與天師夢中之景一般無二,回至青城將所見所聞稟告天師,天師即決定在復龍山修建玉皇觀。
歷史
據考證,玉皇觀有兩次較大的修葺。洪武二年(1369),墊江縣縣衙撥銀給玉皇觀在原觀基礎上進行了一次較大的整修,玉皇觀因此初具規模,而終年香火不斷。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一個避難富商逃至川東地區的墊江縣境。他看破紅塵,決定出家,法名為孫清和。孫清和看好玉皇觀風水,捐出自己所有錢財,並號召僧眾四處化緣,一時八方回響,集得一筆巨大錢財。他們大興土木,經三年的努力建成規模空前的佛教聖地。
玉皇觀建成後十分壯觀,數百丈的高大紅牆將復龍山圈圍其中,設八門:分興隆門、風翔門、德勝門、朝陽門、太平門、安樂門、萬壽門、吉祥門。觀內建城隍殿、奈何橋、陰司十二殿、天子殿、觀音殿,氣勢恢弘的玉皇大殿建於山頂。觀內城皇菩薩、陰王菩薩、觀音大士。玉皇大帝,生動逼真、栩栩如生。十二殿中,因果報應塑像更是讓人看後無不稱奇。
神奇的傳說,悠久的歷史遺蹟,宏偉的建築,優美的景致引來梁平、大竹、忠縣、豐都、長壽、重慶各地信眾、香客,甚至英國、日本等外邦牧師、信徒也聞訊前來朝拜,一時香火鼎盛。
逢每年陰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香會日期,朝奉香客頭包青帕、袖扎紅繩,數以千計地湧向玉皇觀朝拜。朝拜者甚眾,但組織卻井
井有條,每十人一組由引香師帶領;每百人一隊由大引香師指揮。朝拜者抬有一百多斤香蠟澆鑄成的大燭,浩浩蕩蕩、三步九叩地向玉皇觀進發。前隊已抵觀內,後隊還在曉興場上集結待發,真是人流如潮,聲勢浩大。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玉皇觀毀於一旦。新世紀之初,周嘉鎮鎮政府非常重視玉皇觀的修復問題。 2005年6月19日,重修後的玉皇觀念佛堂舉行了首屆香會。
歷史故事、神化傳說都已遠去,而煙鎖重樓、精工細作的玉皇觀不再只是信徒的神址,而是世人心靈的樂園。玉皇觀這幅美麗的畫卷將翻開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