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因礦物元素及燒制工藝的不同,加上整個燒制過程中沒有模具約束其造型,因此玉琉璃在製作過程中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使其成品具有獨一無二、各不相同的特性,更符合現代人追求個性時尚的審美理念。顏色多為綠色、藍色、琥珀色等,其表面光潤柔滑,擬珠似玉,背面有燒灼時留下的輕微凹凸感,更具古樸意味,為區別於古法琉璃,故名為“玉琉璃”。
玉琉璃出於古法而勝於古法。製作工藝相當複雜,火里來、水裡去,要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成,一件精品的製作,相當費時,有的光製作過程就要十幾天,而且主要依靠手工製作。當中各個環節的把握相當困難,其火候把握之難更可以說是一半靠技藝一半憑運氣。僅出爐一項,成品率就只有60—70%。更關鍵的是,玉琉璃不可回收,不像金銀製品,一旦出現一點點問題,十幾天、幾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付諸東流。因礦物元素及燒制工藝的不同,使得玉琉璃成品件件迥異,所以世上沒有兩款一模一樣的玉琉璃,令佩帶者風情獨享,無與爭鋒。
玉琉璃包括配飾如吊墜、車飾等,養生用品如刮痧板等,還可以做成相框、開關貼、鎮尺等時尚用品。
最初製作琉璃的材料,是從青銅器鑄造時產生的副產品中獲得的,經過提煉加工然後製成琉璃。琉璃的顏色多種多樣,古人也叫它“五色石”。到了漢代,琉璃的製作水平已相當成熟,但是冶煉技術卻掌握在皇室貴族們的手中,一直秘不外傳。由於民間很難得到,所以當時人們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還要珍貴。到了明代,所製得的琉璃已經很不通透,被稱為“藥玉”。但在明代,即使是用很殘缺的工藝制出的琉璃,依然受到品級的保護,《明制》載:皇帝賜給狀元的佩飾就是藥玉,四品以上才能佩戴。
歷史
在中國,人們對琉璃藝術並不陌生。根據考古資料,中國琉璃製品可以追溯到商周時代,到春秋戰國時期琉璃藝術已經有了高度的發展。其獨特魅力在於在光與影的交織中展示著一個迷幻般的藝術宮殿。
古時候人們把它當作布滿星星的夜空的象徵,認為它擁有天上的力量。在日本同樣重量的琉璃可以換同重量的黃金,非常珍貴。古代琉璃被稱為"神之石",是最尊貴的寶石,使用這種寶石的只限於法老王及特權階級的人才可以。把琉璃配戴在身上不論知識、智慧型、財富一切都能心想事成,因此許多占星學家稱它為"幸運之石",對它愛不釋手。
佛教傳到中國後,奉琉璃為至寶,“藥師琉璃光如來”所居的“東方淨土”,即以淨琉璃為地,光照“天地人”三界之暗。《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中這樣寫道:“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澈,淨無瑕穢。”琉璃因此成為佛家七寶之冠。
《史記》載,范蠡棄政從商,三次白手起家,三次成為天下首富,又三次將錢財分給天下百姓。晚年隱居,潛心燒制琉璃為樂,他的真金琉璃盆,在民間被奉為聚寶盆,他為官時手執的牙笏,演變成財神手中的如意。秦漢以後,被人們尊為財神。其歲末返利給客戶的做法,到今天成為“利市”習俗。琉璃因此被稱為財神信物,具有“招財”之功。
“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致卿相”帶來的榮名和吉祥,加之動人的傳說,皆此種種,琉璃逐漸名滿天下,成為中國五大名器之首,也成為地位、財富、平安的象徵。將相王侯,竟相收藏,琉璃因其獨特的神韻和完整的深厚的文化內涵,成就了兩千多年的時尚生命。
保養方法
不可碰撞或摩擦移動,以免出現表層劃痕。
保持常溫,實時溫差不可太大,尤其不可自行對其進行加熱或冷卻。
平面光滑處,不宜直接放置於桌面,最好要有墊片。
宜用純淨水擦拭,保持琉璃表面之光澤與乾淨,避免沾上油漬異物等。
避免與硫磺,氯氣等接觸。
顏色及寓意
玉琉璃的顏色來自於天然材質,是自然地賦予,永不褪色。豐富的過度與融合給人無限的遐想,其溫潤柔和更加體現了色彩的質感和內斂的氣質。各種顏色的寓意:
綠色琉璃——保平安。
綠色代表和平、生命和幸福,有益於與人建立良好關係,可加強勇氣,適合經常出差和喜歡旅遊的人。
藍色琉璃——可聚福。
藍色代表清新、寧靜與舒適,能給人帶來幸運。可減少壓力,平穩情緒,提高自己的人緣,結交到更多的朋友。適合所有需要好運氣的人。
藍色與綠色琉璃——轉化運程,加強合作。
代表生命的綠色與有聚福功能的藍色搭配,彼此能量的共振具有更強大的凝聚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自己的命運。
琥珀色琉璃——宜催財。
琥珀色代表明亮、溫和與創新,是權利和財富的象徵。能助人投射出權威的能量,加強人的果斷力,對事業的騰飛有很大的作用。適合正在努力奮鬥、渴望成功的人。
白色琉璃——佛法無邊,宜護身護宅。
白色代表純潔、清爽與輕快,增強活力與生命力,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能消除周身環境的負面影響,保持愉悅,給生活帶來幸福、快樂。
文化意義
玉琉璃,是一種有主張,有個性的生命體。是中國古代文化與現代藝術的完美結合,其流光溢彩、變幻瑰麗,是東方人的精緻、細膩、含蓄體現,是思想情感與藝術的融會。
愛情的象徵
玉琉璃是范蠡為西施精心打造的愛情信物,身為商人的鼻祖,捨棄金銀玉翠而獨鍾情於琉璃,足以看出琉璃的愛情內涵。
聚財聚福的信物
陶朱公范蠡就是民間傳說的財神,傳說中最早的財神聚寶盆,也是用琉璃做的,所以琉璃被認為是聚財聚福的財神信物,比人們常用的黃水晶更加直接有效。
保平安的靈物
修行之人認為琉璃乃藥師佛的化身,能消病驅邪,使人獲得健康之福緣。
堅韌的力量
因燒制繁難,佛教認為琉璃能使人感受提煉真理之艱難,而獲堅韌之力量。如鳳凰涅槃般接受著火的洗禮,象徵重生。
傳說
玉琉璃相傳是公元前493年越國范蠡督造王者之劍時發現的,范蠡遍訪能工巧匠,將“蠡”打造為一件精美的首飾並作為定情之物送予西施,這也就是相傳最早的琉璃飾品。端莊中透出柔美,溫潤中飄蕩著靈秀,或許,那就是那越大夫和傳奇美女的情愛見證,其愛情故事成為一曲震爍古今的史家絕唱。
相傳公元前494年,吳國打敗越國。越王勾踐採納大臣提出的“美人計”,選出越國美女獻給吳王夫差,麻痹夫差的鬥志。國難當頭,匹夫有責,越國大夫范蠡週遊全國,遍訪佳人。一日,范蠡在浣紗溪畔與西施相逢。初見時西子目若秋水,雖素顏淡妝亦沉魚落雁,顧盼含情。“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於懷,望美人兮天一方。”西子的一顰一笑讓范蠡頓時心戀不捨,西子亦為范郎的至情至性、知情知禮所打動。但是在國讎家恨面前,范蠡說明了來意,西子跪拜在地,想不到自己一個柔弱女子,對國家前途竟是如此重要,於是慨然應允,願意為國家奉獻一切。
范蠡與西施為了國難而聚首,又要為了國難而分離。范郎懷揣著對西子的愛慕,願把世間最別致的東西贈予他心儀的女子。臨別時刻,范蠡把自己在月山督造鑄劍時候,偶得的一塊烈焰焚化的玉琉璃贈予西子,作為世間獨一無二的定情之物,即使再耀眼的珠花在這塊玉琉璃面前都黯然失色。西施北上吳國,忍辱負重完成離間計。在吳國期間,西施素裝淡抹,不施脂粉;金環玉佩,盡數匣藏。但是項下只佩戴范蠡臨別時候相贈的那塊玉琉璃,睹物思人,以寄相思。無法想像,一個柔弱的女子,在吳國的十七年裡,怎樣的柔腸百轉,怎樣的萬劍穿心,怎樣的肝腸寸斷。一顆冰清玉潔的女兒心,必然是期望與愛人深情相依,廝守終生,直至地老天荒的。但是,愛人與仇人之間,祖國與敵國之間,西施無從選擇,殘酷的世界也不許她選擇。而項上范蠡所贈的玉琉璃,成了西子在他鄉唯一的念想。玉琉璃的晶瑩剔透,一如西子之心,因為她堅信無論怎樣的艱難曲折,范蠡始終沒有失去他的赤子之心。
越國敗吳之際,越王垂涎西施美貌,派人尋訪。而范蠡以勾踐難以共安樂,便掛冠不辭而去,改名易姓,漂過太湖,隱居在宜興丁山上一個叫台山的小村里。自從范蠡棄官逃走後,西施日夜思念他,決心走遍天涯海角尋找范郎。她偷偷逃出皇宮,盡棄榮華,只帶走了當年范郎所贈的玉琉璃與自己的古琴來到了太湖邊上。西子雇了一條漂亮的船,在船上扎了彩,掛了花燈,隨著東風漂流到宜興的蜀山一帶。有一天,她把船停在了一個小村的河邊,獨自在船艙里痴心想著范蠡,不由自主地撫琴彈奏起了心愛的樂曲。周圍的老百姓看到漂亮的花船,聽到優美的琴聲,都圍攏來觀看,發現彈琴的竟然是個絕色美人,更加好奇。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傳遍了周圍附近的鄉村,也傳到了范蠡的耳朵里。范蠡心想哪裡來的絕色美人呀!便也隨著眾人來到河邊,一聽琴聲,大吃一驚,心想誰能彈這曲子呢,莫非是她?
原來,這曲子是范蠡當年送西施去吳國的途中,為激勵西施復興越國而作的。兩人的重逢又悲又喜,猶死重生,訴說別離之情,范蠡看到西施依然佩戴著當年定情的玉琉璃,百感交集,終於雙雙駕一葉扁舟於太湖,消失在煙波浩渺之中。范蠡為了心愛的女子,不惜隱姓埋名,邀游五湖,過著“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的逍遙生活,專致唱隨之樂,不再縈心於人世間的恩怨是非,二人相忘於江湖,相往于山水,共度風華。而這塊玉質冰潔的玉琉璃則成為這段愛情佳話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