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性味
辛苦,溫。
①《本經》:苦,平。
②《別錄》:甘,微溫,無毒。
③《藥性論》:味苦辛。
④《本草正》:味苦,性微涼。
【歸經】入腎、膀胱經。
①《珍珠囊》:足少陰腎,手少陰心經。
②《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肺、腎二經。
③《本草通玄》:手、足太陽,足少陰、厥陰。
④《藥品化義》:入心、肝、腎、膀胱四經。
功用主治
祛風,勝濕,散寒,止痛。
治風寒濕痹,腰膝酸痛,手腳攣痛,慢性氣管炎,頭痛,齒痛。
①《本經》:主風寒所擊,金瘡止痛,奔豚,癇痓,女子疝瘕。
②《別錄》:治諸風,百節痛風無久新者。
③《藥性論》:治中諸風濕冷,奔喘逆氣,皮肌苦癢,手足攣痛,勞損,主風毒齒痛。
④《醫學啟源》:主治秘要云:能燥濕,苦頭眩目運,非此不能除。
⑤張元素:散癰疽敗血。
⑥李杲:治風寒濕痹,酸痛不仁,諸風掉眩,頭項難伸。
⑦王好古:去腎間風邪,搜肝風,瀉肝氣,治項強腰脊痛。
⑧《滇南本草》:表汗,治兩脅、面寒疼痛。
⑨《本草通玄》:治失音不語,手足不隨,口眼歪斜,目赤膚癢。
⑩《本草正》:理下焦風濕,兩足痛痹,濕癢拘攣。
⑾《現代實用中藥》:發汗,利尿,消浮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浸酒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
宜忌
陰虛血燥者慎服。
①《本草經集注》:蠡實為之使。
②《本經逢原》:氣血虛而遍身痛及陰虛下體瘙弱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