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址情況
大明宮玄武門遺址位於今天西安市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以北玄武路上,重玄路以南;遺址保存較為完好,已經是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的一部分。
從大明宮宮牆東北角的駱駝嶺向西沿著北宮行走,不一會兒眼前就出現了一座高大的由青磚包裹的建築,此乃玄武門遺址。在其北面有一座由黃色材料半包裹的建築,就是重玄門。兩門之間東西有廊,似一瓮城。《長安志》記載:“德宗造門(玄武門)樓,外設兩廊,持兵宿衛,謂之北衙”。其描述與今天的考古發現基本一致。從玄武門門洞穿過,門洞南面不遠處還發現了一處門址,周圍有鋪磚和散水,被暫稱作“內重門”。傅斯年根據考古發掘的材料對玄武門和重玄門進行了復原。
據《唐六典》記載,大明宮的宮城門有十一門。玄武門為大明宮北面中門,位於北城中部略偏西處,西距宮城西北角538米,東距宮城東北角597米。也許是汲取了玄武門之變的血淋淋的教訓,大明宮玄武門防禦系統之複雜森嚴,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據考古測量,這裡的玄武門只有一道門,門上有樓,體積十分龐大。基座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34.2米,南北寬16.4米。
歷史事件
大明宮玄武門政變共發生過三次:
【神龍政變】唐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一月,其時武則天稱帝已經十四年,年老病重,一些久已對她的“武周革命”不滿、希望恢復大唐社稷的官員,在鳳閣鸞台平章事(即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的率領下趁機起事。張、崔與左羽林衛將軍敬暉等帶領左右羽林兵五百多人占領玄武門,並把太子李顯從東宮迎來,然後一同闖入皇宮,直至武則天所寢的迎仙宮,斬殺了武則天寵任的麟台監張易之、春官侍郎張宗昌,逼迫武則天退位,擁立太子李顯重即帝位,復唐國號。
【李崇俊政變】唐中宗景龍元年(公元707年)太子李重俊的政變。太子李重俊的政變。中宗李顯復位後昏弱無能,而皇后韋氏強悍,她與武三思內外勾結,把攬朝政。太子李重俊聯合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假稱奉詔,率左羽林和千騎兵三百餘人沖入武三思和武崇訓的府邸,殺了三思和崇訓,隨即又發兵包圍了皇宮,索要韋後和安樂公主。韋後聞變,挾持中宗登上玄武門門樓,扭轉了戰局,史稱“韋後之亂”。
【唐隆政變】唐中宗景龍四年(公元710年)李隆基的政變。其年六月,韋後和安樂公主等密謀毒死了中宗李顯,立溫王李重茂為帝。韋後想效仿武則天稱帝,於是在京畿要害部門安插韋氏子弟,廣聚黨眾,準備廢黜重茂自立,但又害怕相王、太尉李旦反對,故欲尋機殺之。相王之子、臨淄王李隆基接到密告,即聯合太平公主等先發制人,沖入羽林衛軍,殺了韋後派來統領衛軍的韋璿、韋播,占領了玄武門,隨之縱兵闖入皇宮,斬殺了韋後和安樂公主。相王李旦和隆基父子二人掌握了軍政大權,以後威懾少帝重茂讓位,相王登基,是為睿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