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學苑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8月1日)
平裝: 29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750773840X, 9787507738407
條形碼: 9787507738407
尺寸: 20.6 x 14.6 x 1.6 cm
重量: 381 g
作者簡介
張之薇,女,1975年2月生於山西。1998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2002年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獲文學碩士學位(戲曲史論方向),師從章詒和先生。2011年,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獲文學博士學位(戲劇批評方向),師從馬也先生。現任職於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在國家核心期刊和報紙發表戲劇批評以及戲曲學術論文數十篇。
內容簡介
《獻祭:中國古典戲劇悲劇精神論》內容簡介:最早提出“中國無悲劇”的人是晚清維新派學者蔣觀雲。此後的學者如朱光潛、錢鍾書、乃至魯迅,都曾經認為,中國沒有嚴格意義或真正意義上的悲劇。
《獻祭:中國古典戲劇悲劇精神論》是對“獻祭”、“替罪”、“救贖”等概念的論述,擴大了悲劇與悲劇精神的內涵;而從基督教的“原罪”、從儒家的“成仁”“取義”中,出掘出悲劇的原型精神,尋找到“士子獻祭”的悲劇母題和人類文化史基礎,無疑是對中西方悲劇理論的豐富。
目錄
引論
第一章 悲劇與悲劇精神淵源綜述
第一節 悲劇的誕生
一 城邦文明的養育
二 理性精神的求索
三 狄奧尼索斯崇拜:受難和死而復生的悲劇性
四 酒神:永遠的悲劇主角
第二節 悲劇意識與宗教觀念
一 “替罪”到“獻祭”:從被動受死走向主動犧牲
二 “替罪”、“獻祭”與“救贖”:人類宗教的圓滿心路
第三節 悲劇精神與英雄原型
一 西方悲劇精神與英雄原型尋蹤
二 中國悲劇精神與英雄原型尋蹤
三 悲劇意識缺乏的中國庶民世界
四 “內聖外王”的中國“士子”
第二章 “崇高”的中國“士子獻祭”戲劇
第一節 “士子獻祭”戲劇的基本認知
第二節 “士子獻祭”戲劇生成的文化維度
一 “成仁”與“取義”:“士子獻祭”精神的基因奠定
二 “獨尊儒術”到儒學理學化:“士子獻祭”精神的固化與遞進
第三節 ”士子獻祭”戲劇生成的社會維度
一 超穩定專制皇權下的政治觸發
二 “家國同構”、“君父一體”與士子理想的衝撞
三 守死善道的獻祭悲歌
第四節 ”士子獻祭”母題在中國古典戲劇中的體現
一 朝政晦暗時刻的“諫諍”劇目
二 社稷危亡時刻的“紓難”劇目
三 弱者的死亡:“獻祭”精神在民間的擴大化表現
第五節 ”士子獻祭”戲劇風采管窺
一 捨我其誰的抱負
二 激情賁張的血性
三 孤忠獨抱的義節
四 死不旋踵的凜然
五 蔑視俗流的傲骨
六 青史流芳的自信
七 中國古典戲劇之“大團圓”駁辯
第三章 “士子獻祭”戲劇的沿革演變
第一節 “士子獻祭”戲劇的興衰軌跡
一 從宋“伎藝”到元雜劇:“獻祭”內容由端倪趨向成熟
二 明傳奇:“獻祭”精神與“忠奸”主題的重疊與分野
第二節 江山易代之際“士子獻祭”戲劇審視
一 宋元易代:從“烏托邦”誤入“伊甸園”
二 明清易代:從慷慨衛道歸於隱逸狂潮
第四章 “士子獻祭”戲劇的近代流變——清末民初之際
第一節 清代“雅部”與”花部”的遞變
第二節 去“士子精神”的獻祭戲劇'
一 米喜子:關羽戲崇拜
二 程長庚:三國戲崇拜
第三節 從獻祭啟蒙到“士子獻祭”戲劇新高潮
一 獻祭啟蒙的社會訴求
二 “士子獻祭”戲劇的東山再起,
三 晚清“士子獻祭”戲劇與傳統“士子獻祭”戲劇之差異
四 “伶隱”汪笑儂:悲劇精神崇拜
第五章 餘論:“士子獻祭”戲劇的反向形態——“歸隱”戲劇
第一節 仕與隱——中國士子的雙面人生
第二節 “歸隱”情結在中國古典戲劇作品中的體現
第三節 “歸隱”情結在中國古典戲劇作品中的不同表現方式
一 仕途坎坷,被迫之隱
二 功成身退,主動之隱
三 屢請不出,決斷之隱
四 佯狂避禍,變異之隱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